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计算:tan60°+2sin45°2cos30°的结果是()A.2B.3C.2D.12.已知为锐角,且,则等于()A.50°B.60°C.70°D.80°3.如果∠A是锐角,且AAcossin,那么∠A=()A.30°B.45°C.60°D.90°4.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则sin=()A.12B.22C.32D.335.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2,AC=3,则sinB的值是()A.23B.32C.34D.436.把Rt△ABC的各边都扩大3倍得到Rt△,那么锐角A和A′的余弦值的关系是()A.cosA=cosA′B.cosA=3cosA′C.3cosA=cosA′D.不能确定7.王英从A地向北偏西60°方向走100米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方向走200米到C地,此时王英离A地有()米.A.50B.100C.150D.1008.用计算器求sin20+tan54的结果等于(结果精确到0.01)()A.2.25B.1.55C.1.73D.1.759.如图,从小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一条沿北偏东45°方向可直达学校前门,另一条从小明家一直往东到商店处,再向正北走100米到学校后门.若两条路的路程相等,学校南北走向,则学校从前门到后门的距离是()A.1002米B.1003米C.1005米D.100米10.如图,一个小球由地面沿着坡度的坡面向上前进了10m,此时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A.5mB.25mC.45mD.310m11.(2011•山东临沂中考)如图,△ABC中,cosB22,sinC53,5AC,则△ABC的面积是()第4题图A.112B.12C.14D.21212.(2011•山东淄博中考)一副三角板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将△DEF绕点A(F)逆时针旋转60°后(如图(2)),测得CG=10cm,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75cm2B.32525cm2C.332525cm2D.335025cm2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2012•山东烟台中考)计算:tan45°+2cos45°=.14.若∠是锐角,tan=,则∠=_________.15.为了测量水塔的高度,取一根竹竿放在阳光下,已知2米长的竹竿投影长为1.5米,在同一时刻测得水塔的投影长为30米,则水塔高为_________米.16.小兰想测量某塔的高度,她在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至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塔高约为_________m.(小兰身高忽略不计,732.13)17.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8,CB=6,在斜边AB上取一点M,使MB=CB,过点M作MN⊥AB交AC于点N,则MN=.18.如图所示,平地上一棵树高为6米,两次观察地面上的影子,第一次是当阳光与地面成60°角时,第二次是当阳光与地面成30°角时,则第二次观察到的影子比第一次长_.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计算下列各题:(1)42460sin45cos22;(2)2330tan3)2(0.20.(8分)如图,在Rt△ABC中,∠C=90°,AB=2,BC=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21.(10分)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tanB=cos∠DAC.(1)求证:AC=BD;(2)若sinC=1213,BC=12,求AD的长.第17题图第18题图22.(10分)如图,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m3500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求:(1)A、C两地之间的距离;(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23.(10分)如图,在小山的东侧处有一热气球,以每分钟的速度沿着仰角为60°的方向上升,20min后升到处,这时气球上的人发现在的正西方向俯角为45°的处有一着火点,求气球的升空点与着火点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4.(10分)如图,会堂里竖直挂一条幅AB,小刚从与B在同一水平线上的C点观察条幅顶部A点,视角∠C=30°,当他沿CB方向前进2米到达点D时,视角∠ADB=45°,求条幅AB的长度.25.(10分)小刘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吊车的工作过程,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已知吊车吊臂的支点距离地面的高=2米.当吊臂顶端由点抬升至点(吊臂长度不变)时,地面处的重物(大小忽略不计)被吊至处,紧绷着的吊缆.垂直地面于点,垂直地面于点,吊臂长度米,且53,21.⑴求此重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⑵求此重物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检测题参考答案1.C解析:tan60°+2sin45°2cos30°=2223=.2.C解析:因为sin(α10°)=23,所以α10°=60°,所以α=70°,故选C.第24题图3.B解析:因为∠是锐角且,所以AAcossin,所以∠4.B解析:由题图可知22244.5.C解析:因为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且CD=2,所以AB=4.故sinB=34ACAB.6.A解析:当Rt△ABC各边都扩大3倍时,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所以∠∠7.D解析:如图,作AE⊥BC于点E.∵∠EAB=30°,AB=100,∴BE=50,AE=503.∵BC=200,∴CE=150.在Rt△A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1003.即此时王英离A地的距离是1003米.8.D9.A解析:如图,由题意得∠DAB=45°,BC=100,AB+100=AD,∵cos∠DAB22ABAD,∴22(100)22ABADAB,解得AB=100+100,∴BD=AB=100+100,∴CD=100(米).故选A.10.B解析:设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则小球水平移动的距离为所以解得11.D解析: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因为sinC=ACAD=53,AC=5,所以AD=3,CD=4.因为cosB=22,所以∠B=45°,所以AD=BD=3,所以BC=BD+CD=7,故△ABC的面积为221372121ADBC.12.C解析:如图,过点G作GM⊥AC,可知∠GCA=45°,∠CAG=60°.因为CG=10cm,所以CM=MG=cm,AM=365cm,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3252525365252121MGACcm2,故选C.13.2解析:211222145cos245tan.14.60°解析:因为,所以∠.第7题答图第10题答图第10题图第9题答图ADCB第16题答图第11题答图15.40解析:由题意得:5.12所以水塔的高度405.1302.16.43.3解析:如图,因为,所以所以(m),所以43.3(m).17.3解析:因为∠,,所以.又△AMN∽△ACB,所以MNAMAC6所以MN648,所以18.4解析:第一次观察到的影子长为3260tan6(米);第二次观察到的影子长为3630tan6(米).两次观察到的影子长的差=62=4(米).19.解:(1)46223222242460sin45cos22.226262262322(2)20.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推出AC的长度,然后根据AC和AB的关系求出∠B的度数,从而求出∠A的度数.解:∵∠C=90°,AB=2,BC=3,∴AC=1,∴sinB=ABAC=21,∴∠B=30°.∴∠A=90°∠B=60°.21.(1)证明:因为tanB=ADBD,cos∠DAC=ADAC,所以=ADADBDAC,所以AC=BD.(2)解:因为sinC=1213ADAC,AC=BD,所以设AD=12,则AC=BD=13,CD=5.所以BC=BD+CD=13+5=18.又BC=12,所以18=12,解得=23,所以AD=12=12×23=8.22.解:(1)由题意可得∠ABC=90°,∴AC==1000(m);(2)目的地C在营地A的北偏东30°的方向.23.解:过点作于点,则.因为∠,,3003(m),所以300(3-1)即气球的升空点与着火点的距离为300(3-1)24.解:设,利用等量关系列方程可求解,即2tan30tan45xx,解这个方程,得.故条幅AB的长度为m.25.解:⑴如图,过点O作OD⊥AB于点D,交'于点E.根据题意可知',∴∠'∠.在Rt△AOD中,∵cosA35ADOA,,∴,∴=8.在Rt△'中,∵sinA''OEOA21,OA'=10,∴OE=5.∴853(m).⑵在Rt△A'OE中,==5.∴.答:(1)此重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BC是3米;(2)此重物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BC是5-6)米.1、探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知道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2.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净化空气、保护空气的建议。第25题答图3.通过考察当地空气污染情况,认识到新鲜空气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净化空气、保护空气的建议。教学难点:明确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自己的生命的情感,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2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和“玩中学”。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2.能力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