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的引入如何去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常期保持,当然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便我想,一节课的引入更加重要,一个好的导入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想法都能围绕你的引入问题展开,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例子说明一下。课堂引入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技能,更是教师课程观、教育观的体现。新课程理念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学习不是对知识的记载和吸收,也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获得的,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1、“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例子:如在讲运动的描述时我用一个历史故事引入新课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驾驶飞机在天空飞行,发现身旁有一个小黑点,随手一抓却是一颗德国子弹。学生们都很惊讶,这怎么可能,感到不可理解,学生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下面教学各环节也很顺利地进行了。2、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实践探索的过程。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捷径,却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以生活经历、随堂实验的体验为切入点,创设情景,让学生亲历、感受、体验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发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并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和兴趣。将学习内容生活化、社会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同时有了体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过程,更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这不仅是引入新课、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例子1:物理学科是由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生活的一门学科,在上课前用学生似懂非懂的现象引入效果也很好,比如大家都遇到过上课前从外面刚刚运动完跑回的学生,汗流满面,我就问学生:“你为什么用手摸一下脸,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感到凉快。”“那为什么感到凉快呢?”学生就回答不上来了,我就接着说:“你还想知道其它使你凉快的方法吗?”学生很感兴趣。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有探究的热情,学习新知识的渴望。例子2: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随堂小实验: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学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有条件的可用摄像头将指针示数转化为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现在的新教材,给老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和舞台,同时教学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也很多,这都需要我们去加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