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中医精华版-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培训中医辅导主讲教师:黄承伟11.中医五行学说最基本概念是:A.生、长、化、收、藏B.青、赤、黄、白、黑C.金、木、水、火、土D.心、肝、脾、肺、肾E.阴、阳、精、气、血C【2011-专业实务】历年真题:15.在病情观察中,中医的“四诊”方法是:A.望、触、扣、听B.望、触、问、切C.望、闻、问、切D.触、摸、按、压E.触、摸、扣、听C10.中医五脏指的是:A.脾、胆、胃、肺、女子胞B.肝、胆、胃、大肠、小肠C.心、肝、脾、肺、膀胱D.心、肝、脾、肺、肾E.心、肝、脾、胆、胃【2012-专业实务】D15.中医情志指的是:A.怒、喜、思、悲、恐B.酸、苦、甘、辛、咸C.木、火、土、金、水D.风、暑、湿、燥、寒E.青、赤、黄、白、黑A6.下列不属于中医急重症的是:A.高热B.神昏C.痉症D.痿症E.血证【2013-专业实务】D34.拔火罐的适应症是:A.急性腰扭伤B.外感风寒,风寒湿痹C.平素体质虚弱D.各种疮疡疖肿E.高热、抽搐、昏迷B在中医五行归类中,人体五官是:C.眼耳口鼻舌中医,不能正常睡眠称为:B.不寐【2014-专业实务】2011年——改革第一年,基础知识题;2012年——延续第一年,有所深入;2013年——运用推广,技术类题;2014年——贴近临床实践;总结:62015年?延续2014?开创2015?人与自然环境如:四季衣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社会环境如:情志活动辨证前提、依据、理论、理辨证论治论治手段、方法、实践、法(方、药)(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病、证、症的区别风寒表证: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头身疼痛感冒风热表证……症证病二、阴阳学说阴阳凡是沉静的、下降的、寒冷的、黑暗的、机能衰减的,均属于阴的范畴凡是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机能亢进的,均属于阳的范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对立统一现象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间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事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和阳两个方面,如:天、地:则天为阳,地为阴;昼、夜:则昼为阳,夜为阴;动、静:则动为阳,静为阴;火、水:则火为阳,水为阴;热、寒:则热为阳,寒为阴;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不仅是互相对立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寒、热: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反之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2、阴阳互根:4、阴阳转化:阳阴(转化)阳(转化)昼阳消阴长夜阴消阳长阴阳学说认为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在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中(量变)。如昼、夜:昼为阳,夜为阴;从半夜到中午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从中午到半夜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如图)阴阳学说认为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使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量变)。如昼夜的交替(如图)四季气候的寒热变化等。3、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盛阳盛阴虚阳虚生理状态实证病理状态虚证阴阳失调示意图生理调节平衡点热寒热寒1.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致病因素(邪)→人体(正)→邪正相争,阴阳失调→疾病(三)阴阳学说的临床运用2.用于疾病的诊断阳阴色泽鲜明晦暗声息高亢宏亮低微无力症状热、燥、动寒、润、静脉象数、浮、大、洪、滑迟、沉、小、细、病变部位表、外、上里、内、下其它…………3.用于疾病的防治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4.归纳药物的性能药性药味作用趋向阳温、热辛、甘、淡升、浮阴寒、凉酸、苦、咸沉、降•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三、五行学说1、五行:“五”: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五行的基本概念2、(五行)五种物质的特征木——具在能屈能伸、生长、生发的特性;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为万物之母;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3、自然界与人体的五行归类表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行脏腑五官五体五志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肌肉思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二)五行的生克规律1、相生:五行中具有的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的关系。2、相克:五行中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关系。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事物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平衡协调与运动变化。相侮:反克相侮:反克相侮:反克相侮:反克相侮:反克3、制化:正常状态下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如果五行的平衡制化关系遭到破坏,便会产生“相乘”、“相侮”现象。(1)相乘:就是相克得太过,即乘虚袭击其所克;(2)相侮:就是变相克为反克,即有反欺侮之义。22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生:肝疏泄有助心行血---木生火相克:肾之阴精可抑制心的阳气---水克火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传变)(1)子母相及的传变母病及子:如肺病及肾子病及母:如肝病及肾(2)相乘相侮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原因:某一方的功能过亢或虚弱3、用于疾病的诊断(1)从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色青,喜食酸,脉弦---肝病(2)分析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弦---木乘土(3)判断疾病的预后《医宗金鉴》:“已见其色,得起其脉,得克者死,得生者生。”4、用于疾病的治疗(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难经》:“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当先实其脾气。”(2)确定治疗原则①根据相生关系:“补母泻子”《难经》:“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②根据相克关系:“抑强扶弱”5、制订治疗方法(1)药物疗法滋水涵木法,抑木扶土法等。(2)针灸疗法穴位:井、荥、俞、经、合(五腧穴)五行:木、火、土、金、水虚证---取母经的母穴或本经母穴,补法实证---取子经的子穴或本经子穴,泻法四、脏腑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脉、髓、骨、胆、女子胞。生理功能: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转化和排泄糟粕“奇”:异,“恒”:常,形多中空,类似六腑,内藏精气,类似五脏,似腑非腑,似脏非脏,故称之。为里、属阴为表属阳(一)脏腑的组成(二)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肾:主藏精、主人体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三)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贮存和排泄胆汁,帮助饮食物的消化。2.胃:受纳和腐熟水谷。3.小肠:受盛化物,分别清浊。4.大肠:传化糟粕。5.膀胱:贮尿和排尿。6.三焦:总司人体的气化,是水液运行的道路。五.气、血和津液1、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2、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3.气的主要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4、津液是体内的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中清而稀薄的称之为津,浊而稠厚的称之为液。325、血即血液,是运行于脉中的红色液体,主要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6、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7、气与血的关系:相互滋生,相互依存气能生血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载气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33饮食胃脾小肠大肠粪便肺肾膀胱尿液三焦清气肺主气司呼吸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肺通调百脉,心主血脉浊气、汗液肺主肃降主升清口一升一降降受纳腐熟主运化主液,泌别清浊清浊清清主津,传化糟粕主纳气,主水;主生长发育;储尿,排尿肝胆肝主疏泄;胆排泄胆汁;通行元气;运行水液;六、外感六淫34(一)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人类乃至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所以正常的六气不会引起人体发病。只有在气候异常、变化急骤,人体的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抵抗病邪的侵入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时候的六气,便称为“六淫”,也称“六邪”。“淫”有太过和浸淫的意思。六淫是属于外感病邪的一类致病因素。春天主气。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伤阳位。2)风善行而数变。如痹症(行痹)、寻麻疹--。3)风性主动。如中风、痉厥(脑脊髓膜炎)、破伤风-4)风为百病之长。六淫致病风为先导,寒、暑、湿、燥、火多依附于风邪入侵。(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具有升散开泄的特性,使皮毛、腠理疏泄开张。易犯头面、体表冬天主气。寒伤肌表----“伤寒”;寒中脏腑----“中寒”。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致病伤阳---寒象。2)寒性凝滞。寒凝肌表---周身疼痛;特点寒中胃肠---腹痛。3)寒性收引。特点寒束肌表:毛孔收缩,腠理闭---无汗。寒犯经络、关节:肢体拘急、屈伸不利。2、寒夏天主气。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特点:高热、烦渴、汗出。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耗气:气短无力。伤津:口干口渴、尿赤。3)暑多夹湿。四肢困倦暑湿夹杂致病特点头重如裹胸闷呕恶不思饮食3、暑长夏主气。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易伤阳气特点:胸闷脘痞---。2)湿性重浊特点肢体沉重(头重如裹、身重如负)。分泌物污秽不清:如湿疹流水。3)湿性粘滞病程:长而缠绵。证候:舌苔厚腻,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滞涩不畅。4、湿秋天主气。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特点:口鼻干燥、皮肤干裂、大便干结。2)燥易伤肺特点:干咳少痰或无痰痰少难咳痰中带血5、燥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心火上炎—口舌生疮特点肝火上炎—头晕目眩、面红目赤胃火上炎—牙龈肿痛2)火易扰心神:实热证:壮热、神昏谵语3)火易伤津耗气特点: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4)火易生风动血特点生风:热极生风,症见抽搐、小儿惊风。动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血、咳血、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6、火二、疫疠又称瘟疫、疫气、戾气、疠气、疫毒、异气。(一)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重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疫疠不同,发病各异疫疠过后多有免疫性(二)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与自然气候反常有关与环境卫生条件有关与社会因素有关42七.内伤“七情”1.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2.“五志”分属于五脏,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3.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43八.痰饮、瘀血1.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厚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合称痰饮。2.凡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滞留在体内没有消散的离经之血,都称为瘀血。3.瘀血的致病特点:疼痛、肿块、出血44九.病机1.邪正相争与阴阳失调是两个最基本的病机。2.“正”即“正气”,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能力;“邪”即“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3.阴阳失调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因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盛、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