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说语文笔记1第一讲在孩子启蒙语文前,家长先了解一下目前的相关背景。目前高考英语总分减去了30分,变成了120分。而语文,由原来的150分提高到了180分。而语文加入的三十分基本上加在作文里面。所以作文在孩子整个学龄生涯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考每年约有一千万考生,也就是一千万阅读卷。本着对教育负责的态度,有资格审批高考卷的老师都是各地各级层层选拔的精英老师,从参加高考到出考分,一共12天的时间。说了这么多铺垫,换言之,高考批阅期间其实整个高考批阅组的状态是人手少,强度大。一般一张阅读卷的作文是一千字左右,我们来做一个测试,你扫一篇手机1000字的文章可能需要3-4分钟的时间(非精读,跳着扫),那么把这种推测放在高考作文批阅上也是成立的,如果仅在一个考生一门学科的某一个项目老师的批阅时间就需花费3-4分钟,那么就算整个阅卷组的老师不吃饭不睡觉的批,也是批不完的。所以,每篇高考作文批卷老师的批卷时间其实仅仅只有短短的30秒(精品卷,特高分卷除外),所以阅卷老师一定是快速扫读。作文上面占分比例很大,作文又决定了高考语文的生死,那么说了这么多,回归启蒙教育,如何终极目标是备战高考,我们应该如何从小来培养孩子语文呢?写字老师批作文,既然是扫读,那么字一定不能太难看,并不是说一定要写的很漂亮,但至少要端端正正,清清楚楚的。第一印象分非常重要,占比作文分数的20%-30%。所以学好语文,第一要素是写字。平说语文笔记2在孩子初期写字时让他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间架结构,以及正确的笔画顺序,非常重要。有条件的家长建议送去练字。不仅要练写字,还要培养孩子端正的写字态度,字迹不潦草,这也在培养孩子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二讲深阅读or浅阅读深阅读有时跟理不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没有直接关系,真正好的深阅读是孩子能把自己代入书里引发思考的阅读,而不仅仅是输入。而浅阅读,比如看肥皂剧电视等等就算浅阅读。真正的深阅读不仅是输入+输出,还有能把听到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福尔摩斯》是一部给孩子作为深阅读的好书,它能让孩子轻易的进入到书里,跟着书中人物一块身临其境学会观察。看电视虽然属于浅阅读,但是也不是所有电视都不能看。最好不看综艺和肥皂剧。对于历史评说,动物世界等电视,还是可以看得,看完之后和孩子有个讨论的过程,逼着孩子自己去思考。第三讲错别字要重复训练平说语文笔记3高考作文中,“字”是首要印象分,字不仅要写的工整,还有绝不能有错别字出现。一般一篇作文里面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高考阅卷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秒,每个批阅老师都有非常老练的阅卷经验,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能在短短十几秒内先挑拣出这篇文章的扣分项目“错别字”。所以纠正错别字一定要从小抓起。孩子有必要每天默写生字吗?有。不仅要默写,而且需要一定数量的生字。上海越是排名靠前的小学对于学生的生词量抓的越紧。普通私立一般每天默写15个生词(中规中矩),超强负荷的私立小学每天生词量甚至达到30个。每天要默写的生词,一部分是老师课本划词,还有一部分是课外书划词。要求是孩子先抄写4遍,然后家长默写一遍。错字,继续抄写4遍。隔天晨读老师还会再默写一遍,错字继续返回抄写四遍。这是上海名校的模式。简言之,重复操练是解决错别字最好的办法。第四讲关于小学对于生字词量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成年人完成正常社会生活需要用到的生词量是3000左右,从事文字工作者(图书编辑,翻译)需要用到的生词量为5000,作家的生词量需达6000。平说语文笔记4本科毕业生词量可达4000,汉字专业研究生毕业生词量约5000+用沪教版教材举例(沪教版已经并入人教版,沪教版人教版差别不大)对于小学生识字量的要求如下:第一段(1-2年级)认识汉字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第二段(3-4年级)累及认识汉字2500个左右会写1800个(之前是2000个,减负后改成1800)第三段(5-6年级)累及认识汉字3000个会写2500个也就是说,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孩子应该能达到正常读书看报的水平,而到了六年级孩子就几乎能达到成人的水平。教育部提倡减负,到底应不应该减负?需不需要学龄前学习汉字?教育部提倡减负,减负只减在1-2年级,对3-6年级的识字新标准和之前老标准一样,如果家长执行了新标准,到了三年级后,孩子将会非常痛苦,因为认字量太大了。而且虽然提倡减负,但是应试难度实际上没有降低,所以从头开始就不能放松,从小开始,必须写字,不能零基础进小学。1-2年级牢牢打好基础,在课内识字量基础上争取课外拓展。狠抓1-2年级,到了三年级后孩子才不至于学的很“痛苦”。第五讲平说语文笔记51,建议用生字卡。学汉字和学英文是完全不同的,英文是会拼就能写,汉字是象形文字,画面为第一记忆特征。2,建议一年级学习书法。一来认字,二来对于正确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非常有帮助。3,学龄前要学会写字,不然一年级家长孩子都会非常痛苦。第六讲识字的两种方法这一节我的感触很深,可以用非常震撼来形容我的感受,我听完就给周周发了一段语音说了我的一些看法。首先,学龄前不识字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就要超负荷运转,家长孩子双向痛苦。其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大量的听默背。如果学龄前不学写字,本来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很可能要拖到一个小时。再者,上一年级的孩子,从硬笔书法开始学起。把课本后面所有的生词本做成硬笔书法贴,一边抄写一边练字,双向提升效率。最后,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却是最难攻克的学科之一。生词默写步骤:先把生词抄写四遍,默写一遍。默的过程里面建议报读一次,最多两次,然后给15秒钟,15秒写不出来就默认这词不会,制造孩子的紧张平说语文笔记6感。错词随便他抄写几遍,只要他说他会了,等他抄完以后继续把错词默一遍,再错的话抄8遍。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上了小学以后那么痛苦了,看完这一讲,你们的感受呢?欢迎讨论。第七讲阅读中要查字典越往后听,线路越清晰,有些争执过的问题,在后面的几讲里面平哥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1,不能通过阅读来认字,阅读要基于认字量的基础选择读物。先认字,再阅读。在给孩子选择自主读物时,不能以故事思维深度为第一选择前提,应结合孩子的识字量。2,如果学龄前基础比较好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那么在小学一年级的上学期(12月份)就可以教孩子查字典。查字典应以部首查字典,查的过程中孩子会对生字进行分解记忆,加深印象。3,语文学习需要一个好的习惯,在一年级就应该培养孩子习惯使用工具书,不要借助于电子产品比如百度。平说语文笔记7第九讲错别字的原因1,再次强调了孩子对字的“认识”和对字的“掌握”是不同的概念。认识是指看到字能读出来,知道怎么运用,而掌握是指不仅能读能运用,而且还要会写出来。2,错别字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A:认识字,但掌握的不扎实。原因:默写不扎实。没有经过重复训练。B:还有一种写错字的原因是孩子根本不认识这个字。原因:孩子阅读量跟不上,大脑里面没有字词应用场景。有时候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讲某个生词,孩子消化了知识点也知道怎么运用,但是因为在孩子的大脑词库里搜不到这个字的相关场景运用,这时孩子就会本能的用另外一个字来代替。举例:扶手,他可能会想成:伏手。这种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后期阅读量没有跟上去,生词卡片只能保证教会孩子认识几百个基础字词,有了基础后还需要通过大量自主阅读来跟进拓展能力。3:什么情况下需要重视孩子的错别字情况?一张卷子,有个把错字是正常的,如果扣掉四个或以上的错别字的分,家长就需要重视默写情况。感想:语文最难的地方在于简单重复训练太多,我看还是尽早放弃快快乐乐学好语文的念想吧。平说语文笔记8第十讲关于好句好词的运用1:应试教育中,低龄段孩子写作最大的难题在于选材。孩子不知道怎么描写,无从下手。所以有时就需要为他准备一本“摘句摘词”本,把日常文章中见到的一些好句好词抄写下来。积累这些好句好词对于低龄孩子很重要。而且好句好词不要去买那种枯燥的现成范本,一定要让孩子从鲜活的场景中汲取,他才会懂得运用。2:好句好词的摘写必须要分类。比如描写人物的,描写场景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方便孩子写作时及时查找。某些孩子写作会有特别明显的“劣势”区,比如有些孩子善于写景但却非常不善于描写心理活动,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描写人物形象却不善于叙事。所以分类摘取,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习惯。3:赏析的文章可以作为例文仿写,仿写多了孩子自己就能写出来差不多类似风格的文章,小学生写作文可以不必那么严格,适当引用一些范文原句也是可以的(欢迎小学语文老师来讨论)当然,这个人群只能是小学生,中学生及成人均不适用。4:不要惧怕孩子犯错误,前期错误犯的越多,后期用词越精确。摘句摘词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吸收多少,一般一本《草房子》读完,孩子只要能吸收3-5句就足够。平说语文笔记9第十一讲让作文不再干巴巴1:成语在小学作文中的应用是有讲究的。在低年级段,尤其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老师是鼓励使用各种成语的,甚至,批卷老师希望看到低龄段学生使用成语。但是到了四五年级以及初中以上,因为要求不一样,老师是不希望看到学生作文中继续大量使用简单成语,所以,高年级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细节描写。2: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量词的积累。量词用的好坏是一篇作文的点睛之笔。比如,一()骆驼,一()瀑布,一()月亮。月亮又大又圆的时候用什么量词,弯弯的月亮又用什么量词?对于细节的描写,量词用的是否到位是否精确尤为重要。3:多读一些好词好句,比如说对服饰方面的描写,白先勇先生是非常擅长的,各种栩栩如生的词汇,让人非常有代入感。这类文学大家的作品可以多让孩子接触。4:在读书时,注意提醒孩子书里是怎么进行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写文章承上启下的积累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多看,多读,多写,多思考。5:程度副词要用对,小学阶段对于程度副词不太重视,但一篇文章文采的好坏,程度副词的使用是尤为重要的,比如一篇好的文章至少要用对7-8样程度副词。例如:好像,可以用宛若,恰似,仿佛,宛如,,等来代替。很,可以用太,比较,非常等来代替。6:表示说,看,坐的动词,一些很特别的用法必须叮嘱孩子抄写下来加以记录。读后感:高考语文180分。语文确实是一个比较难学的学科,需要从小进行铺平说语文笔记10垫,语文的积累一定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家长潜移默化影响的。其实,听来听去,所有学科的学习,孩子学得好不好,家长的水平占一大半主因。这讲听完,我认为,我们必须要减少英语的投放比例,增加语文启蒙比例投放。学语文不是简单的字词卡,还有跟英语一样重要的在情境中学成语,学句子的使用。家长的能力决定孩子的能力。都加油吧。第十二讲成语的学习和积累1:成语不一定是四个字的,三个字或六个字的也叫成语。成语指的是民间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2: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成语是没有用的,所以“成语词典”这种工具书对孩子作用不大。如果让孩子不去了解成语背后的典故光用死记硬背去学成语,孩子很可能前学后忘。3,成语的学习一定要通过成语背后的故事积累。比如“韦编三绝”这个成语,了解故事典故后,更利于孩子在作文中的活学活用。另外,进行故事铺垫后,家长也要时不时在情境中代入使用成语加深孩子的记忆。4:要让能与孩子交流的人来带孩子,平时日常积累很重要。学龄后,孩子要有成语手抄本,家长指导孩子对成语进行分类归纳摘记,比如,带“语”字的成语有哪些?千言万语,窃窃私语等。学龄前,家长自己要积累一部分成语,争取遇到场景就能脱口而出相对应的成语。这对于孩子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平说语文笔记115,经常和孩子玩成语游戏,带一字的有哪些成语?带天字的有哪些成语?家长事先查百度,孩子如果想不起来,可以适当提示。总结:我认为学龄前家长准备个成语手抄本非常重要,好词好句家长先要自己抄写下来。后期我会整理一些日常可以用的成语,三四岁的孩子真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先把成语学起来用起来了。第十三讲重复训练很重要1: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扫盲,并不负责成才。真正的学会不仅仅是会运用,能去教会别人才叫学会。2,大量输入各种文章,字词用法,其中孩子要有自己的思考,然后输出,这才是孩子真正的在掌握知识。3,刷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