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报告管理培训(4月8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2015年4月8日内容提纲疫情报告管理-常规传染病报告管理内容-近期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重点第一部分常规传染病报告管理内容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云南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技术指南》其他特定疾病的规范,如不明原因肺炎、手足口、H1N1等目的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治的基础,疫情报告工作是国家法定的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面、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疫情资料,为制订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管理原则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动态监控,适时预警信息共享,重在反应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注意: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设预防保健科,每日定时负责收集各科室疫情报告卡,并在报告时限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五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三类39种)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分类与病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修订)和2008年卫生部新增加的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的手足口病,2009年4月30日新增加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按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2013年11月甲型H1N1流感归为丙类“流行性感冒”,按丙类管理,新增加人感染H7N9禽流感乙类按乙类管理,从2013年11月1日起执行。疾病监测的主要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39种简称法定报告传染病法定报告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法定报告传染病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法定报告传染病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丝虫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任务: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薄、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执行首诊负责制,负责疫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全员培训(从事医疗、护理的医护人员每年不少于4次)并建立培训档案。职责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标本采样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医疗机构管理组织及制度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成立疫情管理组织、建立疫情管理制度,并把疫情管理组织成员名单及管理制度公布在墙上或发文上报下达到有关机构。管理组织应由院领导、防保科(股、组)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三方面组成;乡级卫生院由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疫情管理制度应包括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对新参加工作的医生和实习生的培训,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检验登记的管理等内容。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相关制度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要点:疫情报告领导小组、疫情报告在医院内报告程序、病种、执行人员及相关职责疫情自查制度要求:每月按旬自查,以记录为准、检查自查表疫情奖惩制度:一定要落实有奖惩记录及小结疫情收报核对制度;有交接记录医疗机构管理组织及制度临床医生的登记(1)内、儿、妇、皮肤、急诊、传染、肠道、肝炎、中医和性病等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均应建立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和门诊、病房传染病登记簿。(2)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就诊日期、初(复)诊七个基本项目,儿科14岁以下患儿增加家长姓名一栏。对初诊的传染病人必须登齐全部项目,对其他的病人可仅登记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和就诊日期5项。医疗机构管理组织及制度临床医生的登记(3)住院登记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和出院诊断九个基本项目。要求每一项均完整填写。(4)门诊传染病登记簿和病房传染病登记簿分别在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基础上加报告人和报告时间两项。要求每一项均完整填写。医疗机构管理组织及制度防保科(股、组)工作防保科(股、组)应制订本科的工作制度或规范。其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卡收发和核对,传染病报告登记册设立,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汇报疫情管理、传染病报告情况自查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度。要求制度严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和定期检查。医疗机构管理组织及制度防保科(股、组)工作(续)传染病登记册在门诊和住院的传染病登记簿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登记人、登记时间和报出时间三项,每项必须完整填写。对疫情检查作记录,包括本院自查和上级检查。医疗机构管理组织及制度要求掌握的传染病基本知识上述各科的医生要求掌握如下知识:(1)国家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共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2)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3)每种传染病归属哪一类。(4)传染病的报告方式与报告时限。医疗机构管理组织及制度云南省卫生厅在上述制度基础上出台了《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的通知》(云卫发【2005】279号),重点制定了以下制度:2005年7月1日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始须按统一的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表、法定传染病报告登记表执行。此表所制定的内容是基础内容,各地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内容,但不能减少自2005年7月1日起全省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各州(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督促辖区内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派网络直报人员参加培训省卫生厅每年一次组织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对全省医疗机构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督导。对长期不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管理混乱、瞒报、谎报,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并追究责任医疗机构管理组织及制度•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和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以及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限:2小时内•报告方式: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方式报出传染病报告卡(传真、电话报告)报告时限•病种: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按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时限:24小时内•报告方式: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方式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时限第二部分近期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重点一、传染病预检分诊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传染病预检分诊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关键——有利于“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预检分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所有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关键内容和流程:第三条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发现)第五条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控制措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关键内容和流程:第六条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第七条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传染病预检分诊门诊二次分诊工作对就诊过程中发现的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可疑情况病人转往发热门诊或感染性疾病科就诊。不明原因肺炎《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2007年)主要针对: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近年来还是监测、排查H7N9、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的关键和规范。(均是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及时发现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定义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聚集性病例定义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医疗机构职责医院单独完成(前期):1、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治、排查工作。医务人员在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其周围是否有聚集性发病现象;2、医务人员在做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报告;医院要及时组织专家组,对医务人员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3、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4、负责对聚集性病例所在医院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医学观察及资料上报;医疗机构职责在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指导下工作(后期)5、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6、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或院内感染控制部门按相关规定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及后续的订正报告;7、协助疾控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8、负责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临床标本,并妥善保存,以备送检;9、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具体流程发现与报告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立即报告本院相关部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立即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医院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具体流程不具备相应诊治条件的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诊治,由接收病例的医院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网络直报。具体流程县级疾控机构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特别注意:医疗机构只能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只能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具体流程流行病学调查(略)县级疾控机构24小时内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结果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流程病例的会诊与排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于24小时内组织县级专家组进行会诊。对明确诊断的(其他病因),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不能明确排除SARS或人禽流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