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3词语理解与赏析五、(2017重庆B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21分)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①________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__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考点针对练—2—玉佩的去向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5分)★(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分)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六、(2019重庆八中二模)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大豆摇铃①有时候,会在梦中听到那一片熟悉的声音,西风长长地拂过,大地上便响起了密集的声音,像无数根手指极快地弹着纸片。清脆又略带一点点钝感的声音,随着风的疾缓,如波浪般起伏。②在我们这片黑土地上,那个年代,种植得最多的庄稼,除了玉米,就是大豆。而我们叫黄豆,儿时所说的大豆,却是菜园里另一种东西。生长的过程中,在满地的庄稼里,黄豆是最低调..的。它不像玉米那样直直,也不像谷子那般纤纤,更不像高粱那么亭亭,但是它们很和睦,虽然长到最后也没有一米,却是枝叶交错,不分彼此,渐渐地挽成一片。③我们时常奔走追逐于田地里,隐藏,寻找,欢笑,却极少踏进黄豆地。因为枝叶密集,行走困难,也不利于躲藏,而高高密密的玉米地和青纱帐,却是极佳的去处。渐渐地熟视无睹,在未来的某一天,忽然想不起黄豆开花时的样子。问母亲,母亲的话如一阵柔柔的风,吹散了笼罩在旧时光上的迷雾,我又看到了那些花儿。④黄豆花儿也低调,不张扬,很小,三五朵挤在一处,雪白或淡紫。黄豆花儿类似于一种女子,乍看之下平凡,细看,看得时间越长越好看。像一只小小的蝶儿立在那儿,翅膀竖起并拢,在微风里轻颤。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平凡的花儿在大地上默默地开谢。就像邻家的那个女孩,每天放鹅,割草,采野菜,偶尔笑,或者辫梢儿上系一根红红的头绳,没人注意到。⑤当黄豆结荚的时候,便生动了许多。一嘟噜儿一串儿,碧绿碧绿,还不丰盈,怯怯地聚在一起,悄悄地张望着这个人间。当它们熟悉了大地上的风和阳光,昼与夜,便迅速地成熟成长起来,走过青涩的时光,身躯渐渐饱满。—3—⑥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便开始幸福了。摘些青黄豆回来,带荚煮,熟后剥开荚,小小的豆粒碧意盈盈,清香无比。更多的时候,没有耐心去剥。我们拿起一个豆荚,捏着一端放进嘴里,一挤,用牙一撸,几个豆粒便出来了,大嚼,口齿留香。后来搬进城里,才知道这种吃法,叫煮毛豆。⑦西风渐起,悄悄地把大地染上不同的色彩。黄豆也轻轻地换了装,不再绿意盎然,特别是那些豆荚,开始泛黄泛褐,就像泥土的颜色。用手一捏,豆粒已经有了韧性,也长到了最大。再过些日子,颜色便越发深浓了,已经干了许多。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总是偷偷地连秧割下来一些,在荒僻无人处堆成一小堆,点燃,看火旺旺地着起来。待火熄之后,在灰烬里翻找那些烧熟了的豆子,吃得满嘴满脸的黑。这是最好吃的时候,等到收割了之后,豆粒干得差不多了,烧的人就多起来,却远没有此时好吃。⑧秋天渐深的时候,黄豆便一改两个季节的低调沉默。此时的它们,豆荚和豆粒都已经干爽得像最纯真的笑。在浩荡的金风里,豆粒欢快地碰撞着豆荚,摇响..着一片喜悦。大地上都是它们的声音,而别的庄稼都已经垂着头沉默了,它们没有弯腰,却依然收获满满,且载歌载舞。我们站在田畔,看着那些声浪起伏着四处游走,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黄豆地上轻轻地抚过。我们也会摘下一串豆荚,摇动着回到村里,伴着一路细细碎碎的声音。⑨祖祖辈辈传下来一个词,摇铃,竟然充满诗意。我摇着那一小串铃铛进了院子,立刻便吸引了所有禽畜的目光。我看见邻家的女孩,正在院子里跟着弟弟学习写字,辫梢依然系着一根红头绳,也在风里轻轻地摇着。⑩黄豆收割以后,大地上便简洁了,黄豆地里只余一排排整齐的豆茬,镰刀斜斜地掠过后的痕迹,是一排排细细的尖。我们拿着四股叉或者二齿子,提着土篮子,去刨挖那些豆茬。有风吹过时,耳畔似乎还响着黄豆摇铃的余音。偶尔一只田鼠,在不远处匆匆奔过,东跑西蹿地捡拾遗落的豆粒。豆茬回去晾干后,交到学校班级,这是我们整个冬天烧炉子的柴火。⑪长长的西风吹过长长的岁月,那一片摇铃之声,依然不时地起伏在心底,遥远而又亲近。远得隔山隔水,故土苍茫,近得入心入梦,闻之泪下。1.细读⑥~⑩段,这部分写了“我”儿时乡间的哪些趣事?请简要概括。(4分)★2.联系文章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1)生长的过程中,在满地的庄稼里,黄豆是最低调..的。(品析加点词语含义)(2分)(2)在浩荡的金风里,豆粒欢快地碰撞着豆荚,摇响..着一片喜悦。(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3.做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给下面这句话做批注。(4分)语句:大豆一嘟噜儿一串儿,碧绿碧绿,还不丰盈,怯怯地聚在一起,悄悄地张望着这个人间。批注: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大豆人格化,从形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地写出了大豆将熟未熟时青绿、不够饱满、一串串紧密生长在一起的形态和青涩可爱的模样。表达灵动有趣。语句:我们拿起一个豆荚,捏着一端放进嘴里,一挤,用牙一撸,几个豆粒便出来了,大嚼,口齿留香。批注:—4—4.请品析题目“大豆摇铃”的妙处。(4分)5.结尾写道“长长的西风吹过长长的岁月,那一片摇铃之声,依然不时地起伏在心底,遥远而又亲近。远得隔山隔水,故土苍茫,近得入心入梦,闻之泪下。”这句话含义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5—参考答案及解析考点3词语理解与赏析考点针对练五、1.(4分)①带“我”摘艾叶(2分);②荒年做艾饼(2分)2.(5分)(1)(2分)化静为动(1分),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1分)。(2)(3分)“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形成排比(1分),强调了老屋的简朴(1分),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1分)。3.(4分)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嗔的样子”也可)(2分);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2分)。4.(4分)C【解析】C项内容结合文章第⑥段可知奶奶用玉心佩换取艾叶饼分给了孩子,不告诉家人并不是因为太值钱,而是体现了奶奶的善良慈爱,不愿家人为此感到愧疚和遗憾。故选C项。5.(4分)“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1分);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1分),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做铺垫(1分);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1分)。六、1.(4分)黄豆结荚时,摘青豆回家煮着吃,口齿留香;黄豆成熟时,迫不及待地偷偷割下豆荚烧着吃,最好吃;大豆干爽时,摘下豆荚摇动着回到村里,吸引了禽畜的目光;大豆收割后,刨挖豆茬交到学校做柴火。(各1分)2.(4分)(1)(2分)低调本义为谦虚,不张扬,这里运用拟人,将黄豆人格化(1分),写出了黄豆低矮、密集的生长形态,枝叶交错,长成一片的样子(1分)。(2)(2分)“摇响”是动词,化抽象为形象(1分),把豆粒成熟干爽后碰撞豆荚的情形写得具体、灵动、可感,充满丰收的喜悦(1分)。3.(4分)动作描写(1分),通过“拿”“捏”“挤”“撸”“嚼”等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吃豆荚的急切、连贯、熟练(1分),表达了豆荚味美可口,孩子们对这种美味的迷恋和享受,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1分)。4.(4分)以“大豆摇铃”为题目揭示了本文的内容:儿时乡间大豆生长成熟的情景及故乡摇大豆铃的习俗及往事(1分);暗示了本文的主题和情感:儿时大豆摇铃的往事愉悦美好,时时萦绕心头并且充满了无限的怀念(1分);用了拟人修辞(1分),充满了诗意,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5.(4分)时间久远,离故乡也很遥远了,往事不再来(1分),但是童年故乡大豆摇铃的声音和童年的记忆一直铭记在心(1分)。故土难离,故乡难忘,虽然时间久远,故乡遥远,但时刻思念故乡,故乡及往事依然那么熟悉亲近,“我”时时想起不禁潸然泪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