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复习系列——考纲要求十六篇⑴出师表⑵马说⑶小石潭记⑷醉翁亭记⑸桃花源记⑹陋室铭⑺爱莲说⑻三峡⑼《论语》十则⑽记承天寺夜游⑾岳阳楼记⑿送东阳马生序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⒁曹刿论战⒂鱼我所欲也⒃邹忌讽齐王纳谏近几年已考过的文章•估计不考阅读知识,但要背诵文中的名句。•2003年没有考古文•2004年《出师表》•2005年《桃花源记》2006年中考古文(16篇)知识点、考点集锦•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中考文言文考查内容:1、考查必学文言课文中要求背诵部分的精彩语句。2、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意义,重点考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3、考查15个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考查对常见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程度,及对特殊句式或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的翻译。此外对知识点较多的句子也可能考到。5、理解内容,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从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选文的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或中心句;6、大多设开放性试题,内容往往涉及评价人物形象、概括中心、领会写作特点,还可能涉及某一观点(或史实)的历史价值跟现实联系方面的比较及阐述,以及相关内容的迁移和拓展。文言文复习三阶段一、逐篇过关二、分项训练三、考试训练课内语段阅读的把握复习步骤一、通读全文二、勾画“阅读提示”中与文章中心、写作特色有关的语句,加深理解。三、勾画并熟记文章的中心句及名句。四、注意书下注释中有单个字解释(尤其是特殊的实词、虚词)及完整句子翻译的条目。五、注意书后练习中词句练习及结合现代生活实际的题目。六、完成一则相应的语段阅读练习。说说什么是“表”、“说”、“记”等。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在什么地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和“记”都属记叙文体。“传”以写人物为中心,“记”以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传”一般记载人的生平及主要事迹,侧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上单元的《陈涉世家》。“记”的使用范围较广,有记山水的,如《小石潭记》;有记事的,有记物的,如《核舟记》;还有的在叙事、写景、状物之中,自然地生发情理,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抱负,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说”与“论”一般都是议论文体。“说”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如《马说》借千里马之不遇伯乐来说明奇人异士多沉沦不得以识别和任用的现象。“说”往往为一事一议,阐述的是某一具体的问题或现象的道理。如《黄生借书说》借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论”则以论证为主,它主要是对人物或重大的政治问题进行评论。对人物评论的如,除“说”、“论”外,“辩”也是古代常见的议论文体,不过它主要为反驳一类的文章。类似我们现代议论文中的驳论文。“表”与“书”都为古代应用文体。“表”一般限于臣下写给皇帝的奏折或书信,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书”的使用则较为广泛,一般官员、平民之间通信或公文都可用之。“表”因为是写给皇帝的,所以语言往往委婉、谦恭、情恳意切,而“书”的语言风格则因人因事而异。同“表”相近的还有“疏”,同“书”相近的还有“信”、“函”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爱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的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重、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界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优叹,恐托付不效,以佃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处长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娄。若无兴得罪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弈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昭。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⑴出师表考试篇目总结⑴出师表字音字形通假活用句式虚词实词翻译段落主旨古今文常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阙阕否行遗阙通缺缺点稗补阙漏。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此皆良实。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攘除奸凶。讳、允等之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事无大小,系以咨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受任于败军之际以介词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因先帝不以臣卑鄙。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时间以受命以来。效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实现、完成不效则治臣之罪。感激感动,激动由是感激。感谢。臣不胜受恩感激。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益州疲弊//盖追先帝之殊遇恢弘志士之气//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出师的目的是什么?“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臣本布衣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一、出师表•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2、重点实词。•臣本布衣:平民。躬耕:亲自。以驱驰:奔走效劳。倾覆:兵败。•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失义:适当恰当。宫中:皇宫中。•府中:朝廷中。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刑赏:罚。•以遗:给予。夙夜:早晚。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以彰:表明。之慢:怠慢、疏忽。以咨诹(询问)善道,雅言(正言)之理:治。•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简(通“检”选拔)拔•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5、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恐托付不效。(成效)。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6、特殊用法:之秋:时。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7、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8、翻译重点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8、理解性背诵:•(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或:(或:广开言路);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或: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