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分度、热型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发热分度:(1)低热:37.3-38℃(2)中等热度: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发热热型: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感及伤感高热期。2.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水肿的原因:产生水肿的机制1.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4)组织间隙机械压力降低。(5)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2.钠水潴留(1)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肾小球滤膜通透性降低,球-管平衡失调,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3.静脉、淋巴回流障碍多产生局部性水肿。病因及临床表现(1)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发生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瘀血,毛细血管内静脉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2)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发生机制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肾排泄钠、水减少,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引起水肿。导致肾源性水肿主要因素有:①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②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③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蛋白尿所致)鉴别点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开始部位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快慢迅速缓慢水肿性质软而移动性大比较坚实,移动性小伴随改变高血压、尿检改变、肾功能异常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大、静脉压升高咯血与呕血定义、鉴别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呕血:上消化道疾病(指屈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鉴别点咯血呕血病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肺脓肿、心脏病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粘膜病变、胆道出血、胃癌等出血前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出血方式咯出呕出,可为喷射状血的颜色鲜红暗红色、棕色、有时为鲜红色血中混有物痰、泡沫食物残渣、胃液酸碱反应碱性酸性黑便无,若咽下血液量较多时可有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可持续数日出血后痰的性状常有血痰数日无痰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1.肺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留引起的。(1)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表现为吸气显著费力,严重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2)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呼吸时间明显延长,伴有呼气期哮鸣音。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3)混合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期及呼气期感觉呼吸费力,频率增快,深度变浅,伴有呼吸音异常或病理性呼吸音。2.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左心和右心衰竭引起。左心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肺瘀血和肺泡弹性降低。右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体循环瘀血所致。3.中毒性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血中代谢产物增多,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受体或直接兴奋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表现为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基础病因如尿毒症,出现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音。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5.血源性呼吸困难。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1.7-17.1。黄疸病因学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少尿、无尿的定义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称为少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100,12小时完全无尿称为无尿。如24小时尿量超过2500称为多尿。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定义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昏迷。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睡眠状态。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眩晕、晕厥的鉴别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乐观的平衡障碍,一般与无意识障碍。根据病因,分为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全身疾病性眩晕和神经精神性眩晕。晕厥是指一种一过性广泛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可分为血管舒缩障碍,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以及血液成分异常。体格检查一般检查的基本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等,还有皮肤和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与表现淋巴结肿大按分布可分局限性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一)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包括: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由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所引起,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急性炎症初始,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至一定程度即停止,慢性炎症时,淋巴结较硬,最终淋巴结可缩小或消退。2.单纯性淋巴结炎:为淋巴结本身的急性炎症。肿大的淋巴结有疼痛,呈中等硬度,有触痛。3.淋巴结结核: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于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稍硬,大小不等,可相互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瘢痕。4.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可光滑或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或腋窝淋巴结转移;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1.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等;细菌感染见于布氏杆菌病,麻风等;螺旋体感染见于梅毒等;原虫与寄生虫感染见于黑热病、丝虫病。2.非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瞳孔扩大与缩小见于哪些疾病?生理情况下,婴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在光亮处瞳孔较小,青少年瞳孔较大,兴奋或在暗处瞳孔扩大。病理情况下,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症,中毒,药物反应等。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药物影响等。扁桃体肿大的分度分三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I度,超过咽腭弓,不达中线为II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为III度。甲状腺肿大的分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I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II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III度。胸部的体表标志1.骨骼标志:胸骨柄,胸骨上切迹,胸骨角,腹上角,剑突,肋骨,肋间隙,肩胛骨,脊柱棘突,肋脊角。2.垂直线标志: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3.四窝三区: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肩胛上区,肩胛下区,肩胛间区。语音震颤减弱或增强常见于哪些疾病?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2.支气管阻塞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4.胸膜显著增厚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增强见于:1.肺泡内有炎症浸润,因肺组织实变使语音震颤传导良好,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干啰音与湿啰音鉴别湿啰音: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的内分泌物形成的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特点:断续而短暂,一个常连续多个出现,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分类:按音响强度可分为响亮性湿啰音(见于肺炎、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和非响亮性湿啰音。按呼吸道腔径大小和腔内渗出物的多寡分粗、中、细湿啰音和捻发音。干啰音: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特点:持续时间较长,呼气时明显、音调较高、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换、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分类:高调干啰音和低调干啰音(鼾音)。正常呼吸音的分类气管呼吸音:是空气进出气管所发出的声音,粗糙、响亮且高调,吸气与呼气相几乎相等。支气管呼吸音:为吸入的空气再生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较吸气音强而高调,吸气相较呼气相短。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的混合呼吸音。音调较高且较响亮,但强度稍弱,音调稍低。吸气相与呼气相大致相同。肺泡呼吸音:由于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进出移动的结果。叹息样、吹风样,吸气时音响较强音调较高,时相较长,呼气时音响较弱,音调较低,时相较短。心尖搏动位置: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心前区震颤见于哪些疾病: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3~4肋间:室间隔缺损心尖区:二尖瓣狭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听诊内容、顺序、位置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心率:指每分钟心搏次数。范围60~100次/分,心率低于60次/分心动过缓,成人心率超过100次/分,婴儿超过150次/分。心律:指心脏跳动节律。心律失常最常见有期前收缩(早搏)和心房颤动。期前收缩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时间间歇。心房颤动听诊特点是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和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绌。心音:按其在心定周期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可以次命名为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额外心音:指在正常第一心音、第二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舒张期额外心音包括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收缩期额外心音包括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医源性额外心音包括人工瓣膜音和人工起搏音。杂音:是指除心音与额外心音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过程中的异常声音,杂音性质的判断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心包摩擦音: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性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淀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顺序:心尖区(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位置: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间瓣区: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鉴别第一心音特点: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持续约0.1s),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在心间部最响。第二心音特点:音调较高而脆,强度较第一心音弱,历时较短(约0.08s),不与心尖搏动同步,在心底部最响。通常情况(1)第一心音音调较第二心音低,时限较长在心尖区最响,第二心音时限较短,在心底部最响。(2)第一心音至第二心音的距离较第二心音至下一心搏第一心音的距离短。复杂心律失常(1)心尖或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