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背景(一)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类型1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认知过程就是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言语等。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广义)侧重于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研究人如何获得知识,以探究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三支点1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所谓纯粹理念就是思维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逻辑学起着中心的作用。2相对论实体总包含一个主观因素,也就是说,实体总是,至少部分是思维或行为的外在化或具体化。人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构成人的活动,包括认识活动。主体只有作用于客体才能认识客体,而认识客体就要求客体和生物体或主体的活动之间进行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1)唯理论人的知识来源于先验的理性,而不是感觉经验。认识是对先验理性的回忆。唯理论认为演绎法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方法。(2)经验论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洛克:白板说贝克莱: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否认外部事物的客观存在。(3)康德的批判哲学人的认识能力有三个环节: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就是对象以一定的方式刺激作用于我们而产生的接受表象的能力,它只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接受性。“感觉”(Empfindung),当一个对象刺激我们时,对象在表象能力方面引起的的结果就是“感觉”它只是一种混乱的心理反映,这具有个别性和偶然性,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所以还不是知识。知性: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康德则把“知性”理解为主体对感性对象进行思维,把特殊的没有联系的感性对象加以综合处理,并且联结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一种先天认识能力。理性:它要求超出经验、现象的范围以外而达到对本质,对“自在之物”的认识。康德的知识构成观康德认为:知识由后天质料与先天形式结合而成感性感性杂多+先天直观形式(时空)=现象知性知性范畴+现象=知识(关于现象的知识)理性知性范畴+物自体(世界、灵魂、上帝)=二律背反(世界、灵魂、上帝不可知)(4)皮亚杰对以上三种传统认识论的批判第一,传统认识论所要解决的只是“一般知识”问题,而有关一般知识的问题往往是含糊不清,无法回答。第二,传统认识论将认识的形式与认识的内容相割裂。第三,传统认识以为外部世界的状况是静止的,知识本身也是静止的,不考虑认识本身的发展问题。第四,皮亚杰对康德哲学的批判1)康德认为:知识由后天质料与先天形式结合而成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是发生的,是不断建构的,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的。3辩证法辩证法表达了心理成长与知识获得的动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同化动作图式平衡(建构)新的图式顺应图一儿童每遇到新事物时,首先试用已有图式去整合外界刺激,即同化。如获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的平衡。反之,便宜作出顺应,即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去同化新的事物,达到认识上的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也即皮亚杰所认为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二皮亚杰传略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三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一)认知机能不变性(二)认知结构的建构性(三)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四)从动作到运算——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五)阶段论与平衡化(六)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七)学习与发展(八)临床法的简介四对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的评析一、日内瓦理论的贡献二、日内瓦理论的不足但无论如何,“皮亚杰的理论代表着一种具有丰富的事实、概念、解释和罕见的一致性的系统。这个理论虽然迄今还不断地在充实资料、校正偏差,但它迄今仍然是忠实于作为出发点的真知灼见。”皮亚杰把自己几十年的工作轻轻地说成“仅造就了一个封闭的系统”,因为,他们的研究,在漫漫长途中“尚只刚刚起步呢!”皮亚杰讲这句话时候,适逢公元1971年,时年75岁。认知机能不变性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认知机制具有结构和机能两的方面。其结构就叫“认知结构”,而其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化”。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就叫“适应”。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生物适应的延伸,是人类作为主体对环境适应的新的能力。“机能不变性的基本含义是‘适应’的本质不变,变是为了更适应,而适应本身没有变。”机能不变性,表现为儿童与成人在活动和推理时,虽有不同的方式,但都有一段的动机需要(生理上、情感上和理智上的需要)和共同的智力上的努力方向——理解和解释事物等。认知结构的建构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换而实现的。所谓结构,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它不仅指具有解剖学意义的实际结构也包括功能意义上的结构。皮亚杰认为,现代结构论方法中的“结构”概念,包含有三个基本特征:整体性、转换性和自动调节性。皮亚杰则认为,有机体在接受到一个刺激后并不一定会作出反应。反应或不反应的关键是有机体的认知结构是不是对刺激作出同化。认知结构就是决定机体是否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中介环节(S-AT-R)。式中的AT就是作为中介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既不是先天地预成在人的头脑中,也不是由外部的客体简单地复印在人脑中的。认知结构产生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一个结构都有一个发生过程,每一个结构都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一点一滴地建构起来的。认知结构形成后,具有两个方向不同的活动:一是向外组织外部世界,将对象联结起来,形成物理经验,即我们常说的知识结构;一是向内协调主体的动作,将动作协调起来,形成逻辑数理化经验。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活动,就是认知结构的“双向建构”--内化建构和外化建构。向外和向内的双向建构在不同水平上同步发展,依次形成不同层次的认知结构。这种结构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着渐进的平衡化。思维的发展,就是认知结构平衡化的发展过程。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儿童的自我中心是皮亚杰的一个重大发现,它指出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由于儿童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加上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形成了特有的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从出生到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中,儿童从三个不同水平上解除自我中心,第一次是在出生到2岁之间,第二次表现在前运算阶段,约7—8岁时,第三次出现在11—14岁。皮亚杰认为,任何一次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第二,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协调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当作绝对真理。从动作到运算——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1.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2.动作的内化。经历了感知—运动智慧的发展,儿童的动作越来越内化,逐渐产生了智力活动的内部形式。这时儿童有了表象性思维。3.内化的可逆的动作——运算。皮亚杰认为,思维活动是一系列的运算。所谓运算,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所以,思维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动作从外部向内部演化(即“内化”)的过程。运算具有以下的性质:可逆性、守恒性、不是孤立的。阶段论与平衡化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以下性质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阶段的整合性阶段的双重性阶段的滞差2、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为发展开辟新的可能性,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两者不能直接等同。经验:包括三类来源,即简单的练习;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社会环境要能对主体的发展发挥影响,必须建立在他们能被主体所同化的基础之上。平衡化: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在动作内化为表象和思想方面起什么作用?语言对于表象和思想的形成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不可补偿的。语言是逻辑运算本身的来源吗?推进逻辑运算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动作与动作间的协调,语言不是思维发展的源泉。学习与发展基本观点:学习从属于主体的发展水平: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当前学习的效果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双向建构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发展儿童主动活动:促进认知的发展的必由途径是让儿童活动临床法简介在儿童心理的研究中,临床法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为儿童创造一种特别设计的实验环境来测定儿童的思维倾向。皮亚杰独创的临床法包括研究主题与问题的搜集和设计、提问的技术及对所收集资料的诊断、分析、解说等环节。应用临床法时,对于儿童的回答要予以鉴定,分辨其真伪,同时要防止两种偏差(低估和高估儿童的思维能力)。局限性:对研究者的要求很高,需经过严格的训练;临床法的灵活性增加了研究的不确定性,对资料的分析误差较易发生;对语言能力要求很高。日内瓦理论的贡献1、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质的演变,对正确认识儿童心理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皮亚杰所做的新的和伟大的东西,也和许多伟大的事物一样,实际上普遍而平凡,甚至可以用一个通俗古老的原理来表达和说明——儿童完全不是小成人,他的智慧也完全不是成人的小智慧。他用事实揭示和证实了这个简单的真理,但是这个真理后面却隐藏着一个实际上也很简单的思想——发展思想。这个简单思想贯穿他的科研篇章。”(维果茨基)儿童与成人的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认知结构上质的差异,从而构成儿童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一方面,这种发展在实质上依赖于主体的活动,从纯粹的感知运动活动一直到最完全的内化运算,是一种最根本的和自发的可运算性;另一方面,这种可运算性是连续不断形成结构的结果,其内在动力是自我调节所到达的一种平衡状态。2、把结构主义研究方法、临床法引进心理学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学说,而是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结构的发展理论,是一种发展的结构论。儿童的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每一个结构都是通过同化、顺应、平衡过程把在它之前的各个结构结合起来而构成的。“结构论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教义。”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丰富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体系。“儿童心理学已经不得不超出讨论儿童问题的范围,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建设更完善的普遍心理学的一种样本。”(墨菲)“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个机能的本质就是适应;“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就在于这个反映不是消极的映像,而是积极地同化和顺应及通过自动调节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皮亚杰关于认知平衡化得学说是充满着运动和平衡的活的辩证法,我们很难否定它的心理学的普遍意义。4、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提供佐证。皮亚杰把个体作为认识的主体,以同化、顺应间的平衡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个体认识发生和构建过程,从研究运算的心理学来源去解释科学知识,这正是他注意到心理学对认识论和其他科学的主要关系的必然结果。他的认识论的目的在于揭示科学概念形成后而存在着的心理结构,从而在认知论方面对科学问题做出解答。一个好的理论,不在于它能穷尽一切认识而在于它能激发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引起争议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人们对皮亚杰理论也不是没有争议的。日内瓦理论的不足1、沿袭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适应理论是“一切有名望的心理学都坚持的观点”。(安吉尔)皮亚杰把智慧看作是一种适应。用生物学类比研究认识论,不可避免地轻视了主体作为社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