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回顾: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政新篇》: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等资’维新派:设议院、君主立宪制(变革政制的首次尝试)资’革命派:倒帝制、行民主共和制(第一次巨变)新文化运动激进派:倡导民主、科学(为马’传播奠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政府成立(工农专政)敌后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双十协定》:避免内战,保证自由、民主权利重庆政协会议: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协议•1949—1956: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1976—1978:两年徘徊期•1978后: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结构特色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初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中断的曲折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粗暴践踏新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法制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趋向完善1949年1954年1956年政协制度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政协职能转变政协制度发展新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大事年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一)、新中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A、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B、人心上:全国人民热烈拥护;C、政治、思想、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必修三P84)时间:1949.3;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D、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地点:北平;内容:中心议题、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2)时间标志:1949.10.1;开国大典(3)历史意义:A、结束压迫剥削历史;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新纪元;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一、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建设(1949-1966年)•材料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从西柏坡进入北平,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迎接。(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思考:建立原因?历史:①中共民主革命中体现了强大的领导与组织力量。②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议会斗争失败③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战斗,共同创建了新中国现实:中共与民主党派需要互相监督,共同建设新中国充分体现了民主联合政府的性质•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民革)、李济深(民革)、张澜(民盟)、高岗•副主席占3人,占50%;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党外人士占了27位,占到48%;在政务院各部门中,各界民主人士所占比例最低为43%,最高达60%。概况:时间、地点、组成人员(特点)、主要内容及意义在参加新政协的662位代表的名单中,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4%,工农和各界的无党派代表约占26%,各民主党派的代表约占30%。在党外人士中,进步人士约占1/3,共产党员加党外进步人士约达总数的2/3。这样,既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又广泛团结了党外人士。人员特点:具有广泛性代表性①通过:《共同纲领》;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首都、国旗、代国歌、纪年等)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容:选举产生政府主席和副主席;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③意义: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主要内容意义:政协制度的初步建立;暂行全国人大职能;筹建新中国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部分委员合影。前排左起:林伯渠、司徒美堂、李济深、朱德、毛泽东、张澜、刘少奇、何香凝、高岗。2.新阶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1956年)(1)背景:(2)目的:(3)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3、遭到破坏:1966-1976文革期间政协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区别:•西方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操纵议会或总统选举,实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党派名称成立全称简称时间地点中国致公党致公党1925.10旧金山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1930.8上海中国民主同盟民盟1941.10重庆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1945.12重庆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1945.12上海九三学社九三1946.5重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1947.11香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1948.1香港各民主党派成立的情况(2010江苏历史卷,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政体问题1、背景:2、创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创立意义: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时间:1954年地点:北京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和任命了国家领导人特点:①《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③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①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②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维护共和政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临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上颁布了哪几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颁布;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地位:职能:各部委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并对其监督。思考: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代议制有何区别?提示:历史教训、国家性质、代表阶级利益、经济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不同行使权力主体不同组织原则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全国人民资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选举产生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选举权图一图二提示:全国人大的地位、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1)历史: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2)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代表阶级利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经济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之间有何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不同行政权力主体不同活动原则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全国人民资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政体及发展趋势•1、古代封建社会:君主专制•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虽然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但是享有民主的仍是少数人)•3、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4、政治体制总的发展趋势: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国家统一领导下《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前提依据实施(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问题原因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民主平等、民主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②中国共产党长期民主革命斗争的经验积累作用(1)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实现了民族平等(2)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经济)(3)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历史原因: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相互同化,相互影响;2.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结成了深厚友谊;•现实原因:1.民族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2.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3.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还有1200多个民族乡。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0%以上。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探究活动】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间的区别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社会制度实施区域主要作用享有权力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地区各民族共同繁荣祖国的和平统一享有一定自治权享有高度自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本的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知识网络构建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19121954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分权制衡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答案】C.•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变式探究】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