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学基础教案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成和会计方法;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要点]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会计方法。[教学课时]本章参考教学时数为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涵义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二二))会会计计的的发发展展会计方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1949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的阐述。这本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股份制的出现: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端。二、会计的定义(一)“工具论”:认为会计是一套分类、记录、计量、汇总和分析与解释的方法或技巧。会计是一个方法体系(二)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三)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三、会计的特点(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二)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计算和记录2(三)会计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内容(四)会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职能的定义: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一)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反映职能的特点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1、会计的反映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也就是说,主要利用货币计量来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提供经济信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可以通过三种经济量度来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即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和劳动量量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人们不可能仅仅从实物或劳动量方面来考察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而必须获得按一定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后的以价值量表现为会计信息,才能从全过程掌握经济活动的运行。也就是说,会计核算是以价值量量度为主,而实物量度和劳动量量度只是辅助量度。2.会计反映应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即对各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反映,不仅记录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是对事后发生的事项进行核算和分析,但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复杂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事前的预测和分析已经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要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的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会计核算应采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数据资料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揭示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是指会计应对所有的会计对象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34.会计反映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方式。这里主要指的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反映中的应用。(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的控制职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监督工作的。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价值量指标,会计监督同样要依*这些价值量指标。企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会伴随着价值量的增减变化及价值形态的转化,因此,会计监督以价值量为主要监督依据,就能更加全面、及时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2、会计监督同样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监督。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开始前进行的监督和审查,主要包括对经济可行性的审查以及对经济事项是否合法合规的审查;事中的监督是对正在进行中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以纠正活动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使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事后的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审核和分析,以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发现及改正存在的问题。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两种。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的各项法令及法规,合理性的依据是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及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监督就无从谈起;而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三)会计职能的发展1、评价经营业绩2、参与经济决策3、预测经营前景二、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4会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一)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二)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会计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哪些信息?会计如何来提供会计信息?第三节会计的对象一、会计的一般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一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以工业企业为例,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的程序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总结而成的。只有规定了这些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才能得以正常的进行下去。例如,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将按照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因而资产要按流动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并按实际成本计价。但是如果企业破产,这个假设就不存在,企业需要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这时的资产就不需要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分类,因为资产马上就要全部变卖,而资产的估价应按清算价值而不是实际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1、定义: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2、要点:(1)实质上是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2)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3)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等会计主体。二二、、持持续续经经营营1、定义: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2、要点:(1)会计核算内容的前提条件;如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入帐与提取折旧,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等;(2)以“非清算基础”为基本前提。三三、、会会计计期期间间1、定义: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人为地将企业持续经营的会计活动划分为若干首尾相连的会计期间,以便于清算帐目,编制报表。2、要点:(1)利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2)我国会计期间按公历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划分。5四四、、货货币币计计量量1、定义: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2、要点:(1)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内容为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表必须采用人民币;(2)要求币值稳定。会会计计核核算算基基本本前前提提的的关关系系3、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第第五五节节会会计计核核算算的的一一般般原原则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是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制约下,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共有十三条。会会计计核核算算的的一一般般原原则则分分为为三三大大类类::一、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一一))客客观观性性原原则则1、定义: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1)、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会计工作应当正确适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实际情况;(3)、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接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二二))相相关关性性原原则则1、定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2、对会计工作的需要:(1)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考虑各方面的要求,能够满足各方面决策的要求;(2)对特定用途的信息,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加以提供,不一定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三三))可可比比性性原原则则1、定义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一致,相互可比。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1)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应相互可比;6(2)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选择会计政策。((四四))一一贯贯性性原原则则1、定义:同一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2、对会计工作的需要:(1)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2)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为了满足信息有用性要求,企业可变更会计政策;(3)企业必须对变更的会计政策恰当处理和披露。((五五))及及时时性性原原则则1、定义: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1)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并取得有关凭证;(2)对会计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及时编制财务报告;(3)会计信息及时传递。((六六))明明晰晰性性原原则则1、定义一切会计资料、情报都要全面、简明、清楚地加以表达。2、要求:(1)运用会计专业方法加工、整理会计信息。(2)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数量关系清晰、明确,会计术语通俗易懂。信息质量要求二、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一一))权权责责发发生生制制原原则则1、定义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2、特点(1)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会计确认基础;(2)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二二))配配比比原原则则1、定义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2、特点(1)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为因果关系;(2)收入与成本、费用在时间具有一致性。3、要求(1)时间上配比(2)对象上配比((三三))历历史史成成本本原原则则1、定义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2、特点(1)历史成本原则是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2)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7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与有关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四四))划划分分收收益益性性支支出出与与资资本本性性支支出出1、定义凡为取得本期收益后发生的支出,为收益性支出;凡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项资产支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