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讲义(模块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规划你的一生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1前言职业生涯规划是美国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谓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人格类型、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基本上从小学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从小学就要开始培训职业意识,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学会并开始职业规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职业指导还停留在就业指导与服务层面上,虽然国家教育部在2007年明确要求高校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认识不足,不够重视。2.课程范围缺乏全员化3、过程缺乏全程化。4.课程内容缺乏系统化和针对性。5.队伍缺乏专业化。一、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职业意识、自我认识、职业定位、职业准备、职业路径等方面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意识淡薄,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削弱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理论和相关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他们对职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缺少理性思考与规划。目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大学还没有很好地开展,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近半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深刻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可见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2、自我认识模糊2自我认识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只有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自我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人生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然而,客观、全面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不能系统认识自我。大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仅停留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缺点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态度、情绪、意志力和抗挫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能顺应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更多的时候必须去从事自己不是太感兴趣的工作。此时,一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态度、情绪、意志力和抗挫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不能把自己的兴趣、经验和能力的展示与未来职业目标很好地联系起来,未突出自己的职业能力优势。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很强调兴趣和爱好,忽视专业和特长,未来的职业与现在学习的专业是脱离的。例如有人谈到兴趣爱好是旅游,但职业选择却是与旅游相差甚远的职业,如做大学教师。抛开自己的专业,从事别的职业,不是不可以,但要三思而后行,要清楚对将来的职业自己是否具备有关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能力。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职业生涯规划时既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也要充分考虑社会实践经验、专业知识、能力状况和社会需求,也就是说,要认真地分析它们对未来职业有何帮助,不仅要考虑“我喜欢干什么”,更要考虑“我能干什么”、“条件允许我干什么”。3、职业目标定位不清职业目标的定位是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大学生在职业目标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职业目标定位分析不明。大多数人没有谈到选择该职业目标的原因,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达到目标所需的能力、训练和教育。没有提到达到该目标可能得到的助力;没有提到达到该目标可能遇到的阻力。他主决定型目标占主导地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职业目标定位时,自主决定型的占13%,他主决定型的占80%,迷失方向型的占7%。专业与职业关联度小。据“您如何看待专业是否对口问题”调查表明,54.1%的大学生认为“先找份工作以后待机向专业方面发展”,18.4%的大学生认为“专业不对口则不予考虑”,17%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专业对不对口,重要的是能找到一份工作”。说明多数学生在做职业目标定位时,并没有把自己专业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对应起来。抛开自己的专业,从事别的职业,不是不可以。而要具体分析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自己在大学时期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有没有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浪费自己三四年所学,从事别的工作,要特别慎重考虑,不能仅凭个人喜好做出重大决定。同时追求多个目标。不少学生在职业目标定位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同步追求多个不同目标,同时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努力,对自己应该往哪方面发展很茫然。他们的问题是不能确定并坚守一个明确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事实上,目标频繁地改变,容易导致精力分散,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得不到。由于影响职业目标定位的因素很多且是动态的,3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感到迷茫,这就要求学生应学会化繁为简,也就是说,在职业目标定位时把选择的考虑因素全面化而把选择的决定因素单纯化。职业目标订立过于理想化。大学生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目标的订立过于理想化,而具体行动计划有些脱离实际。有些同学的目标是今后成为社会精英,如大学教授或总经理、董事长、高层管理者等。有些同学是专科生,却选择的职业偏偏是大学教授。理想的计划是专科毕业后考专升本。本科毕业后,然后参加考研,然后读硕士、博士。最后是大学教书,慢慢评上教授。当初只能考上专科,这说明自己在读书方面或考试方面就不是很有优势,现在竟然用自己不是特别擅长的方面来与当初考上本科的同学来竞争,这取得成功的机会不会大,只能说是理想化。可以考虑自己的管理能力或人际交往能力,销售能力,往这方面的发展可能取得成绩会更快些。职业规划中有远大的理想固然是好,但一味追求速成,会导致择业中眼高手低,结果反而是欲速不达。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抱着积极而又务实的心态,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4、职业准备不够职业准备,不仅包括良好的专业知识、健康体魄、健全的心理、面试与求职技巧、简历制作,还应该具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技能等,这些都是职业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了职业准备,才有可能在就业机会来临时抓住机遇,否则一旦失去了机会,就会后悔莫及。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有许多是由于职业准备不够造成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体现就是缺乏在校期间针对职业岗位的实践经历。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千人一面,没有特色,更不会强调自己的优势和为什么适合这份工作。5、职业路径设计想当然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获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6、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是他们的主要形式;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不少大学生选择通过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还有的大学生花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总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却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7、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设计”有些大学生希望“一次规划设计,终身受益”,在做规划设计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但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4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二、课程介绍(一)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层面:使大学生基本掌握职业兴趣、性格、气质、天赋、情商、逆境商、财商、职业锚(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充分了解目标职业的详细信息。2、技能层面:使大学生掌握自我探索与管理技能、信息搜集与管理技能、职业生涯决策与规划技能、求职方法与技巧等3、观念层面:使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树立“人职匹配”的意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付出积极的努力。4、眼光层面: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做到扬长避短、高瞻远瞩,初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和生活。(二)课程主要内容体系知己:我喜欢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我能够干什么、我需要什么?知彼:社会需要什么?环境支持我干什么?目标和方向: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计划:我要如何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评估:达到目标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三)教学方法1、采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训练、互动、讨论、实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演练等多种方法实施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2、课程实践:性格分析与测试、职业兴趣分析与测试、职业能力分析与测试、目标职业调查分析、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求职简历制作、模拟面试演练等。(四)学习方法和要求1、学习方法:认真听课、记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认真完成和上交课内外作业。2、要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接打电话、不睡觉、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其他事情,有事有病与辅导员请假,但要扣平时成绩,无故旷课3次以上(含3次)或缺交作业2次以上(含2次)取消考试资格。(五)课程考核1、平时成绩(100分):其中日常考勤40分(凡缺课三次以上,取消考试资格);作业60分(凡两次以上不提交作业者,取消考试资格)。52、考试(100分):设计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3000字以上。3、总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概述第一节认识职业一、什么是职业(一)职业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是要在一定的岗位上工作,但人们对职业的理解却不相同,有的人认为,职业就是工作,如教师、医生、演员、法官等;有人认为职业是一种生活来源;有人认为职业是一种等级身份。1、《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职业就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的工作。2、美国的定义:职业是指不同行业和组织中存在的一组相类似的职位。美国学者舒尔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业者的社会地位。3、一般的定义:职业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如教师、律师、会计师、心理咨询师、建筑设计师、生物学家、导游、秘书等。(二)工作、职业、事业1、工作(work):是指体能或心智上的努力,以产生某事或结果。工作可能获得报酬,也可能没有。2、工作(job):是指在一个组织机构中,一群类似的、有薪酬的职位(positions),涵盖为维持机构所必须执行的一群职务(tasks)。3、职业(occupation):是指在许多工商事业或机构中的一群类似工作(job)。4、事业(enterprise):指值得个人投注一生心力,以获得最大实现可能性的生涯目标。二、职业的特征1、社会性:职业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由于社会的分工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职业,不同历史时期会产生一些新职业,也会淘汰一些旧职业,所以职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2、经济性:一方面是个人从事职业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满足自我生存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职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3、差异性:职业是因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分工不同而形成的,由此就产生了职业的分6类差异,此种差异是客观的、权威的,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