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情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一)同类量的比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二)不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三)比较分析1.观察比较。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2.归纳:什么叫比?(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一)深化理解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2.汇报交流。(1)比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出示:15:10=15÷10=,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比值的意义。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3)练习: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3:5;0.4:0.16;:8。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二)沟通联系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联系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种关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个数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1015,仍读作“15比10”。3.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1.P49“做一做”第1题。(1)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相比的量是同类量吗?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发现是同类量的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2)提问:小敏所花的钱数和练习本数之比是():(),比值是()。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2.P49“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前项=比值×后项;后项=前项÷比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十一第1题。(1)请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后项是有顺序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第(3)题请学生说说比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数量。)(2)提问:你还可以写出哪几个比?说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多个量的比。)【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从量与量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明确两个量(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深化对比的认识。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知识掌握情况。《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1)你是怎么想的?(2)依据是什么?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新知探究(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预设:比的基本性质。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2)小组讨论学习。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3.全班验证。;;16:20=(16○□):(20○□)。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1)()(2)()(3)()(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3:4;18:12;19:10;;0.75:2。(二)初步应用。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1)15:10=(15÷5):(10÷5)=3:2;(2)180:120=(180÷□):(120÷□)=():()。预设: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和0.75:2,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5.尝试练习。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32:16;48:40;0.15:0.3;;;。【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