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2.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3.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一、对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的考查。说明对象: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说明内容(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常考题型:1.本文说明的对象及特征是什么?2.概括某段的说明内容。3.文章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内容是什么?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说明内容: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把握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一、明确说明对象。1.看题目、开头。(全文)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段落)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1.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2.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概括某段的说明内容。答题思路:先确定说明对象,再找段的中心句(总写句)。特别要关注段首句。文章从哪几方面加以说明的?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把握。第一,找各段中心句;第二,如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找过渡句或开头的总说句、结尾的总结句。注意:①用完整的句子表述,不能只挑句中的几个词语。②要找全面,特别要注意文章最后的“此外”“还有”之类的词。二、对说明顺序的考查。常考题型:1.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2.段落语句顺序能否调换?3.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好处?判断说明顺序。答题思路:1.概括要点: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2.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大都运用逻辑顺序(排除法)。3.语言表述上,尽可能采用“大小结合”式,即:运用了……的时间顺序,运用了……的空间顺序,运用了……的逻辑顺序。段落语句顺序能否调换?答题思路:A.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B.总分关系中,分部分与前文总部分相照应。《苏州园林》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好处?答题思路:A.因为文章是按照……顺序说明的,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B.和前文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试题一: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集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问一: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答一: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问二: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二:不能。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试题二:第一种泪水是在眨眼间产生的,即所谓的“基础泪”……,第二种眼泪,也具有纯生物作用,它是因为条件反射活动流出的泪水。……第三种眼泪,也是最后一种眼泪,即由于激动而流出的眼泪。得到的证实说,这种眼泪只有人类才有。•问一: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一:不能。因为本文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说明的。•问二: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种说得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答二:前二种略,第三种详。因为第三种最高级最复杂。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试题三: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可能死亡。•问一: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答一:按照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问二: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答二:条理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三、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查。类型题及答题方法: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特征联系起来分析,常见题型: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也要抓住说明对象回答。)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真切、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1)答题时尽量用原文的句子;(2)规律性词语要用准。(1)莫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如举例子与打比方。(2)不要把说明方法与修辞等概念相混淆。(3)不要写错别字。如举列子、例数字。(4)注意一句中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的情况。(5)有些数字,不起到说明事物的作用,就不是列数字。比如某些年代。(6)分类别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划分。而其须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7)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主要看是否符合公式,是否可以替换。(8)摹状貌实际上就是描写。注意:四、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考查。常考题型之: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修饰、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1、表态:不能删;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这个词表限定、猜测估计、强调)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方法归纳:同义词能否调换:1、表态:不能换;2、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区别(如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原词好在……,另外一词如何不好;所以,不能替换。•例子1:植物花香大多数有益于人类。•答:“大多数”表限定(限定了范围)•表示大部分,并非全部,还有小部分花香不益于人类。•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例子2: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几乎所有领域。(可否删除“几乎”一词?)•答:不能删去。“几乎”表限定,表示大部分,说明塑料应用十分广泛,但并非全部领域,去掉则变成全部领域,与事实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考题型之:某个词好在哪?•答题方法:(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如:“大熊猫……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国宝—大熊猫》)•答: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大熊猫的面部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五、补充题型及答题思路。1.给文章拟标题。说明文一般以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拟题。最常见也较简单的一种就是直接以说明对象为题;如果文章对说明对象的某一方面特别突出地做了介绍而且在文章开头结尾反复强调,那么可以用说明对象的某一方面拟题。如:细菌发电造福人类。注意:标题可以尽量生动形象。2.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引起阅读兴趣。(2)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3.拓展题—联系实际或感悟评价。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或评价(注意字数)。•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