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生化武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核武器二、化学武器三、生物武器四、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核化生武器是分别运用核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原理所制造的,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这三种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大,毁伤范围广,投掷方式相近,所以习惯上称将这三种武器合称为核化生武器。核化生武器核武器核武器是指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1.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反应瞬时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2.氢弹:是利用氢核聚变反应瞬时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的武器。•3.中子弹:是以高能中子流为主要杀伤因素具有相对较弱的冲击波和辐射效应的一种专门设计小型氢弹。•4.特殊效能核武器:通过设计调整核战斗性能以增强或削弱某些杀伤破坏因素的核武器。比如:X射线弹冲击波弹电磁脉冲弹感生放射性弹等一、核武器的威力与等级1、核武器威力:核武器的威力用“梯恩梯炸药当量”来表示。是指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2.核武器的等级:我国按当量大小分五级①特小当量级:低于0.1万吨②小当量级:0.1~2万吨③中当量级:2~10万吨④大当量级:10~50万吨⑤特大当量级:50万吨以上。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及杀伤破坏因素•1、爆炸方式:通常分为四种。•①地面(水面)爆炸•②空中爆炸。•③地下爆炸。•④超高空爆炸。•2、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①光辐射:核爆炸瞬间从火球向四周辐射出强烈的光和热。它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它的主要危害是通过烧伤对人员、物体起杀伤破坏作用。•②冲击波:是核爆炸瞬间形成的高压高速气流,它是核爆炸的主要杀伤破坏因素之一。•③早期核辐射:最初爆炸十几秒内放出的丙射线和中子流。•④电磁脉冲:核爆炸瞬间发出的持续时间很短的电磁冲波,它比雷电和雷达信号的磁场强度更高、频谱更宽、作用范围更广、时间更快它主要危害武器装备的电子设备•。•⑤放射性沾染:核爆炸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地面物体和空气的沾染。其成分是:核裂变碎片、感生放射性物质、和未反应的核装料。三、核武器的特点(1)杀伤破坏效应复杂严重。(2)使用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3)杀伤破坏范围大。(4)精神威胁大。四、核武器的分类(1)战略核武器为了达到战略目的而使用的射程远、威力大的武器,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和己方战略防御的核武器–由远程火箭发射的陆基洲际弹道核导弹;–由潜艇从水下发射的弹道核导弹;–由战略轰炸机投放的核航空炸弹、巡航导弹以及反弹道导弹核导弹。(2)战术核武器为达到战役战术目的而使用的射程较近、威力较小的核武器,其当量常在几十万吨以下,多为万吨级,主要是打击敌人的前线指挥部、部队集结点、坦克集群、前沿机场、桥梁、要点、要道及仓库等目标。•近程地对地核导弹;•核航空炸弹;•反潜核导弹;•核深水炸弹、核炮弹、核地雷等。五、核武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1945年7月16日,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之后不久,便把两颗原子弹投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这是人类战争史迄今仅有的使用核武器的战例。美国投在日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小男孩”(左)和“胖子”(右)11、核武器的发展现状20世纪60年代以后,从陆地、空中、水下发射的导弹相继出现,全球核武器储备规模在80年代末期达到顶峰,核弹头数量近6万个,其中前苏联占60%,美国占38%,其他核国家仅占2%。90年代以来,核武器发展进入转折时期,美、苏大部分战术核武器被销毁或封存,但仍保持着核威慑的规模和实力。2、核武器的发展发展趋势(1)有核国家将调整核战略力量–采取逐渐缩小规模,提高质量,慎重变化结构的原则进行。(2)继续研制微型核武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军正在研制的3种微型核武器:10吨当量的钻地核武器;100吨当量的反弹道武器;1000吨当量的地地或空地核武器。(3)继续提高核武器作战性能–向命中精度更高,突防能力更强,抗核加固技术更成熟,反应能力更灵活等方面发展。(4)继续研制第四代核武器–这类武器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有干净聚变弹、散光引爆炸弹、核电磁脉冲弹、冲击波弹、反物质弹、感生放射性弹、粒子束武器、核同质异能素武器、金属氧武器、核激励x射线激光武器等。化学武器以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迟滞、困扰敌方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武器。–毒剂初生云,瞬间产生的毒剂蒸气或气溶胶云团,是主要杀伤因素;–毒剂液滴,形成在地面、物体上的染毒液滴,是直接杀伤因素;–毒剂再生云,形成在地面、物体上的染毒液滴自然蒸发出来的蒸气,所形成的毒剂云团,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化学武器储备点一、化学武器的伤害形式1.剧毒性–化学毒剂毒性大,见效快,往往遍及整个机体。有的毒剂,低浓度即可使人致死。2.多样性–化学武器使用后,经呼吸道、眼睛、伤口、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使人中毒,直接受到伤害;还可由于误饮、误食沾染过毒剂的水和食物而造成间接伤害。化学弹爆炸后的碎片也可以直接伤害人、畜。3.流动性–在空间形成毒剂云团,随风扩散,使较大范围的空气和地面染毒。不但可以杀伤暴露人员,而且可以杀伤隐蔽不严密的人员。–4.持续性–杀伤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少则几分钟、几十分钟,多则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二、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1、神经性毒剂–沙林、塔崩、梭曼、维埃克斯(VX),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使人中毒,中毒症状是瞳孔收缩、流口水,恶心呕吐、痉挛等。2、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中毒症状是皮肤红肿、起泡、溃疡。对眼睛也会造成严重伤害。被称为“毒剂之王”。3、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氯化氰。中毒症状是头痛、昏迷、痉挛、呼吸困难、瞳孔散大、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等,死亡率较高。沙林毒剂结构VX毒剂结构塔崩毒剂结构芥子气毒剂结构三、化学毒剂的分类•4、失能性毒剂–主要是毕兹(BZ)。•5、窒息性毒剂–主要是光气和双光气。中毒症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乃至死亡。•6、刺激性毒剂–亚当氏气、苯氯乙酮、西阿尔(CR)、西埃斯(CS)等。中毒症状是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等。环沙林毒剂结构CS毒剂结构•化学武器按照其结构和特点可分为毒剂弹、毒烟罐和布洒器三大类。•1.爆炸分散法:它是借助弹体中的炸药爆炸的能量将毒剂分散成战斗状态。包括:炸弹、炮弹、地雷等等•2.热分散法:其原理是用固体燃料加热固体毒剂,使毒剂变为蒸汽再在空气中冷凝成极微笑的固体颗粒形成气溶胶。主要有毒烟罐、毒烟手榴弹、毒烟炮弹。•3.布洒器:高沸点液体毒剂和微粉状的固体毒剂均可以使用布洒器的方法,造成地面和空气染毒。•四、化学武器的使用方法1、现状目前,世界上至少有3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化学武器。–俄罗斯是化学武器最多、化学战能力最强的大国,拥有14种主要毒剂中的13种;–美国拥有主要化学毒剂7种,数量和化学战能力仅次于俄罗斯;–中东地区的埃及、叙利亚、伊朗、利比亚、伊拉克、以色列等国均有化学战能力,其中,伊拉克曾是该地区具有最强大的化学战能力的国家。联合国监核会销毁的伊拉克化学炸弹五、化学武器的现状和发展2、化学武器的发展趋势(1)研制新毒剂–美、俄等国都在寻找或人工合成毒性更烈、作用更快、渗透性更强的毒剂。(2)研制新型二元化学武器–两种或两种以上毒剂前体分装在带有隔膜隔开的同一弹体内,在投射过程中经化学反应生成新毒剂的化学武器。目前,美、俄均已装备二元沙林和二元维埃克斯(VX)化学弹药。(3)完善毒剂的使用技术和使用手段–如毒剂微包胶技术、气溶胶分散技术、多种毒剂配伍使用技术;发展密集型和远程化学战剂投送系统。生物武器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武器,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洒器等。一、生物武器的特点(1)有传染性,致病力强。(2)传染途径多,救治复杂。(3)不易侦检,杀伤范围广。(4)作用时间长,危害作用大。(5)有潜伏期,其效果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二、生物战剂的分类•作为生物战剂的致病微生物,必须具备致病力强、传染性大、能大量生产、所致传染病防治比较困难、储存运输和施放以后性能比较稳定。根据微生物学原理,目前作为生物战剂的微生物有:•1.细菌•它是单细胞微生物,体积小总量轻,细菌遍布整个自然界,它占微生物的60%。细菌大体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形态。作为生物战剂的细菌主要有:鼠疫杆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和野兔热杆菌等等。•2.病毒•它是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以毫微米为单位度量,大的病毒可达450毫微米,小的在100毫微米以下。它的形状有:球形、杆形、砖形及蝌蚪形等等。人类病毒传染相当普遍如流感、天花、乙型脑炎等等。•3.衣原体它是比病毒稍大的微生物,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呈球形、堆形、链形。它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核糖以及某些酶。4.立克次体它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它的形状像细菌呈圆状,成对儿排列或呈杆状,其生活要求近似病毒,已成为生物战剂的立克次体有:斑疹、伤寒、Q热立克次体。5.细菌病毒它是细菌的代谢物,主要为大分子蛋白质,是剧烈的有毒物质,只要少量就能使人中毒致病。其潜伏期短、致病时间快。6.真菌它的结构比细菌要复杂,是单细胞或多细胞植物,它能引起很多严重的植物病以及其他传染病。三、生物战剂的布洒方法•要使生物武器达到杀伤敌方人员、牲畜或农作物,可用飞机、火炮、火箭、导弹等运输工具,把装有生物战剂的弹药送到目标区,然后把弹药中的生物战剂布洒出去。四、生物武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1、生物武器的发展现状美国、俄罗斯等不仅没有停止生产和销毁生物武器,反而为研制、发展新型生物武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些国家正在寻找新的病原体作为生物战剂,有的国家甚至从非洲等地搜集拉沙病热、伊波拉出血热、马尔堡热等致病性很强的病毒,试图作为新的生物战剂。由于生物武器比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易制造和走私,因此,生物战剂威胁不仅未消除,而且还在不断增长。2、生物武器的发展趋势(1)发展生物化学战剂目前比较成熟、并且有可能成为武器的毒素有3种:•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蓖麻毒素(Ricin)•单端孢霉烯类毒素。(2)研制基因武器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一些致病的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注入致病基因,培养出杀伤危害性极大的战剂,将其放入施放装置内,就构成了基因武器。(3)继续提高生物战剂气溶胶杀伤效应的技术未来战争中,用撒媒介昆虫等生物方法进行细菌战的可能还存在,而更多的可能是用飞机、军舰、炮弹撒微生物气溶胶的方式进行生物战。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一、侦检利用各种侦察和技术手段,从敌方某些迹象和各种异常情况中,力争及时准确判明其核化生武器的编制、装备、发射基地、使用企图、袭击手段等,因地制宜,及时采取各种有效防护措施,减轻或避免核化生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二、防护1、利用工事进行集体防护2、利用器材或地形、地物进行个人防护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眼镜、偏振光眼镜、口罩、手套、耳塞、坦克帽、消毒盒等。戴上墨镜、戴上浸过碱水或石灰水的加厚口罩、围上围巾、毛巾、披上塑料布、穿上雨衣、水靴、扎紧领口、袖口、裤脚口等,均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3、药物防护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预先服用预防药、打预防针、接种预防疫苗、对暴露部位涂抹预防药物,都是有效的药物防护方法。三、消毒采用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等进行消毒。如果是生物战剂染毒,除对受染人员进行洗消隔离外,还要迅速封闭疫区,防止疫情蔓延。四、救治救治是防护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采用群众性的自救互救和有组织的抢救相结合的办法,减少伤亡,保证作战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