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肝炎小鹅瘟的预防和控制(刁有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鸭瘟的预防和控制鸭瘟(Duckplague)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病原鸭瘟的病原是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s),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有囊膜,病毒子呈球形,直径为80-120纳米。病毒存在于病鸭各器官组织、口腔分泌物和粪中。以肝、脾、脑、泄殖腔等组织含毒量最高。二、流行病学1、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2、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鸭均可感染。以番鸭、麻鸭、绵鸭易感性最高。3、各个日龄的鸭均可发病,成年鸭和产蛋鸭发病和死亡较4、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潜伏期的感染鸭,以及病愈不久的带毒鸭。5、被病鸭和带毒鸭的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运输工具等,都是造成鸭瘟传播的重要因素。6、此外,运输鸭群时,也会使本病由一个地区传至另一个地区。7、在自然情况下,鸭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它还可以通过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而传染8、鸭瘟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三、症状1.病鸭精神萎顿,头颈缩起,食欲减少,饮水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精神沉郁,缩颈2.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严重的病鸭静卧地上不愿走动。3.病鸭两脚完全麻痹时,伏卧不起,不愿下水。4.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特征性症状。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周围的羽毛沾湿,以后变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而不能张开。头颈部肿胀头颈肿胀5、鼻腔流出稀薄或粘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同时病鸭发生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6.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泄殖腔粘膜有黄绿四、病理变化1.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2.泄殖腔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结痂,不易剥离。3、头颈肿胀的病鸭,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4、肠道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腺胃粘膜有出血斑点。5、肠粘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6、肝脏不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的坏死点。7、产蛋母鸭的卵巢滤泡增大,并有充血和出血,有时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五、诊断本病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在新发病地区,还需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六、鉴别诊断鸭瘟在有些方面同鸭的巴氏杆菌病很相似,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鉴别诊断。鸭巴氏杆菌病一般发病急,病程短。除鸭外,其他家禽也能感染发病。症状上无神经症状和头颈肿胀等现象。病理变化见肺脏有严重的充血、出血和水肿,心外膜有出血点。用病鸭或病死鸭的心血或肝脏抹片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巴氏杆菌病用抗生素治疗有效,而鸭瘟无效。采取的措施包括不从有病地区引进鸭子,必须从外地购进种鸭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检查,隔离饲养一定时期,才能并群。定期注射疫苗,疫苗对20日龄的仔鸭安全有效,免疫期可达6个月,成年鸭接种弱毒疫苗一旦发生鸭瘟,必须迅速对鸭群进行全面检疫,并采取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在紧急预防接种时,必须及早进行,一旦发现鸭瘟,立即用弱毒苗进行注射,一般在接种后1周内死亡率显著降低,随后停止发病和死亡。鸭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ofducks)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us)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和本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病原鸭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本病毒呈球形,直径为20-40纳米。无囊膜,对乙醚、有机溶剂及pH3稳定。病毒能在12-14日龄的鸭胚或9-10日龄的鸡胚中生长,初次分离以鸭胚为宜。二、流行病学1、本病主要发生于5-10日龄的雏鸭,对成年鸭没有影响2、本病主要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可在雏鸭群中迅速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3、饲养管理不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二、症状2、突然发病,病初精神萎顿,不能随群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2、病鸭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弓角反张状。3、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可以达95%1-3周龄的雏鸭死亡率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则基本上无死三、病理变化1、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在肝脏,常表现为肝肿大,出血,外观呈花斑状。2、脾脏肿大,外观也有花斑。多数鸭肾脏充血、四、诊断仅发生在两周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不见发病;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病鸭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在肝脏的变性和出血。根据上述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的确诊,可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可用特异高免血清或康复鸭血清,进行中和试验,或标准抗原的琼脂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禽霍乱和鸭瘟的区别。禽霍乱鸭和鸡均可感染发病,且主要发生于成年鸭、鸡,幼雏对禽霍乱有抵抗力。鸭患霍乱后,常呈败血症经过,缺乏神经症状,肝脏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巴氏杆鸭瘟主要发生于成年鸭,2周龄以内的雏鸭一般少病变特征是粘膜浆膜出血,咽喉、食道、泄殖腔粘膜出现溃疡,很多内脏器官都有出血病灶。1、预防:用无致病力的细胞毒对1日龄雏鸭进行主动免疫,其保护率为100%。在母鸭开产之前2—4周肌肉注射0.5毫升未经稀释的胚液,孵出的雏鸭可获得被动性注射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0.5毫升,能够防止传染发病和降低死亡率。也可用鸭肝炎病毒抗原免疫母鸭或鸡一定次数和一定时间,然后取卵制成高免卵黄抗体用于治疗鹅细小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鹅细小病毒感染(Gooseparvovirusinfection),又称小鹅瘟(Goslingplague)是初生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鹅的特征是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粘膜有时大片发生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一、病原鹅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属,病毒呈球形,直径20-22纳米,无囊膜,对乙醚及有机溶剂不敏感,对胰酶和pH3稳定本病毒对多种哺育类及鸟类红血球无凝集能力,但能凝集黄牛精子,并为抗小鹅瘟病毒血清所抑制,这一试验可用于病毒鉴定。二、流行病学1、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在雏鹅中发生,3-20日龄最易感,20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也愈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其致死率可达70-90%,甚至达100%。10日龄以上的雏鹅被传染后,其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病程也相应延长。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较低,而一月龄以上者极少发病。死亡率的高低,一方面是由于被感染鹅的日龄不同,不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留种母鹅群的免疫状态。2、在自然情况下,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病鹅直接接触,以及被病鹅的排泄物沾污的饲料和饮水,是传播疫病的主要途径。3、孵化室尤其容易传播本病,最初的传染媒介是由于带病毒的种蛋。雏鹅突然发生,由于孵化室被污染,此后孵出的每批雏鹅几乎全部感染发病,在一星期内三、症状全身萎顿,缩头,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水样或混有气泡的稀粪。病鹅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嗉囊中有多量气体和液体,有些病鹅临死前可出现神经症状,如颈部扭转、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四、病理变化1、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小肠中下段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的假膜,堵塞肠腔。靠近卵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长约2—5厘米,状如香肠,剖开后可见一淡灰或淡黄色的栓子将肠管全部堵塞,栓子的中心为深褐色干燥的肠内容物。2、有的病例则在小肠内形成扁平长带状的纤维素性凝固物。3、有一部分整个肠腔中充满粘稠的内容物,肠粘膜充血发红,表现急性卡他性肠炎的变化。五、诊断诊断可根据以下特点:①1月龄以内的雏鹅易感,成年鹅和其他家禽都不会感染。②严重下痢和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便。小肠常显著膨大,里面含有带子状或圆柱状的灰白色假膜性凝固实验室诊断时,可无菌采取病雏的脾、胰或肝磨碎,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接种于12-14日龄鹅胚鹅细小病毒主要是通过孵化室传播的,因此孵化室中的一切用具、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收购来的种蛋最好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在本病严重流行的地区,利用弱毒苗甚至强毒苗免疫母鹅是预防本病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在留种前1个月作第1次接种,每只肌注绒尿原液500倍稀释0.5毫升,15天后作第2次接种,每只肌注绒尿液0.1毫升,再隔10天方可留种蛋,免疫母鹅所生的后代全部能抵抗自然及人工的病毒感染,其效果能维持整个产蛋期。各种抗生素对本病均无治疗作用。只有注射抗血清能制止80%—90%已被感染的雏鹅发病。对发病初期的雏鹅,抗血清的治愈率约40%—50%。

1 / 1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