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格理论(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主要内容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贡献与批判第一节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CarlRogers其人1902-1987美国人排行第四童年生活在十分严格、没有通融余地的宗教舆论气氛中,没有电影、跳舞、喝酒、打牌、朋友。只有以书为伴,孤独1919,初修农业,后转历史1922,北京,世界学生基督教同盟代表大会6个月的旅行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认识到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可以真诚地和睦相处,从而摆脱了父母保守的宗教思想“能够思考我自己的思想,得出我自己的结论,并采取我自己的立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1924年大学毕业后,考入纽约联合神学院读研究生,准备从事宗教工作,但对“拯救人的最好途径要从宗教教义中寻找”的看法产生怀疑.在那里结识了两位重要的心理学家——华生和纽科姆两年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并在1928年获硕士学位。期间结识了著名精神分析家阿德勒和临床医学家霍林沃斯1928年受聘于纽约罗彻斯特“儿童研究室”,边学边干。1931年获博士学位。1940年受聘为俄亥俄大学心理学教授,在此阐发了与病人进行谈话和心理疗法的一些新的观点,发现自己开创的是“关于生活和人与人关系的一套独特的哲学观”1945——1957年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关于人类相互关系的一种新理论,简要地叙述为“在任何亲密、持续的关系中,如果我想创造出一种真诚、关怀、理解的气氛,我就必须相信人们,信任他们反省自我以及认识他们自身问题的能力,信任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我将进行试验,放手让学生和班集体自己选择方向,并且以他们自己选择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取得的进步。”在长期的心理治疗中,罗杰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格理论,而关于自我的理论则构成了他的人格理论的核心。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不时地变动的经验世界里。这个个人的经验和内心世界,罗杰斯把其称为“现象场”。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世界。人们是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个世界中去的。人们遵循“知觉”规律形成自己的“现象场”一、现象场二、人格动力:自我实现罗杰斯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马斯洛提出的所有需要层次都可归入这一动机中。罗杰斯的人格动力理论建立在两个重要理论假设基础上:第一,人的行为是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倾向(actualizingtendency)引导着。第二,所有人都需要积极的看待,或需要正向关怀(positiveregard)。自我实现倾向是指“机体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方式发展其所有的潜能”。自我实现的人也就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聪明、敏锐、机智、强健,他正处于最佳状态,是富有创造性的人,表现得胸有成竹、明察秋毫,毫无怀疑、踌躇。积极看待的需要包含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与积极看待相反,那些漠不关心、蔑视、讥讽、冷淡、憎恨、打骂等等称为消极看待。随着自我的发展,积极看待的提供者更多从他人转向自己,也就是说个体能够自我珍重,接受自己,奖赏自己。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价值条件发生在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他人有条件地给予自己积极看待的时候,此时个体一方面感到被人称赞,另一方面又觉得与自己的“内心的呼声”——机体评估过程不协调。三、人格的结构: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的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自我是一套有组织的、为自己所意识的、与自己有关的知觉整体。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机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罗杰斯认为自我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现象场的产物。自我是现象场中的一部分,包括:自己作为观察主体时,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是~~”)自己作为被观察的主体时,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在别人看来,“我是~~”)自我是人们对自己的主观认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一定相符自我可以分为:实际自我(actualself)、理想自我(idealself)自我包含有意识的内容,因而它是可操作的。罗杰斯为研究个体的自我结构创造了一种Q技术或称Q分类法(Q-Sort),Q技术可以将他人对被试者的评定和被试者的自我评定进行比较。运用Q分类法也可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进行比较。婴儿最初受到的良好的照顾会使他们形成“mighty-selfand/ormighty-parent”因为他们的任何需要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当他们的需要不能每次都得到及时、全面的满足时,他们的“万能自我”开始动摇。在不断修正对自我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同时,“万能的自我”仍保留很长时间(甚至毕生都存有)到青少年时期,“万能的自我”仍很强,但同时感受到最大限度的外界约束和压力,自我经常经受挫折和打击。此时其行为表现最不可琢磨(疾风暴雨时期)四、人格的发展自我的逐渐成熟当人们的自我与其实际表现不相符时,会促使人们调整对自己的看法,从而使自我与实际情况相一致。这是自我逐渐成熟的标志,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调整其自我概念,是自我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包括:接受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实际表现);调整自我,使其能够包容新的经验。五、人格的适应三个区域自我与经验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自我与经验一致的区域:自己的表现与自我概念是一致的。这一区域所占比例越大,个体的自我就越成熟(区域II)自我中尚未被证实的部分:这一部分可能来源于“万能的自我”,或者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人的看重或轻看)(区域I)与自我不相符的实际表现:自己的作为,但与实际不一致(区域III)如果自我和经验之间出现失调,这个人就会出现不完全的适应状况。罗杰斯认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体验到失调,只有严重的失调才会出现适应问题。中等程度的失调可能产生神经官能症行为,严重的失调就会导致精神病。六、个人中心疗法1942nondirectivetherapy1951client-centeredtherapy1974person-centeredtherapy受辅者是关于自己的最好的专家,他们有潜能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治疗者的任务是促进受辅者对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探讨,以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治疗关系:医师和患者建立很深的个人关系和主观关系——不是像一位科学家和一个研究对象那样的关系,也不象一位医师在准备诊断和医治,而是像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的关系。医患良好气氛的建立有赖于三个条件:真诚一致;无条件地接受被咨询者;移情理解治疗员对当事人当事人对治疗员同感的了解知道治疗员明白我的感受温暖和接纳知道治疗师尊重我,完全接纳我,我不会感到有威胁真诚一致知道治疗员不虚伪,也没带面具,而且表里如一与我沟通专业能力知道治疗员有能力帮助我,处理我的问题治疗过程:12步来访者主动求助治疗者说明情况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促进来访者的成长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疗效的产生扩大疗效来访者的全面成长治疗结束治疗目标:“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对经验开放信任自己的机体出自个人内心的评判创造力愿意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举例见word)七、学校教育1969年,出版专著《学习的自由》,系统阐述其教育思想罗杰斯对人本主义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我深以为传统教育几乎完全无用、无效,其作用在今天这个变化的世界中被过高估计。它最成功之处是让那些不能掌握知识的学生感受失败。”夏山学校——极端人本主义的典型尼尔(A.E.Neill,1883一1973)是世界闻名的教育革新家,他于1921年在英国苏佛尔克按照人本心理学思想创建了夏山(Summerhill)学校。20世纪40年代,他写了《夏山:激进的教育方法》一书,在美国成了最畅销的书,从而激起自由学校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夏山学校的教育究竟激进到何种地步?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参考该校多年来所表现出的四点特征:1、入学年龄不限制,一般入学多在5-15岁之间。2、不采用一般按年龄编班的方式,而采用混合编班制,小班5-7岁,中班8-10岁,大班11-15岁。3、学校虽设有课程,但只是为教师而设立的,学生上课与否不加限制。学校不举行任何成绩考查,更无所谓及不及格的问题。4、学生人数从没有超过百人,全部住校;每周的前五天,学习活动完全自由;周六举行生活讨论会,凡事公决,师生遵守。夏山学校的教育成效如何?曾有教育心理学家访问该校校友50人后指出:(1)学生在两性相处上比较自然;(2)能在自由环境中发展个人兴趣;(3)成年后较多了解其子女生活,而且有较佳的亲子关系;(4)在校期间未能学到以后从事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第二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AbrahamH.Maslow1908-1970曾学过法学、文学,后转向实验心理学193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43年在《心理学评论》发表《人类动机论》1967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最先吸引马斯洛走上心理学道路的是华生的行为主义跟考夫卡学习过完形论阿德勒和新精神分析关于人格的社会文化说戈尔德施泰因的机体论对他的动机论形成有深刻影响补充解释:KurtGoldsteinKurtGoldstein,1878-1965,是德裔美籍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是机体论心理学的主要创始者,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1939《机体论》,自我实现论的基石《人类动机论》《动机和人格》《科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人格动力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是动机理论,也就是需要层次论(HierarchyofNeeds)。这一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形成的。人类价值体系中共有两类需要:一是沿生物进化过程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二是随生物进化过程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二、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是实现潜能的过程,没有时间和质量限制。充分地、生动地、全神贯注地、没有自我意识地体验形成一体化的、和谐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你自己48位杰出人士的15条自我实现者的特征(1)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充分地知觉现实;(2)对自己、他人及大自然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承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4)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5)对工作、事业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6)具有较高的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7)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性;(8)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9)周期性的神秘和高峰体验;(10)喜欢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但仅和为数不多的人产生深厚的个人友谊;(11)具有民主性;(12)具有强烈的审美感;(13)有十分完善的毫无恶意的幽默感;(14)具有创造性;(15)抵制适应社会现存文化,因为他们受内心世界指导;在一些社会习惯上他们反对常规。三、心理健康与治疗健康的人是能自我实现的人。从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