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拥戴的老师,就应该蹲下身子,静静的等待孩子开花,同时老师和学生也会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加智慧。学生对老师有特殊的信任,他们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像朋友一样和老师平等的交流。他们认为,只有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老师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反之,如果师生间的情感疏远,心理距离大,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回避心理,那么,这个教师首先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教育的内容就更难被接受了。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更多的信任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特别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他让我懂得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蹲下身子做老师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老师每逢学生出现认识、行为上的偏差,如果蹲下身子从学生的位置考虑,就会发现,学生产生某种想法、做某件事是情有可原的;要是自己碰到这类事,也难免会产生类似的想法或做法。这样,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学会宽容,就会为学生着想,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学生也会觉得教师是和他(她)站在一起的,于是就会比较容易接纳教师提出的建议。有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对着她膜拜,最后女神像被他的虔诚打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少女。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效应。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老师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闹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求自己能够触觉敏锐,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但是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教师的表扬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个人的心情,不同的学生而受影响。蹲下身子做老师,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真诚的欣赏,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爱,并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在互相信任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建立了。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教师职业是清贫的,教师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幸福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毫无疑问,无论你是年轻的教师,还是年长的教师,只要你不放弃幸福的权利,你就拥有自己的幸福;无论你是普通的教师,还是专家型的教师,只要你不放弃幸福的追求,你就拥有自己的幸福。放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我们播种着爱,也收获着爱;我们播种着幸福,同时更收获着幸福。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我们的幸福在哪里体现呢?我认为要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你是一名教师,还是一名工人,要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你的工作中找到幸福快乐的理由。当我们把教师看做是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时,我们是忙并快乐着。我们应该珍惜教师这一职业。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如此严峻,我们能从事教师这一行业,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每天定时上下班,在教室里、办公室里不被风吹雨晒,每天和单纯而可爱的孩子打交道,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健康成长,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把工作中的每一次困难都当成锻炼自己的一次机会,每一次挫折都当成成长。坚持就会胜利,付出就有收获。当你再问我,身为教师幸福吗?我相信,我定会自豪地说:“幸福,我是一名幸福的教师。”对我的专业成长影响最大的老师人生能够遇到几位好老师,是一种福气。好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举动能够影响或改变我们的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我初中时候的英语老师,他姓拜,个头不高但多才多艺,平时很严肃但上课很幽默,对我们很关心但也很严格。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对我的影响现在想想是非常之大的。自己英语基础不好,升入初三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吃力,但是拜老师幽默的教学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经开始在英语课堂中变得专心起来,加上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自己似乎已经能够听懂一些平时觉得枯燥乏味的语法,慢慢地加上自己逐渐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似乎开始对英语有了兴趣。喜欢一位老师就会喜欢听他的课,也会在这门课上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加之课堂上老师对我的格外关注,(每天检查我的课外作业,并且每天都会提问我)当自己能回答上问题时似乎越来越有自信,也越来越有成就感的时候,感觉到学英语原来很有意思。那个时候似乎已经离不开英语了。有了这种感觉,开始期待能够有一次考试,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通过成绩得到验证,但是当在等待已久的考试后满怀期望地去找老师问成绩的时候,老师告诉我成绩并不理想。拿到卷子后才明白是自己有点粗心了,虽然自己都知道怎么样去做题,可是就由于粗心而很遗憾地错了。在老师帮我分析完原因后鼓励我,“虽然没有拿高分但还是能看出进步”。所以在以后的练习和作业中自己更加用功、仔细。终于在第二次的考试中看到了成绩的提高。老师似乎也更加关注我了,自己似乎也越喜欢学习英语了。就这样,自己的英语成绩也渐渐在班级甚至整个年级中都名列前茅。升入高中,由于自己的基础好,英语也一直不错,高考后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现在自己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回想起来都会特别感激当年教我英语的拜老师,如果不是他,我相信自己走得可能是另外一条路。或许根本就考不上大学,虽然没有亲口对老师说过一句“谢谢您!”但在我心里,他是改变了我一生的老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用灵性的语言描绘教师的形象。“赞美,扬起生命的风帆”,这是最质朴的教育智慧。“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这是最简单的教育手段。“用心去爱你”,这是最平淡的教育艺术。其实教育很简单,但是教育又很复杂,因为教育是关乎心灵的工作。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滴滴雨露,离不开教师的心灵!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着灵魂和理想的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是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灵的扉页上写下了浓浓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笔下去,写下的是正义还是邪恶,是美德还是丑恶,是真理还是谬误,不在孩子的心灵是什么,全在于我们教师是什么!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义才能书写正义,唯有真理才能传播真理,我们自己是什么,才可能塑造什么,换言之,我们希望我们塑造的对象成为什么,你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全空洞的塑造,单凭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幻想,心手合一不仅仅对于雕刻家是这样,对于教育家更是这样。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块宝石,那样孩子天天看着这块宝石,捏着这块宝石,听着这块宝石,耳濡目染,他们也就具有了宝石的特质。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孩子最终能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全在于雕刻家的品质。有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我相信,只有我们把爱无私的献给孩子们,真心的与他们做朋友,我们就会收获更多的爱!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学会赏识学生,尤其是学会赏识待优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欣赏可以让一个待优生走向成功。欣赏,抓住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好学生需要欣赏,因为老师的欣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那些我们口中的“坏学生”不应该只得到批评,批评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欣赏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不是也是由赏识走向成功的吗?在学校,神父把他的喜欢提问看成是故意难为老师而愤怒地把他赶出教室,知子莫如母,神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母亲把“不成器”的儿子领回了家,如果他的母亲当时像现在有些母亲那样把儿子训斥或暴打一顿,也许就会在黑暗之中摸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母亲不愧是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调皮捣蛋,反而悉心呵护他,在家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当儿子在火车上由于做实验而引起了火灾被辞掉工作时,母亲还是支持儿子的实验,倾尽其财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与母亲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可见赏识教育是助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对于那些待优生而言,他们更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欣赏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你有缺点不要紧,只要你肯改正,还是好学生。这样他们才会有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才会健康成长。也只有这样他们的心扉才会打开,他们的潜力也会发挥。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获得老师的欣赏是每个孩子的内心期盼。欣赏是爱的云彩,能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孩子那稚嫩的心灵。心灵在欣赏中滋润,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爱不只是给予世界需要真爱,教育作为阳光下的事业,应该给人类带来温暖。教师的爱不只是给予,还要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理解爱,欣赏爱,善于表达爱,给予爱。如果在我们的学校里,教师能以正确的方式真正爱学生,那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教育力量。但是,要做到真正正确地爱每一个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母爱”、“父爱”,也不同于普通的“情爱”、“友爱”。师爱是严格的。很多人认为“严”与“爱”是对立的,殊不知,严是爱的一种体现,严与爱是对立统一的。作为教师是应当要像慈母般的关爱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怀抱中成长。但是在爱学生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因为将“严”与“爱”双管齐下,使一个个思想散漫、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一个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使一个个误入歧途的少年在攻读学校毕业后成了生产的突击手和标兵;使一个个对生活失去信心,满以为自己“看破红尘”的胡乱消磨时光的学生,毕业后入了党,当了老板等等。母爱是一种个体的爱,它的体现通常是物质多于精神。而师爱是一种社会化了的教育的爱,它注重灵魂的塑造,是一种更广泛更深刻的爱,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理智情感和奉献。教师爱学生,不只是停留在用慈祥、关注的态度来庇护孩子,不仅仅在生活上关怀备至,更主要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关怀爱护孩子。教师爱学生,关心、尊重学生,不是一味迁就、盲目顺从、无原则地偏袒学生,师爱不同于溺爱和宠爱,是一种理智的爱、冷静的爱。教师要通过爱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成为自尊自强的人。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粘合剂。”在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爱,融“严父”、“慈母”于一身,会是我们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严父慈母”的精心培育下,一棵棵幼苗将会茁壮成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