查看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dyzgz51《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民族与民俗考试重点第一节中国民族概述中国民族1、汉族人口比重最大,占91.5%,其他55个民族只占8.5%。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2、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3、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其他民族有自己的语言。4、“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第二节汉族汉族的主要节日习俗1、春节俗称“新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主要节日活动有:操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饺子、吃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2、清明节又称鬼节、冥节、踏青节,于农历三月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主要民俗活动有:扫墓、烧“包袱”、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女儿节、五月节等,农历五月初五,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避毒除害等活动。端午节已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八月节,农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舞龙灯等活动。5、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老人节,农历九月九日,主要习俗有:郊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活动。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汉族人的禁忌1、农历大年初一到初三,忌讳踢门槛、扫地、动用刀斧、动土、打架、骂人等。2、年节喜庆时,宰杀牲畜忌说“杀”,而要说“放”。3、过年或立春日,出嫁的女儿忌在娘家居住。第三节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朝鲜族分布:东北三省,吉林省占60%以上居住:满屋设炕,进门要拖鞋。饮食:米饭为主食,以汤、酱、咸菜和泡菜为副食,冷面、打糕、松饼服饰:爱穿白衣素服,“白衣民族”歌舞:伽倻琴弹唱、农乐舞、长鼓舞、象帽舞、顶水舞、扇子舞等闻名。农乐舞列入联合国非遗。体育:摔跤、踢足球、荡秋千、跳板,其中跳板、秋千列入国家非遗。节日:婴儿周岁生日节、回甲节(诞生60周年纪念日、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禁忌:朝鲜族非常尊敬长者,年轻人忌用单人桌,饮酒吸烟父子忌同席,吸烟时忌向长者借火,忌杀狗、吃狗肉。蒙古族分布:主要聚居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语言文字:有自己的语音文字,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宗教: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以后信奉藏传佛教居住:“逐水草而居”,称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住蒙古包歌舞:安代舞,列入国家非遗的有:马头琴音乐、摔跤、祭敖包、那达慕。蒙古族长调与呼麦列入联合国非遗。文化:三大史诗《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英雄史诗《江格尔》饮食:粮食、奶食和肉食用手抓羊肉和清水煮全羊款待客人。忌讳吃虾、蟹、鱼、海味等食物。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葬式:野葬(天葬)、火葬、土葬节日:那达慕大会、敖包祭祀、白节。禁忌:过蒙古包要轻车慢行,并忌讳将马鞭、刀枪带进包房内;忌讳坐蒙古包的西侧或西北角,睡和坐时忌脚伸向西侧或西北方(因包内西侧或西北侧为供佛龛处);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赠送礼品忌单数;有产妇或病人,忌接待客人来访;蒙古族的守门狗和猎犬禁止外人打骂。回族分布: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在全同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宁复回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区。宗教:伊斯兰教歌舞:重刀武术列入国家非遗,“花儿”列入联合国非遗。饮食:清真小吃,八宝茶服饰:圆形平顶小帽(号帽)(男),戴披肩盖头(妇女)婚礼:多在“主麻”日举行,由阿訇证婚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丧葬:按伊斯兰教教规.实行速葬、薄葬、土葬。禁忌:严禁食猪肉,忌养猪。忌食马、驴、骡、狗肉,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和没有林磷的鱼。忌说杀字。维吾尔族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宗教:伊斯兰教歌舞:“十二木卡姆”有“维吾尔音乐之母”,列入非遗,民间乐器有“独他尔”、“巴拉曼”和手鼓“达甫”等弹拨吹奏和打击乐器数十种之多。维吾尔族有顶碗舞、大鼓舞等舞蹈,“赛乃姆”是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饮食:“抓饭”服饰:不论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棱小花帽葬式:土葬、速葬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禁忌:在麻扎(基地)、清真寺、河坝、伙房等地携带、遗弃不洁物品。授受物品时忌用单手尤忌左手。睡觉时忌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仰面。满族分布:东北三省和河北省,以辽宁最多语言文字: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宗教: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居住:“口袋房、曼子炕”服饰:旗袍饮食:主食小米,喜黏食,喜食白肉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除夕吃手抓肉。点心“萨其马”。节日:颁金节、走百病、添仓节、开山节葬式:土葬禁忌: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能当主人面赶狗,更不能说狗坏话。忌讳打喜鹊和乌鸦。以西为上,特别忌讳坐西炕。第四节中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藏族分布::分布在青藏高原上。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部分地区。语言文字:汉藏语系;宗教:藏传佛教;歌舞:锅庄舞、藏戏、唐卡、藏医学、雪顿节列入国家非遗。文化:《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与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中国“三大史诗”。藏戏、“热贡艺术”与《格萨尔王》列入联合国非遗居住:农区,碉房;牧区,帐篷饮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节日:雪顿节、望果节、采花节、赛马节葬式:塔葬、火葬、天葬(鸟葬)、水葬、土葬五种。特色:在藏族的礼俗中,欢迎亲友互献哈达是最普遍的一种礼节。禁忌:佛教圣物忌随便触摸,转经筒、转寺院、叩长头要按顺时针方向。忌男女混坐。忌讳在家中吹口哨、拍巴掌。忌吃狗、驴、马肉,忌吃尖嘴、有爪动物的肉及鱼虾等水生动物的肉等。彝族分布: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挂四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语言文字:彝族商自己的语百和文字。彝语届汉藏语系,有六种方言。经整理的规范彝文,已正式使用。宗教:彝族流行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文化:《阿诗玛》是彝族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阿诗玛、火把节列入国家非遗。居住:住房大多是木结构,低矮、无窗饮食:吃坨坨肉、饮转转酒,忌吃蒜服饰:男子头顶留“天菩萨”,前方扎成“英雄结”。外出男女都穿披风。节日:彝族年、火把节婚俗:一夫一妻制,有“抢婚”之俗禁忌:男子头上蓄一蓬头发,忌旁人触摸。有敬“神树”的习惯,神树严禁砍伐,祭祀忌外人看。宰杀家禽、家畜忌外人在场。忌外骑马进彝族寨子。忌用脚踏三脚架。给东西吃必须吃,但忌把食品带走。苗族分布: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市区。在黔东南和湘鄂渝黔的交界地带有较大的聚居区,其中以黔西南、黔南、黔东南等自治州最集中。汉语言文字:藏语系,通用汉文艺术:芦笙舞、苗绣、蜡染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等列入国家非遗。居住:吊脚楼饮食:主食大米,玉米、红薯、小麦为辅,喜食酸辣味,饮牛角酒,“分鸡心”婚恋:“盘歌”,成年男女婚恋比较自由,通过“游方”“跳月”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服饰:“银衣”,银饰节日:芦笙节、龙船节、苗年、四月八等禁忌:不吃牛羊肉,忌狗向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肉;险恶环境中忌嬉笑,忌刀口朝上,忌用凶器指人;父母或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食辣椒;忌在夜间或家里打口哨。纳西族分布: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三省相邻地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和泸沽湖畔。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宗教:普遍信仰东巴教文化:东巴教、东巴经、东巴文学艺术,形成了纳西族独特的东巴文化。丽江古城、《创世纪》等三部史诗、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画、丽江古乐和丽江壁画。居住:“三坊一照壁”婚恋:泸沽湖畔的纳西族的一个支摩梭人,保留“阿夏”“阿注”走婚制和母系家庭。服饰:妇女的“七星披肩”,俗称披星戴月饮食: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猪和泸沽湖的酸鱼、鱼干,是特色食品。葬式:云南丽江土葬为主,迪庆火葬土葬并存,泸沽湖火葬节日:三朵节禁忌:有的地方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忌触动大门两旁的“门神”,忌手摸“代口神”,忌乱砍伐“神树”,不能蹬三脚架,祭祀忌外人观看,进屋不能靠神位就座,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白族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语言: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宗教:大都信仰佛教,奉祀“本主”文化:《创世纪》《望夫石》《美人石》等传说故事。扎染技艺和绕三灵习俗列入国家非遗。居住:“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饮食:“砂锅弓鱼”“三道茶”服饰:崇尚白色节日:三月街、绕三灵、耍海节、春节禁忌:待客时倒茶忌满杯,倒酒忌半杯。忌讳向火塘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门槛忌讳坐人,送祖先亡灵不能出门。傣族分布:云南省语言文字: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宗教:上座部佛教文化:孔雀舞和“赞哈”、象脚鼓舞(男子舞蹈)。孔雀舞、泼水节列入国家非遗。居住:干栏式建筑饮食:以大米为主食,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槟榔。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菜肴和小吃,以青苔入菜。服饰:多用白布或蓝布包头,男子文身习俗。妇女喜挎筒帕撑平骨花伞。婚恋:婚前社交自由,晚上吹葫芦笙串姑娘,“串寨子”和傣历新年“丢包”都是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的方式。但缔结婚姻还要托媒说亲,傣族还流行招赘婚。习俗:镶牙套、染齿和文身的习俗。节日:泼水节又称“浴佛节”禁忌:“寨神庙”平时忌进去,寨心忌坐也忌脚踏或拴马。“神树”忌砍伐忌拴马,忌移动或触弄“神树”下的祭品。佛寺进寺要脱鞋袜,妇女进佛寺忌任意走动,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等。忌骑马进寨,祭寨忌外人进寨,进住房时,到楼口要脱鞋,忌从家中火塘上面跨过,忌别人移动或抬起火塘上的三脚架,忌客人进卧室,忌头朝向主人家内室睡觉,忌在家中剪指甲,忌在室内吹口哨和玩响乐器,忌女招待男客、男招待女客。第五节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土家族分布:湘、鄂、渝、黔四省交界的丛山之中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绝大多数使用汉语;文化:摆手舞和土家锦(西兰卡普)列入国家非遗。宗教:迷信鬼神,崇拜土王,尊奉土老师,相信兆头。饮食:习惯做腊肉、甜酒、团馓和糍粑,菜肴酸辣,有“辣椒当盐”的嗜好。服饰:土布,青布包头。居住:吊脚楼婚嫁:以“山歌为媒”的自由择偶,婚礼中“哭嫁”的习俗。葬式:过去多火葬,后实行土葬。节日:赶年、六月六禁忌:禁食狗肉,忌随意移动火塘中的三脚架,忌用脚踩灶或坐在或将脏物放在灶上。客人不能与少妇坐在一起,但可以和姑娘坐在一条长凳上。忌在家里吹口哨、打鸣呼和随意敲锣打鼓。壮族概况: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有90%以上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壮语属汉藏语系;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宗教: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文化:“铜鼓之乡”;“歌圩”(刘三姐有关);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四大名锦);刘三姐歌谣、壮族织锦技艺、壮族歌圩、铜鼓习俗列入国家非遗。居住:“干栏式”建筑饮食:主食大米和玉米。喜吃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服饰:男子多穿唐装;节日:三月三的歌圩节是壮族的民间传统歌节。禁忌:壮忌食牛肉和蛙肉;忌讳用脚踩踏锅灶,禁止在灶上煮狗肉;夜间行走禁止吹门哨;忌坐门槛中间;东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尔外人不得入内。黎族分布:海南省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不同地区有不同方言。宗教:信仰多种多样,主要崇拜祖先,其次崇拜自然。文化:打柴舞、纺染织绣技艺以及三月三列入国家非遗。居住:同姓聚居,房屋船形、金字塔形饮食:主食稻米、玉米、番薯,习惯腌制生鱼、生肉,竹筒烧饭,妇女爱嚼槟榔。服饰:妇女詹耳、雕题。图案取材多采用青蛙、蟒蛇等图腾崇拜物。歌舞:竹竿舞、打柴舞,鼻箫是黎族独特的乐器。婚恋:“放寮”。不落夫家。婚后一经在夫家定居,夫妻便与父母分居别炊。节日:三月三(“浮内浮”)禁忌:敬神之物,忌乱翻动。忌头朝门口睡觉,如过路客人无意犯忌,主人以为有祸临头;忌食狗、马等动物肉。忌讳影子被别人踩踏。妇女纹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