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展览陈列中的文物保护郑捷(山东博物馆)摘要本文所谈到的问题属于预防性保护的范畴,是预防性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预防性保护的方法是间接的,它是依赖于工作各个环节的谨慎、细致、周全,来达到避免和消除导致文物损坏的潜在因素,以此降低文物受损速率。文物的损坏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文物因自然规律而发生的老化现象,虽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人为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降低或避免文物的受损。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兴旺发展,文物专题展、精品展、交流展等形式多样的文物展不断面向社会推出,随之而来的文物安全令人担忧,也成了人们为之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文物的包装、搬运、以及陈列环境监控等因素,阐述了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科学性和迫切性。关键词:预防性保护文物包装运输陈列微环境照明温湿度有机类文物缓解一.文物的包装与运输随着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逐年增多,出国文物展也越加频繁,影响也逐步扩大,已被誉为中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国家名片”。如2011年陕西省在加拿大、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7个文物展览,同时还引进了3个外国展览,参观人数超过100万人次;2012年由甘肃省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厦门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共同引进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博物馆、日本江户伊万里名瓷展在华巡展,获得很好的反响。随着文物展览交流的频繁,包装及搬运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物包装与运输不同于一般物品,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从甲地运至乙地的简单搬运过程,事实上在藏品包装和运输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文物藏品的安全问题,任何缺少这种意识的做法,皆有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一)包装1.包装分类与意义按照流通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包装可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两类。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文物包装属于运输包装的范畴。文物包装是指使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包装箱体,利用相关的技术,有效控制包装箱内文物保存的环境,来确保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确保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信息和价值不受影响。文物的种类繁多,性质、质地、特点、形状各异,因而对包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残损严重、保存状况不佳的文物和极其珍贵的孤品文物不适于搬迁运输或不宜包装,其它保存状况良好的文物皆可以包装和搬运。文物包装是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文物陈列能否面向社会开放的有力保证;是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状态完好的重要保证。经过科学合理包装的文物,便于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保管和清点,也为文物的管理、展示、研究等工作提供了支持。文物包装的原则是根据文物包装工作的规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括:安全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环保性原则。2.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首先是选择适宜的材料,要根据包装的环节和文物材质的特点进行挑选,这是确保文物不因包装不当而出现意外的前提,文物包装材料分为主要包装材料和辅助包装材料。主要包装材料是构成文物包装箱的支撑材料,常用木材、瓦楞纸、复合材料等。制作内、外文物包装箱2均应使用目前国际通用的复合木质材料为板材,如多层板、夹心板等,如果使用原木为制作材料,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如果箱体出国还需经过出入境检疫机关的检验。辅助包装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制造包装容器,增加抗震功能(图一)。经常使用的材料有:海绵、脱脂棉、中空棉以及epe复合板、珍珠板等。图一辅助包装材料制作成的箱体选择材料应兼顾许多因素,该用海绵或多层板的不能用epe板来替代;该使用囊匣的就不能用其他材料一包了之;该用铝合金或铁皮包装的,就不能用木制箱体来代替,不能因小而失大,要围绕抗震抗跌进行设计、制作。3.包装工艺(图二)文物的质地和外形决定了箱体的设计。包装工艺包括:文物集装工艺设计、箱体隔断设计、防震与缓冲设计。目的是将众多不同质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文物按照科学的设计使其化零为整,组装到规格相对统一的箱体内,大型且形状较为特殊的应考虑单箱包装(如造像等),以便于文物在清点、搬移、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其二,利用对文物包装达到缓震、抗挤压的目的,减少和避免因搬运而造成的文物损害。下面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如下。(1)首先,外箱,分为常规式外包装箱和直接式外包装箱。按照运输方式的不同,常规式外包装箱的规格通常分为陆运和空运两种;直接式外包装,主要适用于大型文物(如大型石雕、陶塑、青铜器、家具等)的包装,需直接装箱运输,直接式外包装箱的尺寸规格是依据文物的外形而定,但箱体的尺寸要比文物至少大出5-10cm,作为放置、填塞包装材料的空间。外箱形制多为长方形,便于大型化、集装化运输。不同的运输工具对箱体尺寸的要求不一,航空运输的规定较为严格,应事先落实。箱体制作,我们目前多采用夹层板作为制作箱体的材料,因这种材料本属高温、高压板材,可以免除海关检疫。由于多层板的结构独特,其强度也较为理想。箱体由六块面板构成,用螺栓连接,外涂醇酸漆。外包装箱结构应坚固,有一定的抗冲撞、抗压和防水性能。3图二包装工艺示意图(2)其次,减震层。由两部分构成——硬质隔断层与软质层。防震是文物包装的首要目的。前者,是用多层夹板根据文物实际大小并加放减震层的空间进行分割,间隔成若干适合文物形状的固定隔断。这样可以减缓文物因自重或运动而产生的相互挤压,把这种相互的力转移到隔断体上,像是给每件文物制作了一个一次性的囊匣。后者,多采用防震材料,将文物与隔断或箱体之间预留空间填充,增加其抗震的能力。按照力学原理,增加包装材料在文物表面的接触面,可以降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能够避免局部挤压而带来伤害,最终起到缓冲的目的。(图三)。(3)最后,布料层,也叫袋状层,形似袋状,是减震层与文物本体之间的隔层。为防静电,该层一般选用较为柔软、光滑的丝、棉等天然纤维制成的布料。能够起到定型、降低包装材料对文物表面磨损的作用,避免了减震层的材料散落到文物表面。彩陶文物的包装,为了避免覆盖层与文物颜料层因运输、搬运而造成的震动产生的磨擦,使脆弱的彩绘因磨擦而脱落,我们有时还用棉布或丝绸包裹文物,使包装材料与文物形成相对一体,将磨擦面转移到其它材质,这样既可以避免文物直接与覆盖层磨擦,又可以扩大文物均匀受力面,增加文物运输中的安全系数。图三出国展文物包装(用经过处理的棉纸做内材)(二)文物搬运和运输1.搬运的“运”和运输的“运”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同一地域较小范围内发生的,而运输则是在较大范围内发生的,两者是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随着博物馆的新建、扩建和文物陈列交流的日益频繁,文物的搬运及运输工作越来越繁重。即便是博物馆内,随着馆舍面积的扩大,库区与陈列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文物的“搬运”过程也越加频繁(图四)。4图四搬运佛造像文物的搬运要考虑文物的完整性、坚固性,如果遇到较为脆弱,本体已经腐朽或出现明显病害的文物,要坚持修复保护再先的原则,应有效去除隐患后再进入展室,不使文物病害蔓延或传播。2.文物搬运注意事项(1)搬运,首先要学会“持拿”,对待不同质地、不同状态的文物要有所区别,持拿不当是导致文物物性损坏的重要因素。文物需要坚持最少接触的原则,也就是说,非因工作必须,应尽可能减少接触时间,如工作需要而必须,则应对文物的完残及病害情况作大概了解,尤其是某些频危的文物,一般情况下,频危的文物都经过多次修复,又经过高超技师的复原,裂痕、脆弱或缺少部分,目测难以发现,这提高了文物在搬运过程中的风险。“持拿”文物时应考虑文物的重心,多数文物的搬运“持拿”位置是在重心以下,即用手托住重心部位,减弱器物自身向下的重力。小型器物应以托、捧为主,一人一次只可持拿一件,较重、较大型的文物搬运时,尽可能降低重心,多人合力搬运,每人的分摊重量不要超过25kg,为了缩短持拿文物的时间与距离,要事先将外箱和运输工具靠近文物存放地。(2)持拿金属器物最好带上能够隔离的手套。汗液成分可分为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两类,是体内的代谢产物,有呈酸性的,也有呈碱性的,长此以往会对金属有一定腐蚀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有皮带扣使用时间过长,表面变污浊的经历,由此也可见一斑;瓷器搬运则忌戴手套搬运,人戴上手套后,手感就会降低,由于布料与瓷器接触,相互磨擦较小,持拿不当极容易发生意外;画轴入袋也应加倍小心,目前书画多装入由布料做成的“布袋”收藏,使用的布料如果不当,或因设计尺寸不适,书画在出入袋时极易刮伤书画边缘。(3)借展、外展,要考虑行车路线以及运输时间,防止和避免运输过程中的自然因素,如温湿度、雨水、二氧化硫等恶劣环境的侵害,选择平坦,无障碍,有电梯的路线是避免或减少文物受损的有效防范,选取高性能的阻隔包装材料进行阻隔包装,减少或隔绝外界因素对内装文物的影响。配备防止恶劣天气用具,做到有备无患。对吸水性较强,对温湿,尤其对湿度较敏感的文物,如纸质、彩绘、牙雕、漆木器等,应提前做必要的降温、防潮、防雨、防霉等处理。(4)谨防因温差过大造成的损害。外展有时存在两地气候环境相差较大的现象,在短时间内,文物暴露在这种环境变化中,对文物极易造成伤害。如:一次外展,大约十一月初,运输彩绘石刻到某省,到达目的地打开包装时,发现事先包裹在文物上的宣纸已经湿透,这是因为包装纸吸取了由于温差过大而造成的湿气冷凝成露珠的缘故,彩绘由于这层宣纸而幸免未受到伤害。当时,采用宣纸只是为了避免其它包装材料对文物表面的磨损,并未考虑到异地温差问题,这件事可以说是歪打正着,这给了我很大的警示。气温愈低,饱和水气压就愈小。所以对于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在气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使饱和水汽压降至与当时实际的水汽压相等时的温度,就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水。因此,文物运输,尤其是长距离的运输一定要考虑借出、借入地的温差,要事先做好防护。(5)道路运输要考虑货物质量不超过车辆核定的装载质量,也就是不能超过行驶证上标注的允许装载的质量。货物的长度和宽度不可以超出车厢(限于大型文物)。货物高度分两种情况:一是重型、中型货车和半挂车载物,从地面起不超过4米,载运集装箱的车辆不超过4.2米;二是除第一种情况以外的其他货车载物,从地面起不超过2.5米。(6)精心设计装车(图五)。重物在下、在前,较轻的箱体可以放在上面或后面,因为越重的箱体其5惯性越大,当行车速度与箱体因减速或急刹车产生的速度差异而造成其惯性不同时,较沉重的箱体就会对前面的物件产生较大力量的挤压,会造成无法想象后果。因此较重的箱体在前面是必须的。多年来,我在从事文物运输设计时,为了减少或避免载物重量与车体重量的差异所产生的箱体惯性所造成的挤压时,经试验并借鉴了物流运输行业的一些经验,总结了一套装箱方法——集装集重连接法。即将整车大小箱体之间间隔5-10cm,空隙内充填密度较大的epe复合材料或珍珠板,作为箱体活动时的缓冲空间。然后,将大小箱体按“层”用板条连接使其成为“一体”,以此减少单件货物与车体自重的差距,处理好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缓解由于重量严重失衡造成的文物包装箱的挤压和碰撞。图五装箱示意图二.陈列中的保护文物保护的研究对象是文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科学和文物的科学保护。前者即研究文物的腐蚀机理和保护修复技术;后者则是运用研究成果保护文物。广义的文物保护应该是:预防性保护、保存性保护、文物修复三个方面。文物保护的工作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监控和改善文物保存环境,以便将文物的腐蚀速度降到最低;其二,通过一系列保护处理,阻止文物继续腐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博物馆文化的要求逐渐转向以休闲、观光为主。陈列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是展示历史遗存和研究成果的窗口,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准。对于一个有着丰富藏品的信息集散地——博物馆来说,不但要关注自身传播功能的提高,同时,还要确保作为陈列的主要对象——文物的安全。要加强文物环境的监控,不因文物频繁展出而受到伤害。陈列中的文物保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设计与保护在从事展览策划、设计和视觉艺术效果筹划的同时,将文物保护的科学理念及要求对照设计方案进行审核,让保护的理念贯穿于“方案”的始终,从源头着手,从陈列室的整体布局到展柜微环境控制,按照文物的种类、特点一一排查,使设计方案不但能够从视觉效果上满足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