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意见》(x办〔x〕57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x办〔x〕79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综合医改,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为群众提供从预防到治疗、康复,连续、协同、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二)工作目标。由区级医院为牵头单位,以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整合区域内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对医疗服务共同体实行按参保人头总额预算支付等综合改革,提高区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减少住院病人外流,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做到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专家治、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费用能降低,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较x年底上升3—5个百分点,区外住院人次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到x年,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把医共体建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共同体,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二、组织模式(一)组建方式。根据区域内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先行由区人民医院牵头组建1个“医共体”,实行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为基础的区乡村一体化管理,并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服务区域内城乡居民。四方医院按自愿原则加入医共体,区妇幼保健院适时加入医共体。(二)管理方式。区域医共体领导组负责监督管理区域医共体建设和运行。按照现行医保管理结算方式,本着“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支付方式为杠杆”的基本原则,按照“三个不变和三个改变”(报销手续不变、结算流程不变、监管职能不变,就诊流程改变、支付方式改变、奖惩机制改变)的总体要求,医保主管部门仍然履行医保资金监管等职能。医共体内部由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成立理事会或建立相应机制,制定医共体章程和相关制度,规定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医共体成员单位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相对独立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在医共体内部,统一核算医疗服务成本、统一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管理和分配医疗收入以及节约的医保资金,统筹薪酬分配。病人自主选择区内医疗机构就医,充分尊重病人选择医疗机构自主权。各医共体成员单位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强迫病人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区域医共体内各单位原有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第一名称不变,增挂“x市x人民医院××分院”牌子。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不变,继续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指导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等综合医疗卫生管理任务,医疗服务之外的收入不纳入区域医共体核算和分配。各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中心(乡镇)卫生院继续享受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待遇,财政补助资金不纳入区域医共体的收入分配方案。医疗收入和医保结余资金在成员单位之间的分配由区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拟订草案,经理事会充分讨论后,报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计委批准,并报区政府备案后实施。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医保基金预算包干机制。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医保基金对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城乡居民医保按当年筹集资金的93%作总预算,并将其转换成参保人头费,交由医共体包干,负责承担辖区参保居民当年门诊和住院、按规定支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外住院以及大病保险等规定的费用报销。预算包干资金超支部分原则上由牵头医院承担(政策因素除外),结余资金经考核后由医共体区乡村三级机构原则上按6:3:1比例分配、自主支配。(二)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区级医院主要负责“100+N”病种以及重症患者收治,对基层提供技术帮扶,对区外实行集中转诊。中心(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50+N”种常见病住院、急诊转诊、接收下转患者康复,并继续做好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等工作。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收治的病种,区级医院应严格控制收治数量。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主要负责门诊、导诊、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村医导诊作用,引导群众养成“有序就医、逐级转诊”的习惯。医共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康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连续性服务。(三)有序实施双向转诊机制。规范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建立区内医共体单位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机制。医共体成员单位转诊参保患者,要坚持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有选择地将患者上转至区级医院,严格执行逐级转诊制度,即由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至区级医院,区级医院无条件收治的转至区外三级医院,不允许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向区外三级医院转诊病人(急危重症除外)。村医作为群众健康“守门人”,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习惯,切实当好患者“参谋”。中心(乡镇)卫生院确需转诊的患者,由区级医院为其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患者在区级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中心(乡镇)卫生院,由区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指导后续诊治工作。区级医院要根据本区住院病人主要流向及区外医院对口支援情况,选择若干家区外专科医院或三级医院作为转诊合作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以购买服务方式结算医疗费用。对具备在区级医疗机构诊疗条件的患者,合作医院应及时转回,并通过医生跟踪等方式继续治疗。整合区乡村医疗服务资源,以医保基金为杠杆,实行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医保经办机构利用医保报销等政策措施控制约束病人外流,合理引导病人就近就医,提高区域内就诊率。(四)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共体牵头医院应组织本院医师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和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村医开展“1+1+1”组团签约,共同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付费等分担。在落实免费“服务包”基础上开展有偿签约服务,有偿签约“服务包”中符合政策规定的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有偿签约服务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建立家庭医生考核机制,将签约服务人群住院率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与家庭医生报酬挂钩。(五)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医共体牵头医院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按照省统一规范路径和标准,对照医院能够收治的病种目录,确保年度病种数、病例数,并不断扩大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目;定期开展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自查,入径率(不低于70%)、出径率(不低于70%)、变异率(不高于15%)要达到省规定标准。乡村医疗机构门诊推广使用“标准处方集”、住院服务推广实施临床路径,建立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提升基础医疗质量。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考核。(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加大区级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中药房等中医体系建设。指导乡镇卫生院大力开展中医馆、中医科建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非药物疗法,开展健康养老、养生治未病、妇幼保健、慢病康复等中医药健康服务,开展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等。(七)做实牵头医院精准帮扶。医共体牵头医院可将部分科主任或技术骨干派到乡镇卫生院挂任分管负责人,或组成技术团队与乡镇卫生院开设联合病房、共建特色专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鼓励区级医院临床科室到乡镇卫生院领办对应科室或设立专家门诊,增量收入合理分成。将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一级甲等医院评审、创建二级医院等纳入对医共体牵头医院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乡镇卫生院急救体系建设,指导乡镇卫生院成立急救分中心。医共体牵头单位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考核办法,认真执行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医共体牵头单位切实做好全区城乡居民慢性病患者(以下简称“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采取网格化管理和落实包保责任制,履行好“慢病患者”的“健康守门人”职责,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助推健康脱贫工程。(八)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医共体的支撑作用,结合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医共体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共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服务。推动医共体成员单位依托信息平台建立远程医疗合作机制,开展远程会诊,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九)规范药品统一管理。在医共体牵头单位成立“医共体中心药房”,配齐基层医疗机构紧缺、低廉药品和用量小的药品,专供基层医疗机构调剂使用,保障基层药品供应和加强用药指导。同时医共体牵头单位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和省基本药物,确保下转病人等疾病诊治连续性用药需求,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十)探索建立医疗检查、后勤服务一体化管理。鼓励在医共体内依托牵头医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前提下,推进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验检查。四、工作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年5月底,测算各级医疗机构、各乡镇街x年、x年x及城乡居民医保补偿资金及所占份额,制定区域医共体工作实施方案,研讨并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和相关工作制度,召开区乡医疗机构座谈研讨会。第二阶段(启动阶段):x年6月初,宣传发动,完成区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结对工作,召开启动会,组建区域医共体,完成各医共体签约和挂牌。第三阶段(实施阶段):x年7月—x年12月,医共体试运行,启动区域医共体各项工作,合理建立合作项目,规范操作,不断深入推进。第四阶段(迎评阶段):x年1月—x年2月,对区域医共体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自我评估,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工作制度,迎接上级考评。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区长任组长,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医共体领导组,负责医共体组织建设和工作推进,督查年度建设目标和工作计划。相关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扎实推进的基础上,结合外地医共体建设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二)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完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挂钩机制。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经费定项补助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x年全部达标。(三)强化协调配合。医改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区卫计委要将医共体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综合医改的总抓手,加强指导和监督。区编办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区x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区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区物价局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及时调整区乡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区财政局要认真落实政府对区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的投入政策和政府购买村医基本医疗服务经费,足额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区人社局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和村医社会保障制度,会同卫计委逐步完善岗位管理、职称评价与聘用管理机制;区医保中心要加强医保和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