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环保产业技术发展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徽省环保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10-2015年)环保产业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资源安全有效利用等方面,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是我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政〔2010〕8号)文件精神,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在环保产业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水平,特编制本指南。一、发展现状及趋势近年来,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环保产业市场空前活跃,投资社会化、多元化格局开始形成,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十五”以来,我省环保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率40%,比全国环保产业平均增长速度高17.8%;拥有了一批包括骨干企业、高校和环保专业科研机构组成的单位;建成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技术科研开发体系;环保产业技术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在污水处理、除尘脱硫、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有所突破,环保新产品研制和工程应用取得了显著进步。作为我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环保产业为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以及保障我省新时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总体上我省环保产业的科研、设计力量偏弱,技术开发投入较少,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主要以节能减排、区域或流域污染治理和环保设备制造为研发重点,其技术发展主要呈现路线多元化、企业联盟化、区域发展不均衡化等趋势。二、发展思路1、总体思路着眼于国家和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整合省内科技资源,产学研联合,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进行研究攻关,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环保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实现产业化,推进我省环保产业技术进步。2、总体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至2015年,形成一批具有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100项以上,获得专利40-50项,50项以上产品通过国家级环保产品认证。建成一批不同领域的国家和省级环境技术创新和工程化平台。至2015年,具有国家环境工程专项设计甲、乙级资质单位达到30家,具有国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达到50家。3、技术路线重点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示范推广,通过环保产业技术人才团队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系统建设,提升我省环保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三、优先领域与发展重点1、水污染防治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重点发展2万吨以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构建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开发节能污水处理装备;发展高效节能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装备;发展居民小区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成套设备;开发适合中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高效人工湿地、人工生态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以污染物减排、清洁生产、工业废水回用的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为重点,攻克高浓度、高毒性、高盐份、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在水体污染控制和饮用水源保护方面,重点攻克原水中氮磷、难降解有机物、藻毒素的高效去除关键技术,饮用水复合微污染净化技术,研发地下水饮用水源净化技术。2、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推行洁净燃烧技术,开发高可靠性、低运行消耗、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及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设备,提高整机的技术含量和自控能力;重点发展高效洁净催化燃烧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高效除尘器、高温高滤速袋式除尘器及袋式除尘器高效清灰技术;开展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及污染物削减控制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燃烧过程中SO2、NOx同步控制与治理技术,工业排放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支持燃煤汞污染、二恶英、VOC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3、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发展城镇生活垃圾分选、焚烧发电和高效垃圾焚烧尾气处理设备设计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热值偏低的城镇鼓励开发应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及设备;适当发展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和设备;发展污染场所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发展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医疗垃圾、有毒有害废物处置设备。4、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制造技术围绕国家节能减排工程对实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现场监测的重大需求,创新发展在线、连续、远距离、高灵敏、高选择、易于联网的先进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物成份探测设备;研制新一代智能化环境监测仪器及自动采样、数据处理系统;重点支持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多参数废水及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仪器设备;积极发展各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自动控制以及污染源监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与装置;鼓励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和便携式污染分析检测设备。5、新型环保材料与药剂制造技术针对不同的废水处理目标,研究开发新型载体填料、新型絮凝剂、吸附剂等水污染治理新材料;提高袋式除尘器的材料质量、技术性能,开发高效固硫剂、耐高温(250℃)、耐腐蚀用于烟气净化的特种滤料,改进制备工艺和后整理技术;开发高温过滤及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生物除臭剂等。6、农业点源、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开展化肥、农药、秸秆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和规模养殖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及设备的研究与推广;建立计算机精确施肥决策咨询系统,推广农作物环境友好型高效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和土壤养分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与培育;开展农林业重大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研究,重点支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开发,建立高效、安全、节本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及其专家系统;开展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秸秆种养殖资源化(牛羊、食用菌生产)、能源化(沼气)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7、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保护技术针对我省不同重点流域区域的生态问题进行环境治理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加强淮河、巢湖等水域的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江淮分水岭、皖北塌陷区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支持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重建技术研发;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循环经济规划设计、建设与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推广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开展农村生态家园和城市绿色社区综合试点建设与示范。8、余热余压利用技术研究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行业的余热利用技术,钢铁行业余热利用技术重点研究烧结余热发电技术、转炉汽化蒸汽发电技术、利用焦炉加热烟气余热实施煤调湿(CMC)技术及高炉冲渣热水发电技术,水泥行业余热利用技术包括中空窑的余热发电技术、带补燃炉的水泥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以及纯低温水泥余热发电技术等。四、创新公共平台建设1、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整合、开放、共建、共享”原则,优先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节能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抓好合芜蚌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有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的品牌建设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在重点节能环保领域,建立起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战略联盟,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建立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节能环保产业管理体系,加强行业监督和节能环保市场规范,健全节能环保工程建设、设施运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制度,防止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垄断和恶性竞争;加快对环保、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及标准制定,加强行业协会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规范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促进规范有序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体系的形成。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