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學隨筆》電子版第三輯李浴日著lee@leeyuri.org世界兵學社發行目次則名頁數則名頁數中國戰爭的起源1甲骨文上的商代戰爭1甲骨文和金文上的戰事記述2占卜的軍事2八卦的兵法3井田制的軍事性4「寓兵於農」4指南車4談射5談劍5談竹6戰爭的歷史6戰車——騎兵——坦克7由火牛到噴火坦克8孔明的「木牛流馬」8騎兵時代9從火炮說到火力主義9火炮的重要性及其起源9最初使用火器的笑話10古今的火攻10十八般武藝11古代的武器與戰法11古之心理戰11古之巷戰11古之化學戰12論左氏春秋12左傳上的軍紀記述13戰史的重要性13中國戰史的偉大14青年學生應研究戰史14兩大典型戰例15歷史上的射擊名手15歷史上的不朽名將15名將字典上無難字16名將的千古恨16曹劌是一個大戰術家16弦高是一個大軍專家17活用孫子兵法的韓信18機詐的戰術19馬援的「聚土為山」19是軍事家也是文學家19愷撒著書20戰爭與詩人20中國歷代名將年齡籍貫表21泰西青年名將立功表22曾國藩的錯誤23腓特烈大王與拿破崙24織田豐臣時代的陣形戰法24東鄉的運用之妙25偉大的戰術家與兵學家25《兵學隨筆》電子版1/26第三輯李浴日著lee@leeyuri.org世界兵學社發行第三輯中國戰爭的起源中國戰爭的起源,說始於黃帝軒轅之時,那未免過晚了。有遺物可證的,應遠溯於「北京人」時代,這個時代距今約五十萬年。在這個所謂「史前時代」,我們的原始祖宗已知製作石器、骨器及用火,自然在戰爭時所用的武器,亦不外這一類的東西。這個時代的戰爭,是「人與獸爭」,「人與人爭」,自然戰爭的規模很小,時間亦很短,談不到什麼政略戰略及戰術的運用。即不然,中國戰爭的起源,亦應遠溯於「仰韶期」,這個時期約在公元三千五百年前。近年來,考古學家在河南仰韶村的發掘和發現,其所獲得的遺物,有不少石刀、石斧、石戈、石簇等武器,可見在這個時期,我們祖宗已知武裝自衛,及戰爭的不可避免。甲骨文上的商代戰爭商代的戰爭,是銅器戰爭時代芽這個時代的戰爭。因為文獻失傳難得真相。惟一八九九年以來,考古學家在河南殷墟發掘所得的無數片龜甲和獸骨,算是頂可靠的文獻,觀其關於征伐方面的卜辭,可以曉得商代戰爭有如下的真相﹕(一)商代對外戰爭,用兵至多不過三千人或五千人戶,如卜辭有:「庚子卜賓貞勿登人三千乎呂方弗受有祐」。及「丁酉卜□貞今春王□人五千□□方」等記載。俘虜一次殺有二千人以上者,如「八日辛亥允戈伐二千六百五十六人」。(二)出征有遠至三四十天的路程,目的地為「上……」(疑為浙江「上虞」)此為某考古學家親口告訴我,這是由「四片復元」的甲骨文上發現出來。詳見郭著:「卜辭通纂」一書。(三)戰爭生所使用的武器有刀、弓、彈、笰、戈、鉞、…、箙等,足見當時武器已相當複雜,鑄兵手工業已相當進步。戰爭的用象,雖未見有此類記載。但卜辭上卻刻有「象」字。惟據「呂氏春秋」一書則有:「殷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以師逐之,至於江南為三象,以彰其德。」特錄於此,以供參考。《兵學隨筆》電子版2/26第三輯李浴日著lee@leeyuri.org世界兵學社發行(四)戰爭所獲俘虜,除殺戮及供祭祀的犧牲外,還有用為奴隸。卜辭上有奴、奚,臣、僕等字,均為奴隸之稱,奴隸除供勞作外,亦有使用於戰爭上如:「乎(呼)多臣伐呂方」。以上的研究,只是根據出土的甲骨文,我想一定還有許多未出土或年久湮滅的甲骨文關於這方面的記載。所以我們不能武斷這就是商代戰爭的全豹,或代表的內容。真的,我們為發展到一個高度的研究,還要俟諸異日。甲骨文和金文上的戰爭記述「祀」與「戎」是中國古代政府的大事。所以關於戰事的記載,當時就設有史官,專司其事。惟因當時沒有紙和筆,而刻於甲骨上,或鐫於鐘鼎上,每成一字,就得花個半天工夫,其困難如此,自然也只能作極簡略的記述而已。在甲骨文上,關於戰事的記載,除見於上篇外,在這裏我還舉出一些例子﹕在齊…佳王來正人方。正人方在雇彝。王使人正人方於候喜圖永。王軍北羌伐。貞:軍羌。王口次,令五族伐羌。王值伐土方。等等,至見於周代金文,即鐫於彝器上的戰事,較刻於甲骨上的為詳,且錄兩篇如下:[小孟鼎]唯八月既望,辰在□□味…,三左三右多君人服酉。明,王各周廟。□□□,賓□邦賓…其服旅,東鄉。孟以多旂佩□□□□□□□□「執」二人,隻(獲…)聝,孚人萬三千八十八人。孚(馬)□□匹,孚車□兩,孚牛□百□□牛,羊廿八羊,孟□□□□□□□□□我□,執…一人,隻(獲)聝卅七聝,(孚人)□□□(人),孚馬□匹,孚車百□兩。[虢季子白盤]不…子…,(壯)武於戎工(功),經…四方。博伐……,于洛之陽,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趄之子白,獻彧(馘)於王。王九加子白義。王各(格)周廟。宜…爰鄉。王曰白伯父,孔顯有光。王賜乘馬,是用左(佐)王,賜用弓彤。爾矢其央,賜用戎,用正(征)…(蠻)方。占卜的軍事《兵學隨筆》電子版3/26第三輯李浴日著lee@leeyuri.org世界兵學社發行在神權支配的中國古代,所有征伐,莫不取決於占卜,正如司馬遷史記龜蓍列傳說:「戰伐攻擊,推兵求勝,各信其神,以知來事。」一般占卜所用的工具為草木、金石、龜甲,獸骨等物,而占卜戰爭,根據殷墟出土的遺物來看,以獸骨(胛骨)居多,其法將胛骨鑽鑿之後,灼之以火,表面即現出橫直兩坼,用憑橫坼的形狀(兆紋)以決定所疑之事,即戰爭是否有利,是否必勝。此可見古人軍事智識的幼稚,即他們不憑軍事學識經驗及情報來決定興師動眾,乃乞靈於鬼神,今日看之,真是可笑!但我想:這或許是古代聰明的統帥欲藉此以加強征伐的決心及必勝的信念,亦未可知。這個占卜軍事時代的實例,除見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以外,至於易經的蒙、師、泰、謙、後、離等卦上亦有不少例子,原來易經也是古代一部卜筮的書。不待說,這是一種反科學的的軍事思想與行為,欲憑此而決定戰爭的可否發動與勝負,必生惡果無疑。所以一到春秋時代便有人高揭反對之旗了,這是誰呢?孫武子在他兵法十三篇上說﹕「禁祥去疑」。又說:「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于此,可見孫子是反對占卜的軍事,而自成為一個「摩登的科學軍事家」了。八卦的兵法中國的兵法,我想﹕應以伏羲氏發明的八卦為起源。伏羲氏是古代一個天縱聖明的民族領袖,他在那個洪荒的時代,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又觀鳥獸之文,與天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乃作八卦,雖說於實際生活上,僅為捕魚,如繫辭說「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魚。」惟據考古家的推斷,伏羲之時,為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距今約五千多年,此時已有戰爭,那麼伏羲氏亦已將其原理使用於戰爭上。易經的「師卦」(☷☵)為真講兵法的一卦,坤上坎下,正如「伏羲師卦陣記」(載明代兵學家茅元儀輯「武備志」一書)上說﹕「坤者順也、靜也。坎者險也,不可測也。或靜或不可測,奇正在其中矣。」又說﹕「後世兵書之繁,不如師卦之約。」至繫辭上所說﹕「重門擊析,以待暴客,蓋取諸豫(☳☶),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前者主守,後者主攻,均有待推演易理以為制勝之方。又,中國歷代名將如姜太公、孫武子(孫子的奇正即淵源于陰陽的易理)、張子房、諸葛亮(如八陣圖)、李衛公(如六花陣)、劉伯溫等,莫不精通易理,演為兵法。近閱明將俞大猷傳,其中記載﹕「俞聞趙本學以易推衍兵家奇正虛實之權,復從受其業。」(趙本學演易陣法、詳見茅元儀輯「武備志」一書)益足信中國兵法的起源,應遠溯於八卦了。八卦是說明宇宙一切的根本原理。乾(☰)坤(☷)兩卦是八卦的父母,一為陽,一為陰,用於戰爭上,可以說一為陽性戰法,一為陰性戰法,或一為剛性戰法(正兵戰),一為柔性戰法(奇兵戰)。至於☱兌卦,☲離卦,☳震卦,☴巽卦,《兵學隨筆》電子版4/26第三輯李浴日著lee@leeyuri.org世界兵學社發行☵坎卦,☶艮卦均生於乾坤兩卦,又可重為六十四卦,以至無數卦,(近據友人說﹕某豫言家藏有一部祕本的易經,係將八卦推演為三萬餘卦,用之可推知宇宙間任何事情,極為神妙)。要之,八卦之理為變化(易),兵法之理亦為變化,即由奇正的戰法,生出種種戰法,以應付千變萬化的戰勢,即「以萬變應萬變」,不是「以不變應萬變」。正如孫子說﹕「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八卦的道理,真是高深奧妙,非下苦工不易了解,更不易運用。可怪得很,在過去抗戰上,尚未見有將領推演使用。我於研究之餘,認為乾卦之形(☰)在攻勢作戰上可以推演為「分進合擊」或(循環戰法),守勢作戰上為「縱深配備」。坤卦之形(☷),在攻勢作戰上,可以推演為「兩翼包圍」或「鉗形戰術」,守勢作戰上為「袋形戰術」。其餘各卦,亦可分別推演為各種各樣戰法,姑錄於此。以就正讀者。他日有暇,容當逐一繪圖,並引戰例以證明之。井田制的軍事性曩讀現代兵學家蔣百里的文選,記得說﹕「古時的中國民族,當他走入農業經濟時代,就遇著游牧民族的壓迫,可是他能應用治水術,編成方陣形的農田(即井田),以拒絕騎兵及戰車的突擊。這一個方陣,成為一個昀小的抵抗單位,同時又成為共同勞作的經濟團體。所以中國古代軍制,即包含於農制之中。」一般人多謂為蔣氏的新發現,其實古人早經指出了。前閱張九齡「千秋金鑑」一書,已見有這樣的論述。頃讀清人撰「論海防」一文,其中亦有說﹕「井田之法,非獨為均田制祿而已,蓋所以陰寓設險守國之意,故中原平衍,設立許多溝澮,許多阡陌,使車不得方其軌,騎不得騁其足,豈非寓至險於大順之中者乎?觀晉卻克欲使齊人盡東畝以便戎車,吳玠在蜀,於天水軍作地網以阻金兵之騎,於此可以驗之也,兵法始於黃帝,而井田亦始於黃帝,八陣圖亦出於井田,公田即中軍也,私田八家即八陣也。」「寓兵於農」中國古代「寓兵於農」,現代還是要「寓兵於農」。管子一書說﹕「善農具當器械,耕農當攻戰,推引銚耨,以當劍戟,被簑以當鎧鎒,菹笠以當盾櫓。故耕器具則戰器備,農事習則攻戰巧矣。」這是古代寓兵於農的證據。不過,到了現代則變為欲建設強大的裝甲部隊,非先把一國的農業改變為「農業機械化」不可。農業機械化的結果,到了戰時,製造耕田汽車的工廠,立即可改變為製造坦克工廠,耕田的農夫立即可召集編練為精良的戰車兵,於是戰具與兵源均不成問題,自可建立強大的裝甲部隊。中國今後的建軍,還是要努力恢復古代「寓兵於農」的精神!指南車《兵學隨筆》電子版5/26第三輯李浴日著lee@leeyuri.org世界兵學社發行在黃帝討伐蚩尤的戰爭中,傳說黃帝曾發明「指南車」以克服蚩尤所作雲霧以迷他去向的困難,倘若這是事實的活,則指南針的軍用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可是根據近代考古家的證明﹕利用磁石指南針始於戰國末年,而利用機械的指南車,始於後漢初葉。所以史家認為黃帝生於石器時代,尚無銅器鐵器,豈懂得磁鐵的利用?有人說﹕指南針的傳說,固為後人的假託,但其作用在指示黃帝以後的子孫們要向南發展和開拓,亦非無理。要之,指南車或指南針是中國古代的發明,又常用於軍事上,無可否認。至於歐人的製用指南針,乃十四世紀以降的事,其法係傳自中國。現代軍事不管怎樣進步,但指南針仍為軍人的必攜品。談射射事在中國古代,並非專為戰陣,且為德行的一門。正如古人說﹕「射以觀德」。在周代,其事屬於大樂正,其政隸於大宗伯。凡子弟入學者,必須施以「射」的教育。所以孔子列「射」為六藝之一,以此正其心,練其身。這是中國的國粹,可惜今已束之高閣了。但我在扶桑讀兵時,卻見日人仍在普遍習射,其射箭場遍於全國。我為好奇心所驅使,每往玩習。不待說,這是日人寓戰時射擊於平時射箭,既好玩又省錢,藉此養成火器的優秀狙擊手。所以日兵在過去太平洋戰場上,其行動雖為美軍深惡痛絕,而射擊技術,卻博得美軍的好評。反觀我們呢?今日連古人寓教練水兵於龍舟競渡,也僅視為一種遊戲而已,真是可嘆!談劍提起歷史上的名劍--「干將莫邪」,即吳王命干將莫邪夫婦所鑄的名劍,就令人想到中國在春秋戰國之時的冶鐵術,鑄兵術已很進步了。可惜這個進步沒有形成為科學,僅是一種秘訣,於于將莫邪夫婦死後,也便失傳了。根據考古家的考證﹕三代所用的武器,夏為新石器時代,商為銅器及青銅器時代,周為青銅器及鐵器時代。那麼這由銅鐵鑄成的利劍--「干將莫邪」的出現於戰國時代,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