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归来,李晓老师不顾疲惫,认真总结本次参赛经历,连缀成文,以资同仁借鉴。期盼我市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教师能登上全国大赛的舞台,引领教学,展示风采。——党红英《望海潮》参赛感言焦作市第一中学李晓厦门,十一月。第六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这里隆重开幕。32位现场课参赛选手、40分钟授课时长、24小时提前抽签准备、15分钟见学生时间、百分之七十专家评委打分和百分之三十现场随机听课教师打分的评选机制、综合一二等奖外另有七项单项奖的设置,是这次大赛的基本情况。11月12日晚上,现场课选手抽签,我抽到的是古诗文版块《柳永词两首》,这篇课文两首词,一节课时间不能兼顾,我决定只讲《望海潮》。确定主线这篇课文太经典了,研究者也很多。古典诗词既要讲出新意,又要顾及传统的诗词鉴赏方法,亦不能抛却诗词之美,基于以上考虑,初步确定学习目标是:品鉴词作的语言之美。接着就是下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品鉴,课堂的主线怎么设计?我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党红英老师一直指导我们:课堂应该有一个大问题,由大问题统领起二到三个子问题;要主线清晰,内容充实;要注意以课文为范例,追求“讲一篇、通一类”的课堂效果。苦郁无比,找不到突破口时,我就去埋头读课文、读注释。不知是第几遍,我注意到,全词几乎都在盛赞杭州,只有一句例外。既未写景、也未抒情,既非描写,也无渲染,是一句游离于写杭州胜景之外的祝愿: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看过不少课例和分析,说到这一句时匆匆带过,说是表达祝愿、收束全诗,很少深入分析。能不能以这句为切入点?这句从哪里切入最合适?我选定了“夸”字,顿觉豁然开朗。以“夸”字为主线,为母题,设计“夸什么”、“怎么夸”、“谁来夸”三个子问题,可以解决词的内容结构、语言品鉴、体裁特点这些要点,把课堂重点放在“怎么夸”这一环节,可以突出学习语言品鉴的方法。这样一来,课堂设计目标合理、主线清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攻破难点“怎么夸”是课堂重点,目的是学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方法,感受语言之美,可是这首词每一句都很美,选择哪一句?为什么选这一句?在党红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决定给出问题,调查学生,依据学情来做决定。见学生的15分钟时间里,我做了这几件事情:1.简单介绍自己,不拉关系、不套近乎,一句话结束。2.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顺词句。3.让学生结合注释口头描述诗歌内容。4.发下纸张,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①这首词你初读理解之后觉得最难懂的句子是?②你觉得写得最好的一句是?5.告诉学生,明天的课上我要提问大家背诵,每个人都要背,请大家课下多下功夫,明天上课前完成背诵。15分钟很快,负责老师已来催促离开,我收起学生写好的页子,小心地把它们放在文件袋里。这将是我明天上课的方向和依据,还有一整晚的时间,我可以做到!整理学生的问题,最难懂的句子按比率最多的果然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一句,觉得最好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句,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选了这句。这倒出乎意料,我准备的句子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句。党老师当机立断,指导道:既然学生选了这句,说明学生是读懂了,知道它哪里好、怎么好,我们就从这句诗切入。我把这句诗放在课件上,作为鉴赏语言的切入点。从课堂效果来看,党老师的决定多么正确和高明!当我问道:“既然我们班这么多同学都觉得这句好,它到底好在哪里呢?”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同学们就举起了手,发言精彩,我顺着同学们的回答,点拨、明确、深入,将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归束到了“品味典型意象、推敲精彩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上,水到渠成。接着给出另一句诗“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方法鉴赏这一句,依据学生的反应给了2分钟的讨论交流时间,学生陆续举手,赏析非常到位。有一位学生的回答令我印象很深,他说:“我觉得这句读起来特别美,前两句对仗工整,后一句字数不一样,读起来不是整齐划一的,有参差错落之美。”这位学生其实答出了词的特点,词用来演唱,《望海潮》本就是曲词配合的绝唱,又是慢词,音调应是婉转动听的,学生的鉴赏角度多么新巧!因为大家共同赏析的词句都在上片,所以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赏析下片中的任意诗句,用写的方式来进行,“将美景升华为美文”。这样一来,“怎么夸”这一教学环节,切中肯綮、循序渐进、方法科学、角度多样、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既完成了群体上的统一认知,又兼顾了个体的审美个性,课堂效果令人满意。感谢党老师的高明指导!文化渗透中国古典诗词底蕴深厚,如果一节课只讲语言品鉴的方法,总觉未尽诗词之意蕴。柳永一代词宗,开市井内容的词风之先,这篇课文又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柳词,从教材编撰者的角度理解,撇开不谈柳词特点似不妥当,但脱离词的风格特点强行接入文化常识又太生硬。几经思虑,在句子赏析完成后,加入了一段对慢词的介绍,既收束了前面的句子赏析,又衔接至下一部分“谁来夸”的环节,渗透自然。另一个着力点是关于“干谒诗”的文化常识。注释明明白白地提到“为了谒见当时的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这句话也是透彻解读“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关键点。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不少学生读到这一点时,会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在奉承孙何,拍孙何的马屁啊!我觉得,有夸赞意不假,但如果放任学生自由引申到阿谀奉承就是曲解了,何况干谒诗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且不乏名篇。于是,在这里,对于干谒诗文略加介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存偏见。柳永词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用词考究,我也希望能以《望海潮》为契机,引导学生去接触柳词、喜欢柳词。在课堂的最后,以介绍柳永其他词作及风格引入作业布置,希望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阅读和品味不止步于课本。备课花絮备课初始,反复读注释,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点,注释中写道:这首词是生于福建崇安的柳永“前往当时的都城河南开封途径杭州所做”。突然觉得柳永使福建和河南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我,一个来自河南的老师,和福建的学生一起学习这首词,有点“天作之合”的感觉。这种感慨一时不可抑制,依着《望海潮》的词牌,借鉴其他不同风格的柳词,我试着填了一首《望海潮·怀柳永》。写成之后,发给我校教研组长屈海生老师审阅,屈老师及我校宿儒阎建国老师给了非常中肯的指导意见,阎老师真是宿儒大家,目光如炬,一语中的!我深觉自己作为语文老师对诗词格律的认识严重不足,还应多下功夫研究。课堂已近尾声,我将我备课时的这点感触和试作词分享给学生,说到柳永给我们创造的机缘时,我分明地看到,学生们的眼睛亮了,小脸舒展地像开了花。柳词穿越千年,在这个瞬间击中了课堂上的师生,使素不相识的人突然有了一种亲近感,文字的力量多么神奇!时间仓促,我的试作词遣词用字粗糙、格律平仄不严,尽管如此,同学们和现场听课的老师也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惭愧!赛后反思比赛已经结束,我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1.尊重学习规律,追求课堂提升。任何违背科学规律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教学也是一样。教无定法,但有一些基本的规律,比如学生的认知过程,应是由浅入深、浅入深出的。抛开学习规律的问题可能会一下把学生砸蒙,答不出问题,所以课堂的问题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望海潮》这节课上,当给出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句诗句时,学生一时不知该怎么答,党老师指导接着问一个小问题:“比如烟柳,是烟和柳吗?”由简单问题进入,打开学生思路,引导至典型意向的赏析这一点。多数情况我们会在课堂一开始精心设计,由比较简单的问题进入,逐渐引导,但是有时会忽视后面的深入和提升,在学生的已知层面上打转转、絮絮不已。一节课下来,也许足够热闹,但学生更多是在展示已有的个人能力,而看不到教师教学之后的能力提升。2.尊重学情特点,重视学生体验。当日赛完课专家点评,说到,有经验的老师,会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问题,我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党红英老师也一直强调“以学定教”。从学情出发,是课堂设计必须考虑在内的重要问题。学生的整体认知情况、认知层次都应了解,对所学课文的疑惑点和理解点也不能忽视。党老师常说,学生不看也会的、一看就会的、看了也不会的问题要区别对待,看了不会的问题才是教师的发力点,才是课堂重点,要着力解决。不顾学生认知情况一讲到底,最终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上,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步骤,比如讨论交流环节,如学生确实需要,就给时间讨论,如无必要,不能依据自己已设计好的教学步骤硬要学生讨论。党老师说过,没有合作研究必要的讨论就是“学生是围坐在一起了,但实际上只是随便说说话而已。”3.重视课堂设计,优化教学环节。主要是主线、重点和优化。课堂设计不能像做习题,解完这一题解下一题,各个环节各自独立,内在联系不强,顺序亦非不可变更。好的课堂设计,应有一条主线或一个主题,所有问题设计围绕这条主线或主题来进行,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如果有多个问题,要突出重点,不宜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等于样样稀松。课堂环节要追求最优化,PPT上的文字有无必要出现、出现的多少和大小、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割、学生课堂讨论交流有无必要、讨论交流的时间掌控等都应合理设计。要重视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整节课流程自然,而无破碎割裂之感。4.不惧反复磨练,下足“过课”功夫。其实我们备课是从不怕下功夫的,埋头钻研、查阅资料、教案修改、课件推敲,都是不厌其烦、反反复复,从开始备课到最终呈现,往往几易其稿。我想说的是,这些准备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有一项准备也非常关键却常被忽视,党老师称为“过课”。就是全真模拟,自己以上课的状态将课完整地讲下来,除了没有学生回答,其他板书、PPT翻页、提问、诵读、讲解、总结一项不漏。很多时候我们在备好课后就觉万事大吉,心里将教案中的重要段落默念几遍就去上课,直接后果就是忘词,明明教案上写的句句精辟字字珠玑就是想不起来,有时怕忘了干脆拿着教案,关键时候照着念。大赛当然不能这样做,所以备好课,定好教案和课件之后的“过课”就非常必要了,这个过程很痛苦,可是不下功夫怎能正常发挥?《望海潮》上交课件是晚上九点,到第二天下午四点开始正式讲课前,我在党老师的督促下,“过”了十遍。经历了无数次忘词、无数次捋不顺语句、无数次忘记板书和翻页,当我终于站到大赛的舞台上时,我已信心十足。5.重视诵读能力,练好语文功底。我们的语文课堂已是越来越重视朗读了,但有个怪现象是,我们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朗读,齐读个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有标点读无标点读等等,我们自己却越来越少在课堂上示范诵读,很多时候放放录音了事。现在资源丰富,我们要找到字音准确、情感充沛的朗读素材确非难事,很多学校还有自己的朗读素材库,可是,正如在照片中的景致不如实地景观真实可感、电视前看球赛演唱会直播远不如现场震撼、网络教学再发达也代替不了现实授课的可亲可触,录音同样不能全部代替教师的当堂示范诵读。数理化老师要求作图规范美观、英语老师要求双语教学,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应有意识地磨练、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替代的独有魅力。这次大赛设置了七个单项奖,其中一个就是给诵读的,这也说明,诵读作为教师的基本功的重要性。大赛规格高,场面大,我因为紧张,有些环节的处理不够优化,有点遗憾。真诚感谢大赛已尘埃落定,我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和最佳诵读奖的单项奖,手捧奖杯奖牌,我感慨万千。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多少人为此付出了心血和努力!感谢省教研室的丁亚宏老师的信任,给了我这个参赛机会,期间一直关注着我的准备情况,无论我何时有疑问发信息都及时回复、耐心解答,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还特意发来信息鼓励我“课不错,放开讲”;感谢市教研室的高中语文教研员党红英老师,全程陪伴,细心指导,悉心斟酌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用词是否恰当,陪我备赛到凌晨,明明后面就看我自己练习了可以去睡了的时候还不忘问一句“还有没有不顺的地方了”;感谢学校的支持,让我能够暂时放下高三的教学教研工作外出,得知获奖情况后,吴庆杰校长和苏小软主任第一时间发来信息祝贺,侯亚峰校长还特意打来电话;感谢我校语文教研组长屈海生老师,备赛时牺牲个人时间毫无保留的指点,帮我做了很多的协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