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源头注入“活水”,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爱上数学————《观察物体》单元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从课堂源头注入“活水”,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爱上数学单元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作者姓名:郭海峰温建军黄敏赵慧霞单位名称:甘肃省平凉华亭东华镇东峡小学联系电话:设计摘要:本次小学数学单元设计的内容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章《观察物体》,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单元设计理念、分析单元教学要素、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流程;具体的《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和评价与反思。本次单元教学设计的目的:通多对整理单元的构思,找准单元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快乐操作中理解知识,学会学习,丰富数学科学学习方式;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时候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能动起来,从而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还课堂给学生,把这种参与的思想渗透在以后的学习中,以便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知识。设计思路: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单元不在被分割,使一个单元内的各个课时计划体现一定的完整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笔者的教学理念将在《观察物体1》这节课体现出来,最后对本次单元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评价,以便对今后的教学具有指导性,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技能。第一部分:单元设计理念、分析单元教学要素、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流程、一、单元设计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设计理念:1、从学生、教师、师生发展三个层面出发,突出数学课堂的完整性和实践性,努力尝试建立和谐人文情怀的数学课堂,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生本课堂理念的践行中做出探索性尝试。2、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快乐的动手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方式,轻松学习数学知识,把这种思想和理念渗透到以后的数学课堂上。3、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住每一节知识之间的紧密的联系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单元整体结构的设计,体现出课时知识与单元整体知识的关联性,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单元教学设计。4、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时候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通过“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师生归纳”的完整过程、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课堂给学生,把这种参与的思想渗透在以后的学习中,以便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真正爱上数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三、单元教学要素:1、数学分析:《观察物体》这一单元是小学五年级教材中尤为重要的一章,是低年级观察图形的延续,在整个小学六年的空间图形知识中最为重要,在小学六年的数学知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以后五年级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打下很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帮助。2、课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用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二是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拼摆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3、教材比较分析:(1)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观察物体(三)”是在原来习题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由原习题新编,增加从看到的平面图形(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的逆向活动。(2)教材例题分析例1: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一方面,通过动手操作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可以摆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同时,在增加小正方体数量的摆法中,进一步体会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也就是保证从正面看有3个小正方形,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进行铺垫。例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有了例1的活动经验,这里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尝试方法。如,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进行摆放,再根据其他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也可以借助表象直接尝试摆出一个立体图形,再验证和调整。通过交流体会,最终的摆法都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所有要摆的立体图形都是组合的小正方体,它们中间是没有分开的,并且都是边对边地拼摆,不涉及错开的情形。如果学生出现分开摆放的情况,可适当说明。另外,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该立体,有时候摆法也不是唯一的。4、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见大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5、重难点分析:重点:(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视角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难点:(1)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中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6、教学方式分析:(1)科学利用教具学具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动手、师生共同参与,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2)突破难点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摆、观察和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答案。(3)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老师通过实物引导,学生利用实物模型,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探究、分析、归纳,最终解决问题。四、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的视角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4、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结合看到的图形形状进行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五、单元教学流程:(本单元可以分为5课时完成单元教学设计):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1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观察物体3(1课时)练习课(2课时)第二部分:《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一、《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第1周第1课时备课人:郭海峰审核人:温建军整理:黄敏赵慧霞课题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目的1.能动手摆出由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2.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推理,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1.借助学具、积木等思考不同的摆法。2.结合实际情况动手摆出物体的形状。设计思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PPT课件若干个同样的正方体学具准备:若干个同样的正方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游戏:动手摆一摆。提出要求:利用手中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2.提出问题:你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摆成上面的立体图形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摆,进一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板书课题)1.拿出学具,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动手摆一摆。2.小组合作,然后汇报摆放方法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二、动手操作,探1.初步感知,观察交流。(1)出示例1(1)。提出要求: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使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2)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集体汇报,相互启发。(4)提问:为什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呢你是怎么想的2.正反映衬,尝试小结。(1)大屏幕展示同学们的各种不同摆法。(2)想一想,你认为只要把这个小正方体摆在哪,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变3.迁移推理(1)出示例1(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3)鼓励学生到前面演示自己的摆法,并说出你觉得1.(1)先动脑思考,有了想法后和同学商量并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哪组找到的方法最多。(2)边摆边互相交流自己这样摆的理由,在教师的巡视下强化摆的方法。(3)拿着自己的学具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摆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4)汇报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想法:可以把第4个小正方体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任意一个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2.观看教师的演示,从中体会同一视图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法。3.(1)先明确要1、让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结论。2、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地观察、分析找出答案。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摆小正方体,从究新知添1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4.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可以有不图,同的摆法。求,再想一想怎么摆。(2)利用手中的学具,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摆一摆。(3)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4.体会老师的小结而得出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会了知识。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完成教材第4页第6题。先独立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自由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加强记忆。教后记二、评价、反思与修改:1、单元教学设计评价:本单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基于四年级学习了从不同的角度视角(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基础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视角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而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观察物体的范围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几何体建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培养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堆放在一起的规则物体,从一个角度观察就很难全部看见,所得到的数学信息将不会得到,与此同时如果这种空间想象力不强,只从几个方向看就很难搞清真实数量。本单元内容正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打好基础。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类似问题。。2、单元教学设计反思:(1)应该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教学具同时应用,理解操作双向进行。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教师运用教具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反复观察实践,从而达到教具、学具,合理促进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结合实际,自制学具。(2)示范和引导双向并重,操作感知和实际理解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认真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同一个形状的物体摆放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借助想象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老师在示范引领中渗透知识讲解,学生在快乐学习中理解知识。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