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考古学第三章第一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对象范围美术考古学的研究目的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物态学”理论的提出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对象范围美术考古学、美术史学、考古学相互渗透的关系。美术考古学是考古学和美术史学交叉的新学科,具有其独立性。(独立性三要素:特定的研究对象、学术共同体、特定的研究方法。)考古学、美术史学、美术考古学都脱胎于古物学。考古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古代人类物质文化遗存。研究的目的:再现古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面貌,探索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了解和解释过去发生的事情,并探究遗存与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的物品有人工物品,也有“美”的物品,对“美”的物品研究属于美术考古学的范畴,同时“美”的物品也属于美术史学。就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而言,一般可分为遗物、遗迹和由相关的文化遗存构成的考古学文化。1、遗物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所谓可移动性是指即使发生空间位移也不会改变这些器物的性质和价值。古代人类制作的各种产品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物均属此类。如虢季子白盘,高0.395米,长方形,长1.37米,是著名的西周青铜器,传出土于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后辗转流至江苏常州,先后为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和淮军将领刘铭传所得。1950年,刘铭传四世孙刘肃将此盘献给国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盘盘内底部有铭文110字,记录了西周时期虢季子白的一些史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遗物一般依据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如依器物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铜器、金银器、漆器、瓷器等;依据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2、遗迹指的是随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的迹象。所谓不可移动性,是指遗迹本体和周围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不可能整体移动。如西安半坡房屋基址和唐大明宫含元殿基址,与当地地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不可能移动的,移动则会受到破坏。而就某些单体建筑而言,如北京故宫的某一建筑虽可迁移的,但脱离了原来的环境或与群体环境的关系改变了,其价值要受到很大的影响。西安半坡房屋基址唐大明宫含元殿基址遗迹主要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窑穴或灰坑、埋葬死者的墓葬、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道路等。为了便于考古记录,一般以遗迹名的第一个汉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大写为代号,如墓葬的代号为“M”。如有重复,则以第二个汉字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为代号,如灶的代号为“Z”,柱洞的代号用“D”,道路的代号用则用“L”。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坏的陶器、工具等。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3、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址、遗物集合体。古代遗址大部分是由各种性质、功能不同的房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合的村社聚落或城址的废弃。如著名的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和汉、唐长安城遗址等。对聚落或城址的研究亦即聚落考古学研究,主要在于搞清楚遗址中各种遗迹与遗物的性质、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聚落结构所反映的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方式;聚落与所处自然环境及组员的关系等。上述遗物、遗迹、遗址等考古学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因此,田野考古不仅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而且考古发掘的科学性和水平,决定着所获资料的可靠性。实际上,考古学研究的资料远不限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遗存。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分析技术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考古学研究,使考古学获得研究资料的途径和手段越来越多,从古代实物遗存中获得的研究信息和资料日益增多。正如张光直先生指出的:一件木器是资料,它的碳十四年代也是资料,一件玉器是资料,它的产地分析也是资料,它们彼此之间与其他遗迹、遗物之间的关系,也是资料。美术史的研究对象具有含混性。由于人们对“美术”的理解各不相同。美术的英文“finearts”,指“美的艺术”。早期的美术史,美术史家只专注于好的作品,忽略了一些不入流的作品。一直是以绘画、雕塑、建筑之类作为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术史家开始将一些次要的、低俗的、不入流的甚至民间的东西也纳入美术史的研究对象当中。美术品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的人造物品,而不是那些美丽的和富有诗意的东西。——美.库布勒耶鲁大学教授这种思想导致人们对纯美术因素的兴趣下降,对美术史研究中的非纯美术因素的兴趣增加。美术史研究呈现“考古学化”、“社会学化”的倾向。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美术考古学中心词是“考古”,“美术”是限定词,多数人认为美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一种特殊的考古学,主要以考古调查与发掘中具有“美”的特征的物品作为研究对象。美术考古学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以实有化方式存在的人工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与人类现实生活有关的考古遗存,包括居住建筑的内外陈设、城市的遗址、日用器物、宗教与祭祀的遗迹、遗物等。人面鱼纹盆一类是与丧葬有关的考古遗存,包括地面的陵园与地下的墓室。陵园又包括建筑及其设施,墓室包括建筑构造、布局陈设、随葬品等。美术考古学研究对象与考古学的区别美术考古学研究的是经过人类加工制作的作品,非人工物品不属于研究范围。考古学研究对象要广些,研究跟人有关的所有考古材料。如动物化石、植物孢粉等。美术考古学的对象主要是通过考古调查与发掘的物品,传世作品不属于其独立研究的对象。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与美术史的区别美术考古学研究的是具有“形象”物质形态的物品,而美术史研究的是“美”的物品。美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存在于考古发现“状态”之中,不能抽离其存在的“小环境”,而美术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传世美术品,也包括考古发现的美术品,但考古发现的美术品进行美术史研究视野是以独立的物品形态出现的,它已游离所处的“原位”,进入博物馆、美术馆或美术史家的视野,几乎与其发生的环境不再相干。美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从考古学抽取出来的,解析人类精神与观念的物品及其存在的环境,不仅关注这些“美”的物品本身,更对物品存在的“空间”与“时间”感兴趣。第二节美术考古学的研究目的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是全面复原古代社会的面貌,专注于“过去”所有物质形态的对象,具有历史学科的性质。美术史学的研究目的是在人类的“审美”复原上,它要通过对美术家及其作品的研究,还原和解释人类的审美文化和审美行为。它专注于具有“美”的特征和意味的物质形态的对象,除此之外,还包括美术家及其活动。美术考古学研究目的的确定直接与研究对象有关。美术考古学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以实有化方式存在的人工作品。美术考古学在锁定自己研究对象的同时,也锁定了自己研究的出发点。美术考古学对人工物品的关注不能抽取其所存在的时空,也就是说它是对人工物品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关照。这里强调人工物品及其所处的“环境”与人的经验、行为、想法、实际与人的精神直接有关。美术考古学是以观念史为目标向度,通过人造物品来探究物品形态背后的人类观念和信仰。而美术史则是以审美关系研究为轴心,因此除了美术品之外,美术家本身也是其直接研究的对象。鹳鱼石斧图仰韶文化彩陶综上所述,美术考古学研究目的:探究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人工物品的文化内涵,还原出其所蕴涵的精神观念,并揭示出古代人类思想文化内在的发展规律。基本目的是通过物品窥视古代人类的观念方式,服务于思想史与文化史的研究。第三节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杨泓先生、张朋川先生等国内学者一致认为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是以考古学的地层学和类型学为主要研究方法。(一)考古地层学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含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需要说明的是,地质学中的地层学,是以各种自然堆积(自然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搞清楚地壳形成的历史;而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则是以主要因人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文化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研究人类文化堆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两种地层形成的原因不一样,内涵和存在的形式不同,因此观察和分析地层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此外,考古地层学中还包括了一些地质地层学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此外,考古地层学中还包括了一些地质地层学中所没有的内容,即除了观察、分析各种文化层形成的原因外,还要拿这种理解来指导发掘工作、处理各层次的遗迹。为了区别两种地层学,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就叫做“考古地层学”。考古地层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将这些性质、时间不同的文化堆积层次区别开来,确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即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在世界考古学史上,第一次把地层学的方法应用于考古发掘的是德国考古学谢里曼(Schliemann,1822--1890),1871年他用这种方法发掘了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的希萨立克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所开创的新方法,受到学术界极高的评价,以至有人认为近代考古学是“伴随谢里曼开始的”。中国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对中国田野考古学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当属瑞典学者安特生。1921年,他主持发掘了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安特生是个地质学家,十分重视遗址中的地层叠压关系。在仰韶村发掘过程中首先使用了探沟法了解地层,并按等深度的水平层位法来划分地层和收集遗物。这样做的结果,混合了遗址中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不同文化层次的遗物,导致了他以后对中国史前文化认识上的一系列错误。1926年,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这是由清华大学同美国佛里尔美术馆合作、第一次由中国学者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发掘时,将发掘区分为边长各2米的若干正方形探方,并采取了“层叠法记录一般遗物,”重要遗物则记录它们的三维坐标位置。尽管李济仍采用按一定深度划分地层和记录遗物的水平层位法发掘,但较之安特生有了不小进步。193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专攻考古学并获得硕士学位的梁思成学成归国。在1931年,梁思成先生主持后岗遗址发掘时,开始按土质土色划分地层,发现了著名的“三叠层”,第一次从考古地层学上判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这一事件成为我国考古地层学成熟的标志。20世纪40年代,夏鼐先生到甘肃进行考古调查时,在临洮寺洼山齐家文化墓葬的填土中发现了马厂类型的陶片,找到了马厂类型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的地层证据,订正了安特生甘肃史前文化“六期说”(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序列的错误。20世纪50年代,西安半坡等遗址的发掘,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田野工作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技术与方法,使得考古地层学日益成熟。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文化层的形成,就其最基本的原因来说,是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的结果。人类的文化堆积,必然包含有人类活动而遗留的各种文化遗迹、遗物,由于各个时期堆积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反映在土质、土色与包含物等方面均有所区别。考古地层学主要任务就是区分各个时期文化堆积的层次,判定古文化遗址中各个时期堆积层次的先后顺序,进而确定各层次遗迹、遗物的地层关系。一般说来,人类对居住地的选择有一定的共同要求,如近水、向阳、安全和生活资源丰富等。因此,在一些符合上述条件的理想地点,往往被历代居民都选作居住地。这样,在同一个遗址中,常常包含有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或统一文化不同时期的堆积层次,构成了这一遗址不同时期人类活动过程的记录。(1)文化层形成的顺序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地层形成的顺序是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即老的在下、新的在上,这叫地层层序律。文化层主要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文化层的形成过程,较之自然层要复杂得多,期间除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外,也同时受到自然力的作用。但在正常的情况下,居住于同一地点的历代居民活动形成的堆积,也是按时间的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而成的。即年代早的在下,年代晚的在上。下部地层

1 / 1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