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篇发展要素第四篇发展要素第十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第十二章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第十三章技术进步与创新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第三节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第十二章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第三节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第十二章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资本与资本形成概念资本可以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角度来考察。这里我们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来考察,把资本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广义的资本就是指能够长期产生收入流的一切东西。按照这个定义,能够扩大生产能力及提高生产效率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被称为资本。•这种定义下的资本可以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现在还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称为“自然资本”。狭义的资本•狭义的资本仅指物质资本,即人造的机器、厂房、基础设施等。•狭义的资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生产性、耐用性、增长性。•资本的来源是储蓄。资本形成就是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形成一定的资本形式,产生一定的生产能力。•资本形成率也叫投资率•资本形成既是过程,又是结果。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特别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因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最稀缺要素就是资本。许多发展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资本的重要性。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该理论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在1953年出版的《欠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提出来的。他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论证缺乏资本导致贫穷恶性循环的根源。他发现贫困的根源是“贫困”正如他所说,“一个国家穷是因为它穷。”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储蓄和投资,而且要对许多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行业之间的产品形成相互需求,从而扩大市场容量,冲破贫困的恶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1.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纳尔逊在1956年发表的“不发达国家的低收入均衡陷阱理论”一文中认为,发展中国家人民普遍处于生活贫困状态,高死亡率抑制人口增长,而一旦人均收入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生活改善将降低死亡率,人口就开始增长;但快速的人口增长又将人均收入水平拉回到原来的低水平状态,这样在发展中国家就存在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这实际上就是马尔萨斯的贫困陷阱论。纳尔逊认为只有通过大规模投资跳出贫困的恶性循环,使人均收入水平增长速度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2.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大推进理论该理论是罗森斯坦-罗丹在1943年发表的“东欧与东南欧的工业化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由于资本、储蓄和市场需求具有不可分性,小规模、个别部门或者个别产业的投资难以启动一个停滞的经济,从根本上推动经济起飞,只有对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部门的投资,即采用“大推进”式的发展战略,冲破市场狭小的束缚,使各部门同时发展起来,才能摆脱停滞,进入工业化。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莱宾斯坦在1957年出版的《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一书中,通过引用“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当压低收入的力量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时,人均收入增长会被人口过快增长所抵消并退回到原来的“陷阱”中;只有当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时,人均收入才会大幅度提高,从而打破低收入稳定均衡。也就是说,要打破“恶性循环”,跳出“贫困陷阱”,必须使投资率达到一个临界水平,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即以“临界最小努力”使国民经济摆脱极度贫困的境地。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莱宾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以上理论都属于贫困陷阱理论的一部分,提出的观点都一样,即:发展中国家已陷入长期停滞贫困状态之中,要冲出停滞状态、跳出贫困陷阱,就必须要进行大规模投资。这些发展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增加资本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资本积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大,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资本边际报酬较高。此外,资本积累能促进原有较低水平的分工与专业化程度得到提升,使各种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部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安格斯·麦迪逊(1970)对1950-1965年期间22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证分析结果是: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源配置效率对增长的贡献分别是55%、35%和10%。N.纳法(2017)最近对撒哈拉以南非洲20个国家的研究结论是:资本贡献率为52%,劳动力贡献是39%,而TFP只有8%。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中国的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中国投资率的变化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建国以来,中国年均投资率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投资是促进中国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1978—2015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37.81%,对GDP增长的拉动年均为4.07%图12-11952—2015年中国投资率变化投资率的特点第一,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投资率一直处于高位。1980年以来,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2.7%,而中国的投资率同期比世界要高出15个百分点。第二,中国投资率波动幅度较大。两次波动期:1957-62年期间,振幅达30.89个百分点;1988-97年间,振幅为13.61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中国投资率基本平稳,而且处于40%以上高位。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经济结构变化按照霍夫曼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早期产业结构以轻工产品为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中期产业结构逐渐转到中间产品,资本密集度提高,而到后期又转向服务业,资本密集度下降。资本密集度与投资率密切相关,在中国工业化加速时期,工业部门从轻工业逐渐转变到重工业。因此,在这个时期,投资率必然很高。其次,高投资回报率1978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年资本回报率均保持在20%以上。高回报率必然会带来高投资。高投资没有带来回报率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增长较快,二是总收入中资本份额增加的同时资本形成率提高显著最后,政府行为与制度变迁以经济增长为主要指标的官员考核机制使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投资冲动。(二)中国高投资率的原因(三)高投资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改革开放前资本形成对增长的贡献最大。在1953—1978年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绝对贡献是2.9个百分点,相对贡献是43.7%。改革开放后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改革开放前更大。1978—2010年,资本、劳动与TFP的贡献份额分别为85.4%、3.7%与10.9%。可见,资本积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增长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四、新时代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弊端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高积累率导致产能过剩:连续多年的高投资导致产能不断累积,导致产能过剩第二,高积累率导致消费率过低:投资与消费此消彼长,高投资必然是低消费,导致需求不足第三,高投资导致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高投资低消费,其产品就必须依赖出口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结果是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二)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的转变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体制本身所决定的,因此在经济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得到有效转变。要改变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必须要深化改革。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要从对投资的过度干预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发挥其服务经济的职能,通过“补位”改变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越位”与公共服务领域的“缺位”第一,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硬化政府的预算约束和限制债务发行权,减缓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形成自我约束机制第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加快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与资本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向劳动者提供福利和保护其各项权益第三,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需要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各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第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第三节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第十二章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国内储蓄政府储蓄私人储蓄家庭储蓄公司储蓄国外储蓄国外私人储蓄国外官方储蓄储蓄一、储蓄类别及其决定因素(一)家庭储蓄及其决定因素家庭储蓄被认为是一国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一国家庭储蓄水平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家庭储蓄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的剩余,因此,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与储蓄关系最为紧密收入分配结构•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收入分配结构对储蓄率有较大影响利息率•储蓄是人们将现期消费转化为未来消费的过程,因此利息率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储蓄水平人口年龄结构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储蓄倾向较低,而中年人的储蓄倾向较高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中国居民储蓄率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增速一直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二)公司储蓄及其决定因素1.公司储蓄的构成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公司储蓄净储蓄企业未分配收益或者保留利润,即企业税后收入减去分红派息的剩余部分。这部分剩余从理论上讲也属于股东,所以广义上说它也是家庭储蓄的一部分,但与家庭储蓄不同的是,企业可以将这部分收入直接转化为生产性投资。折旧基金折旧基金在未用于机器设备更新之前,也是一种储蓄,从数量上看,折旧基金占公司储蓄的比例相当大。2.公司储蓄的决定因素中国公司储蓄一直呈上升趋势。2004年之后稳定在20%以上的高位上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三)政府储蓄及其决定因素政府储蓄是指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减去财政支出的余额。政府储蓄可被用来投资,可以直接对企业投资,也可以用作公共投资。影响政府储蓄的主要因素有税收、政府经常性支出、政府的目标等。税收•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率改变和税收结构改善可提高一国税收。税收收入增加能够提高政府储蓄能力政府经常性支出•政府经常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科教文卫事业费、社会福利救济等方面的支出,还包括补贴、利息以及其他支出等。政府经常性支出的减少能够带来政府储蓄的增加政府的目标•为实现既定目标,政府会通过需求或者供给管理政策来对政府储蓄产生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发债或发货币来提高公共储蓄率和投资率。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中国政府储蓄率一直在上升,从1998年的4.83%增加到2008年的11.98%,最近几年呈下降态势。政府储蓄的变化与税收收入变化密切相关。(四)国外储蓄及其决定因素国外储蓄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国外私人储蓄与国外官方储蓄。国外私人储蓄由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组成,其中,债券融资有境外商业借贷等,股权融资则通常分为外国直接投资(FDI)和证券投资。国外官方储蓄主要是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的贷款和外国援助。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与途径国外储蓄的决定因素二、发展中国家储蓄的来源与途径(一)发展中国家储蓄的构成类别国内储蓄在GDP中占比家庭储蓄在国内储蓄中占比公司储蓄在国内储蓄中占比政府储蓄在国内储蓄中占比世界平均23.341.452.26.4低收入国家12.851.147.21.7中低收入国家22.643.252.34.5中高收入国家32.842.046.811.2高收入国家21.140.856.82.4相比国外储蓄,国内储蓄在一国国民可支配收入中一般占较大比重,而国内储蓄中私人储蓄的比重又远大于政府储蓄,其中公司储蓄占比大于家庭储蓄。表12-1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