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2010年6月一、风沙作用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吹蚀、磨蚀、搬运、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它是干旱区地貌的主要外动力作用,在此作用下形成风沙地貌。1、风蚀作用:(1)吹蚀: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紊动而引起沙粒吹扬,这种作用叫做吹蚀起沙风:足以使沙粒移动的临界速度能够发生吹蚀的风,称为起沙风。(2)磨蚀:风挟带沙粒对地面的研磨。2、搬运作用风的搬运作用主要是通过风沙流即挟带沙粒气流的运动实现的。绝大部分沙粒是在离地面30cm高度内,尤其是10cm以内分别以悬移、跃移和表层蠕动形式被搬运。跃移沙粒约占3/4,蠕移沙粒接近1/4,悬移沙粒仅占1%~5%。风力搬运砂粒的数量即风沙流强度与起沙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这意味着风速显著超过起沙风速时,搬运砂粒数量将急剧增加。3、风积作用风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形成风积地貌。二、风沙地貌(一)风蚀地貌1、风棱石与石窝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4、风蚀残丘与雅丹地貌(二)风积地貌1、沙丘及其形态2、沙丘的移动三、黄土与黄土地貌(一)黄土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以下特征:(1)质地均一,以粉沙为主;(2)结构松散,空隙比较发育,空隙度一般在40%~55%之间;(3)富含碳酸钙,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16%之间;(4)无沉积层理,垂直层理发育;(5)具有湿陷性(遇水后碳酸钙等可溶盐被淋溶、流失而沉陷)。(二)黄土地貌黄土是风尘堆积,是大风或暴风作用于干燥松散地面而形成的,是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而黄土地貌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黄土披盖在高原、山脉、山丘之上形成塬、梁、峁等地貌,在此基础上流水作用塑造成为现在的黄土地貌;二是黄土堆积形成黄土塬,黄土塬被流水侵蚀切割形成黄土梁,黄土梁进一步被切割便形成黄土峁,在黄土梁与黄土峁的形成过程中,也形成了黄土的沟谷地貌。无论是哪种途径与过程,都反映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参与,可以说黄土地貌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黄土地貌的类型1、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谷按形态特征可分为细沟、浅沟、切沟、冲沟与河沟几类。2、黄土沟间地貌典型的沟间地地貌类型为塬、梁、峁。黄土塬是被沟谷、河谷环绕的平坦高地,边缘极为曲折,常因沟谷溯源侵蚀而被肢解。黄土梁是长条形黄土丘陵地貌类型之一,黄土峁形似馒头,顶部浑圆上凸,边坡可发育大量辅散状沟谷。黄土地貌的发育黄土地貌的发育受制于以下几个条件:原始地形、黄土的堆积以及水的作用。原始地形条件是岩石圈运动以及岩石圈与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黄土主要是风力吹蚀干燥的松散的地面,将以粉沙为主的细粒物质搬运到合适的地点堆积而形成松散堆积物,是大气与岩石相互作用的产物;水的侵蚀、溶蚀、潜蚀和淋滤是黄土地貌发育的重要动力。因此可以这样说,黄土地貌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第七节海岸与海底地貌一、海岸地貌1、海岸带的划分: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分为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三个部分。海岸是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以激浪作用到达处为上界;潮间带位于高、低潮间,高潮时淹没,低潮时出露。水下岸坡则指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有效作用下界。2、海岸地貌的营力海岸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是波浪、潮汐、沿岸流与陆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尤以波浪作用最重要。(一)海蚀地貌1、海蚀作用的定义:变形波浪及其形成的拍岸浪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统称为海蚀作用。2、海蚀地貌的类型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与海蚀柱海蚀平台(二)海积地貌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如波浪侵蚀陆地造成的海蚀产物,河流冲积物,海生生物的贝壳、残骸等,在波浪变形作用力推动下移动,并进一步被研磨和分选,便形成海滨沉积物。海滨沉积物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1、横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中立带、海岸平衡剖面、水下堤、离岸坝、泻湖2、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泥沙流沿岸移动,在海岸转折处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二、海岸的分类(一)岩岸(山地海岸)里亚式海岸:海水淹没与海岸直交的谷地;达尔马提亚式海岸: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谷地;海水淹没山地古冰川U型的谷地;断层海岸:岸线平直喀斯特海岸。(二)沙岸三角洲海岸、三角湾海岸、堆积平原海岸、泻湖岸、溺谷海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一)海底地貌1、大陆架:大陆水下延续部分,是一个广阔平坦的浅海区。2、大陆坡:大陆架与深海底之间,是大陆和海洋在构造上的边界。3、大陆隆:大陆坡与深海底之间,坡度转缓后形成的平缓隆起地带称为大陆隆(大陆基)。4、边缘海沟:与大陆坡相邻的狭长深海凹地,通常与岛弧同时出现。5、弧后盆地:弧后盆地也是与岛弧相联系的地貌类型,是一种椭圆形或等轴状的表面平坦的深水盆地,位于岛弧内侧。6、深海平原:主要分布在4000~6000米深度上,地面近似水平或略呈波状起伏。7、大洋隆起:形态各异,相对高度可达2000米以上甚至4000米以上。8、大洋中脊:往往高出海底6000~8000米,顶部距海面的深度颇不一致。(二)海底沉积物1、近海沉积近海区域主要位于大陆架上,波浪、潮汐都有影响,堆积了大量较细的路源物质,光照、温度适合生物生长,化学沉积物也较易聚集。(1)机械沉积:陆源物质(2)生物沉积:近海区大量繁殖着浮游生物。死亡后沉积。(3)化学沉积:河流挟带来的溶解物质。2、远海沉积深海区面积虽广,但沉积物不多。机械沉积的物质来源大大减少,陆源物质很难到达深海,只有风吹来的少量微尘,洋流携带的细小物质,以及火山灰。生物沉积、化学沉积数量也较少。3、海洋沉积物的分布规律环陆分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分带性第八节火山地貌1、裂隙式喷发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高原。2、中心式喷发形成火山地貌,主要包括:灰渣火山锥、富硅质熔岩穹丘、基性溶岩盾次生火山锥、复合火山锥、破火山口火山塞、火山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