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六单元--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八上六单元文言文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⑴念无与为乐者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⑶相与步于中庭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选文时间景情甲文⑴月景闲情乙文更定⑵⑶三、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12分)【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五、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科。网。X。X。K]A.至于/夏水襄陵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六、【2009年福建省永春县】新课标第一网(一)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回答5-9题。(15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拏∕一小舟6.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2分)A.杂然而前陈者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邻有敝舆而欲窃之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⑴是日,更定矣()⑵与余舟一芥()⑶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⑷是金陵人,客此()8.翻译下列句子。(6分)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3分)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七、【2009年桂林市、百色市】Xkb1.com(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湖心亭看雪张岱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关材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一柳宗元《江雪》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以为妙绝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13.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15.文中画线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雪景,其中“痕”“点”“芥”“粒”四个量词用得巧妙,妙在何处?现代汉语中使用量词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例子有很多,请举一例。(3分)答:16.文末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的“痴”(用原文回答)?中国古代文人中寄情山水的“痴人”还有不少,请举一例,并简述其“痴行”。答:八、【2010年山东省济南市】【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⑥相杂,绵绵成韵。即素重幽居,遂葺宇⑦其上。幸富菊花,编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⑧,岂徒⑨语哉?(吴均《与顾章书》)①仆:自己的谦称。②谢病:托病辞官。③薜(bì)萝:这里指隐土。④梅溪:山名,在吴均的故乡故彰。⑤岫(xiù):山洞。⑥英英: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声。⑦葺宇:修建茅屋。⑧仁智所乐:《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⑨徒:只,仅仅。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1)晓雾将歇()(2)蝉吟鹤唳()7.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复前行,欲穷其林C.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①自康乐以来②扶苏以数谏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9.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静景、动景的句子,填入下面的表格。(4分)《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静景动景1O.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答: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答谢中书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乃丹书帛曰:“陈胜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实是欲界之仙都四时俱备是进亦忧,退亦忧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9.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辍耕之垄上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11.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2分)答:十、【2009年浙江省(台州市卷)】【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