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综合试题及其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孟子二章》综合复习及其答案一、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完成练习(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解释加点的字。(3分)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2.(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3分)二、[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①血指:伤指②刳(kū)取:割取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④殒:死亡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2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译: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略)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3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环而攻之而不胜A、以属予作文以记之B、之杜少府之任蜀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于曹操比于袁绍D、而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14.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15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4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饿其体肤。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四、【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22.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5参考答案:1、阻塞,梗塞(被人)了解,明白发扬光大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志士广开言路,开张圣听3、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4、卒章显志。5、同“弼”,辅佐边境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8、A9、D10、C1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1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示例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16、(1)选拔(2)这(3)通“横”,堵塞(4)指在国外17、(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1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19.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20.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21.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22.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6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