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笔算加法中“满十进1”的书写及计算。三、教学准备课件、布置学生了解有关湿地及湿地动物的知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计算,激活经验1.笔算下面各题。43+5232+5947+6151+492.交流笔算两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准备。(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引出主题图。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湿地和湿地动物的知识。2.生成统计表,提出问题。(1)介绍湿地动物情况,生成统计表。(2)观察统计表,提出问题。预设1: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预设2: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预设3: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预设4:鸟类比爬行类多多少种?……3.引入新课。同学们根据统计表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两个问题:①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②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有关湿地和湿地动物的知识,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了多个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有选择、有重点地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图中搜寻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问的意识。(三)利用旧知,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列出算式,独立解决。(2)交流算法,理解算理。预设1:200+100=300,70+20=90,1+2=3,300+90+3=393。预设2:1+2=3,70+20=90,200+100=300,300+90+3=393。预设3:竖式计算重点交流竖式计算: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对齐”,及计算顺序“从个位加起”。2.教学例2(1)列出算式,尝试解决。(2)汇报交流笔算方法。重点交流:十位上7+3=10,十位上该怎样写?百位上是2还是3?为什么?(3)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百位上2+9=11,相加满十了怎么办?(4)观察比较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设计意图】例1和例2中的三道例题中,其中一个加数都是271,另一个加数发生了改变,就出现了不进位、一次进位等不同的情况,构成了三位数加法教学的一个整体,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3.回顾梳理,归纳总结(1)小组讨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对比交流:与“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法则相比,发现了什么?(除了数位多少不同以外,方法是一样的。)(3)小结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万以内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1.完成练习八的第1题。2.完成P37的“做一做”。3.完成练习八的第2题。4.练习八的第3题。每层练习都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板书,让学生找出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设计意图】“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题,让学生应用所总结的计算法则完成具体计算,进一步巩固法则,培养计算能力。练习八的第2题和第3题,进一步巩固算法,同时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避免或减少学生出现同样的错误。(五)全课小结,促进内化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