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试卷共2页(第1页)答案务必写在对应的作答区域内,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市政学》期末考试A卷姓名:杨再成专业:行政管理学号:182201807638693学习中心:榕江县委党校奥鹏学习中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题)1.在人口指标中,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D)A.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B.人口就业结构C.人口密度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D)A.工业化B.农业发展C.第三产业发展D.市场化3、城市功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叠加性发展规律B.叠加倍增效应规律C.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C.功能升级增量规律4.在我国,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20万的是(D)A.特大城市B.大城市C.中等城市D.小城市5.现代环境污染的核心是(B)A.自然环境污染B.城市环境污染C.人工环境污染D.城市大气污染6.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B)A.政党组织B.行政机关C.社区组织D.立法机关7.法国的城市普遍实行的市政体制是(D)A.人民代表大会制B.市议会制C.议会市长制D.市长议会制8.在我国,市政府中承担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部门是(C)A.城市规划司B.城市土地管理局C.城市规划管理局D.国家建设部9.我国城市主要的社会救济制度是(D)A.养老保险制度B.失业保险制度C.医疗保险制度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0.我国城市居住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A)年A.70B.60C.50D.40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题)1.城市的本质特征包括(ABCDE)A.聚集性B.社会性C.经济性D.系统性E.开放性2.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单一指标包括(ABCDE)A.人口指标B.工业生产总值C.土地指标D.产业结构指标E.住宅建筑总面积3.根据城市行政地位的不同,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哪几类(ABCE)A.直辖市B.副省级市C.地级市D.区级市E.县级市4.下列属于城市规划的特征的有(ABCDE)A.政治性B.政策性C.综合性D.权威性E.科学性5.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有(ABCDE)A.财政资金投入B.外资投入C.发行股票和债券D.公众捐款E.社会集资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题)1.城市答: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公共绿地、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2.城市危机答:指由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3.城市性质答: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5题)1.简述城市产生的条件答:(1)首先,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2)其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3)最后,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总而言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历史前进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它是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简述市政职能的依据答:(1)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目的和宗旨。(2)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范围和组织规模。(3)市政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4)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实施“三定方案”的重要依据。(5)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3.简述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注意点答:1、规划统一,合理布局;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3、综合开发,配套设置。4.简述近年来我国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内容答:这次的改革是一种整体性的而不仅仅只是户口的系统改革。改革涉及到户口,涉及到居住证,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所以它▆▆《市政学》试卷共2页(第2页)答案务必写在对应的作答区域内,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革,是一种整体构建。5.简述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答:(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城市职能从综合性到专业性;城市规模从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到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城市分布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小城镇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城市类型从单一城市发展到城市群、城市连绵带。(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小题)1.试述善治城市的概念及其给城市治理模式带来的改变答:善治城市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当代治理与善治理论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领域渗透的结果。这种渗透根源于现行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治理原指“控制、引导和操纵”是与统治、管理等政府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用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政治活动和管理活动。在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导致的“治理”复兴中,“治理”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这就意味看:(1)治理或者说公共治理与政府管理不同,其主体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2)治理权威的运用并不像政府管理那样,采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行政命令,而是采用上下互动、相互协商、彼此合作的方式;(3)治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网络状的合作管理,是“多中心”的,目标也是多元的,但最终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需求,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利益。简言之,治理是包括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机构在内的多个主体,协同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治理虽与政府管理不同,但也可能失效。为了克服治理的失效,当代西方治理理论在“治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的治理”即“善治”的概念。善治的基本要素是: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善治城市的治理结构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的治理结构。在善治城市的治理结构中,政府是治理的主体,但已不是治理的唯一主体。在今天,承担越来越多城市公共事务治理功能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已经能够较为独立地进行看原先由政府机构进行的部分治理活动,发展为城市治理的重要主体。城市善治的过程,实际上是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过程,它强调公众对事关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等重大社会公共事务决策的参与。善治强调的是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强调治理主体的多样性、政府对公民的服务以及在管理技术上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限制政府权力,建立有限政府的目的就在于打破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垄断地位,增进非政府组织在城市治理中的活力。而要有效实现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必须建立有限政府的制度化途径。分权和权力下放、推行宪政和法治,都是限制政府权力的制度化途径。善治是一种协作管理,这种协作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需要公民的参与。发展非政府组织的责任在政府,提高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扩大公民在城市治理中的参与的关键也在政府。在扩大公民参与的过程中,政府的责任在于:一是要主动吸纳公民参与城市治理,愿意将公民意见纳入政策议程;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公民参与制度,如政务公开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决策听证制度等。在这些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也将获得相应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公民参与的扩大、政府与公民间合作关系的发展,城市善治即可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