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到宋代,迎来了又一个颠峰时期,缤纷灿烂的宋词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今天,我在这里采撷其中的一朵,和各位评委老师一起来探讨如何在课堂上释放它的芬芳。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新课程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醉花阴》。首先,我们说教材,说学情。《醉花阴》所在单元选取的是宋词作为我们的教学对象,而李清照笔下的词:婉约凄切、细腻纤巧,给词坛洒下一阵旖旎芬芳。《醉花阴》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借重阳节这天女词人独自赏花饮酒的生活片段,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由于学生在必修一中学习了现代诗歌,必修二中品析了建安风骨,必修三中领略了唐诗风采,所以对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已有一定了解,这个阶段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结合知人论世的内涵,结合炼字炼词的精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把握诗歌语言风格的教学内容已经完全可以落实了。依据上述分析,结合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讲解,了解作者生平,为学生塑造一个深情润泽的词人。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意象,领悟诗歌耐人寻味的情感。3、通过质疑,探究“瘦”字在词中的表达效果,巩固对李清照的婉约词风的认识。三个教学目标中,以“品味意象、领悟情感”为重点,“分析“瘦”字在词中的表达效果,巩固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将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里使用的第一个教学方法就是诵读法。词本是用来配乐歌唱的,宋词教学更应重视体现语言的音乐美与情感的熏陶。要做到这两点,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诵读。除此,教师还应致力于‘导’。导的第一要法是“问”,教师应提出有效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助的环境中进行问题探究,循序渐进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导的第二要法是“点”,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学生进行启发。最后,教师还应当注重课堂归纳与小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我将做出如下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步,趣味入题。我首先采用了清代尹世珍《琅环记》中的一则小故事作为导入,故事中的赵明诚爱上了少年便有诗名的李清照,于是编了一则字谜说与父亲赵挺之,谜底正是“词女之夫”四个字,因而成就了一段幸福姻缘。通过这段导入,学生很快就被故事中的李清照产生好奇心。趁此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李清照早期词作《一剪梅》和其晚期词作《武陵春》来感受女词人前后期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介绍,与学生一起破解本课知人论世的教学目标,体会李清照词中“愁”字的内涵。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李清照前期作品中的“愁”是因思念引发的“闲愁”,而后期作品中的“愁”却是复杂而深沉的“国愁家恨”。第二步,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进入正式的诵读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塑造词人的形象,感悟诗词情感。课文朗读可分多种形式,尽量让学生人人参与,朗读本身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初读——读基调。这一部分的诵读可先由教师配乐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情景,再由学生自由诵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初步把握诗词情感基调的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范读中的音调与作者情感间的关系,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结合知人论世的内涵,让学生自己判断词中的“愁”是词人哪一时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又是通过怎样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判断《醉花阴》里的愁属于思念丈夫的“闲愁”而这种“闲愁”是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再读——读意象。既然词中的“闲愁”是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的,那必然要言他物。这时组织学生进行齐读,要求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借以抒发情感的意象。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出薄雾、浓云、西风、黄花等词中意象,引导学生结合已学诗歌分析意象特点,展开想象,进而解析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词人情感的?教师可适当点拨学生,比如说到“黄花”这个意象时,可从外形特征进行分析,黄色的菊花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可从内在品格进行分析,菊花的传统品格也酷似作者清高淡薄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丈夫离开而倍感孤独的内心情感。还可从意象色调上进行分析,“黄花”这个意象从视觉上点出了花的颜色,黄色的花朵不似红花那般有张力,它给人以柔弱之感,黄色也是秋的颜色,渲染秋意增添萧瑟之感,烘托出词人因相思而凄凉的内心。三读——读情感这一阶段可以由学生分组朗读,最后由小组派代表进行范读,比比看哪一个小组读得最好,小组间进行评比分析。结合刚才对意象的分析,最好能读出李清照委婉凄切的相思之愁。以上,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与反复的诵读完成本课教学的重点。四读——读风格在理解词中情感的前提下,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感悟李清照词“婉约”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分小组探讨最后一句中,词人写菊花写人,却不写花的清幽人的憔悴,而是用一个“瘦”字对这两个意象进行比较,这样的形容有什么妙处?探讨结束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小组讨论的结论,教师可适当点拨,比如,这个瘦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词中的“愁”和“瘦”是什么关系?这个“瘦”分别有哪些内涵和发挥?李清照有个别称叫“李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其中一句就是本课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瘦”字出发,让学生分析李清照词所具有的艺术特点。比如,从这个“瘦”字我们读出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李清照词怎样的艺术风格?运用小组探究与教师点拨的方法,突破本课的难点。四读有效进行后,在学生学会运用意象分析把握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当堂可以出一些高考意象情感分析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有效巩固本课学习的结果。最后,让学生用背诵的方式来结束课堂,以读起始,以读收结。诵出对《醉花阴》的理解,诵出对李清照的敬意,诵出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厚爱。(说课小结)这一课型设计主要以诵读感受为主,互动探究为辅,在知人论世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而过渡到通过意象的解析深入剖析词人的情感,学习李清照词“婉约凄切,细腻纤巧”的艺术特点。并且将所学付诸实践,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堂课的课堂设计介绍到此结束,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