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名家名著《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一首英雄史诗,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开始。史诗的第一部分讲述瑞典青年王子贝奥武甫来到丹麦,帮助丹麦国王赫罗斯加杀死了12年来常来进行夜袭的巨妖格伦德尔及他的母亲;第二部分简述了贝奥武甫继承王位,平安统治50年。后来,他的国土被一条喷火巨龙蹂躏,老当益壮的贝奥武甫与火龙交战,杀死火龙,自己也受了致命伤。杰弗里•乔叟(GeoffreyChaucer,1340-1400)是英国文学之父亲和前最杰出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主题、题材、风格、笔调的多样性及描写人对生活的追求的复杂性。他的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TheCanterburyTales)不仅描绘了31位朝圣者的各个社会阶层,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各自叙述故事的不同风格,读者广泛,对后世影响很大。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他的剧本至今仍在许多国家上演,并为人们所普遍阅读。莎上比亚的作品文才横溢,创造的喜、怒、哀、乐场面使人印象深刻,历久难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奥赛罗》(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Lear);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AMidsummerNight’sDream)、《威尼斯商人》(TheMerchantofVenice)、《无事生非》(MuchAdoaboutNothing)和《皆大欢喜》(AsYouLikeIt)等。此外,历史剧《亨利六世》(HenryVI)三部曲,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andJuliet)也都很受欢迎。《哈姆雷特》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报仇,杀死篡夺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的成为经典台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济慈(Keats,1795一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作过医生的学徒,后来才以写诗为业。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不满,希望在一个“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他的诗歌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在艺术上对后代的英国诗人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贝拉》(Isabella)、《夜莺颂》(OdetoaNightingale)和《秋颂》(ToAutumn)等。雪莱(Shelley,1792一1822)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重要诗人。他生于贵族家庭。他既创作了富于政治思想性的诗,也写了很多优美的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显示了不羁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和动人的音韵,这些使他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麦布女王》(QueenMab)、《致英国人民之歌》(SongtotheMenofEngla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Unbound)和《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等。《西风颂》里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Winters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成为妇幼皆知的诗文。华兹华斯(Wordsworth,1770-1850),18-19世纪之交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诗人。他和克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骚塞(RobertSouthey)三人组成“湖畔派诗人(theLakePoets)”其作品的主题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1813年他接受政府长期津贴,1843年又被封为桂冠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LyricalBallads)、《水仙》(Daffodill)和《序曲》(ThePrelude)等。笛福(DanielDefoe,1661-1731)是英国小说之父。59岁时发表的成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Crusoe)出版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书。随后,他又写了《辛格顿船长》(CaptainSingleton)、《摩尔•弗兰德》(MollFlanders)、(大疫年日记)(aJournslofthePlagureYear)等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是根据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扣克的航海遇险、流落在荒岛上并独居4年才获救的真实故事,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作品。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理想中的英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富于冒险精神,依靠个人的劳动和智慧力量克服自然界的种种困难。这对于否定普通人作用的封建社会来说,是有进步意义的。简•奥斯丁(JaneAusten,1775一1817),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她是乡村牧师的女儿,一生住在乡间。写过六部小说,多以乡间生活为背景,更以婚姻问题为中心题材。她的作品情节结构精密紧凑,人物描写深刻生动,戏剧场面精彩,对话巧妙。主要作品有《理智和情感》(SenseandSensibility)、《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曼斯非尔德花园》(MansfieldPark)、《爱玛》(Emma)等。华人导演李安(AngLee,1954—)于1995年导演的外语影片《理智与情感》获当年美国奥斯卡(Oscar)最佳剧本改编及最佳女演员奖。夏洛蒂、爱米丽和安妮姐妹(Charlotte,EmilyandAnne)三人出身贫寒,幼年丧母,不得不在慈善学校度过童年。夏洛蒂38岁才结婚,次年去世。两个妹妹终生未嫁。夏洛蒂的代表作《简爱》(JaneEyre)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小说问世后立即产生了巨大影响。小说坦率而热情地塑造了同自己的天生欲望和社会地位发生冲突的妇女。爱米丽的《呼啸的山庄》(WutheringHeights)被誉为第一部社会革命小说。安妮的小说具有平静力和现实性,也得到了一些评论者的称赞。查理•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19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幼年家贫,曾作徒工,成名后仍接近贫苦人民。一生创作辛勤,留下了20多部小说,包括《匹克威克外传》(PickerwickPapers)、《雾都孤儿》(OliverTwist)、《双城记》(ATaleofTwoCities)、《艰难时世》(HardTimes)和《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等。狄更斯的小说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景叙事真切而又富想象,既有尖刻的讽刺,又有幽默的夸张。沃特•司各特(SirWalterScott,1771一1832)是英国19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历史小说。《艾凡赫》(Ivanhoe)是他的代表作,它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当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在上一世纪征服了英国的诺曼人之间的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和穷苦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它通过各式各样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了一幅描绘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斯蒂文森(RobertStevenson,1850-1894))是英国著名的冒险故事和散文作家。他的作品种类繁多,构思精巧,其成熟小说富有独创性和力量。他写了一系列以苏格兰为背景的小说,如《黑箭》、《绑架》、《巴伦特雷的少爷》等。他的成名作《金银岛》(TreasureIsland)是男孩们爱不释手的好书。约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1857一1924),英国航海家和小说家。他出生在俄国的波兰人家庭,康拉德是他的笔名。他自幼向往海上生活,先后在不同的商船上工作,担任过水手、大副和船长等职务。他在海上传奇式的经历给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有《黑暗的中心》(TheHeartofDarkness)、《吉姆爷》(LordJim)等。《黑暗的中心》写船长马洛指挥一艘汽船沿刚果河深人非洲寻觅文明的故事。这部书表现了文明与原始的对立,在许多地方对殖民上主义表示不满。哈代(ThomasHarday,1840-1928)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后一位和最重要的小说家。一生以英国南部小镇为背景写了很多“威塞克斯系列”(theWessexnovels)的小说,主要有:《德伯家的苔丝》(TessoftheD’Urbervilles,被改编成有影响力的电影)、《无名的裘德》(JudetheObscure,被改编成有感染力的电影)、《还乡》(TheReturnoftheNative)等。小说中充满了悲观主义(pessimistic)的人生观和宿命论的思想。维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Woolf,1882一1941),英国现代女作家。她对小说的写作形式曾作出独特贡献,也是当时最优秀的评论家之一。她在伦敦的住地布鲁姆斯伯里成为文学中心,座上客都是当时著名作家和文人。维吉尼亚的小说着重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要作品有《到灯塔去》(TotheLighthouse)、《远航》(TheVoyageOut)、《奥兰多》(Orlando)和《黛洛维夫人》(Mrs.Dolloway)等。《黛洛维夫人》是吴尔夫早期的佳作,写黛洛维夫人一天24小时之内的生活。情节简单,风格特点是抒情、深邃、细致。用“意识流”(streamofconsciousness)这一创作方法深刻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个性及弱点。D.H.劳伦斯(D.H.Lawrence,1889-1930)是当代英国文学的一位大师,著名的现代派作军代表之一。他在创作上摒弃了英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质朴、句子结构简单,大量使用淳朴的生活语言。他在作品中揭示了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并辛辣地批评了现代工业社会。他一生写了1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伟大和最有代表性的是《虹》(TheRainbow)和《恋爱中的女人》(womeninLove)。其他作品包括《恰特莱夫人的情人》(LadyChatterley’sLove)、《迷失的少女》(TheLostGirl)和《儿子与情人》(SongsandLovers)等。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英国剧作家、政论家。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1933年2月17日,乘“不列颠皇后”号轮船到上海访问中国。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鳏夫的房产》(Widower’sHouse,1892),《华伦夫人的职业》(Mrs.Warren’sProfession,1894),《芭芭拉少校》(MajorBarbara,1905)、《伤心之家》(HeartbreakHouse,1913)、《圣女贞德》(JoanofArc,1923)、《苹果车》(TheAppleCart,1929)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受到了沃尔特•佩特等人审美观念的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王尔德曾经因为同性恋而成为当时同性恋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对他的审判是英国司法史上和文学史上著名的案件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PictureofDorianGray,1891年),童话集《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TheHappyPrinceandOtherTales,1888年),戏剧《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