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7第一节:德育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德育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新视阈第二节:德育研究新视阈2020/8/7哲学即爱智慧,始于惊讶哲学的功能:(一)超越局限,提升境界。(二)启迪智慧,丰富人生。(三)改良精神,升华灵魂。一、德育的哲学基础第一节德育的理论基础2020/8/7德育与哲学的关系德育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不同的哲学流派还影响德育观。但是,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性的科学;而德育则是以道德现象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和实践。(1)哲学的解读性价值有利于不断深化对德育的认识,不断接近德育的本质。(2)德育的批评性价值有助于对德育进行前提下反思,推动德育研究和创新。。哲学之于德育的价值2020/8/7(3)哲学的导向性价值有助于廓清德育未来宏观发展走向,引领德育走上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轨道。(4)哲学的方法论价值给予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方法论突破,为德育的根本性变革提供可能2020/8/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问题的一门科学,阐明人从出生到死亡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以及个人与他人不同的独特人格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人格等心理特征。二、德育的心理学基础(一)从德育视角考察:德育注重对心理学成果的吸收。(二)从心理学视角考察:心理学家致力于品德发展的研究(人格心理学)。德育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之于德育的价值(一)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德育不断提供理论支撑,是德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二)心理学为德育不断提供新的研究课题,是德育研究深化拓展的重要动力。2020/8/7一、公民教育与德育第二节德育研究的新视阈(一)公民——臣民——人民的关系?公民是不从属于他人的具有自由、独立、平等人格的自然人。臣民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人民则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概念。2020/8/71.公民教育提升了德育的品格,使德育具有主体性意识。2.德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使公民教育具备现实可能性。(二)公民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三)公民教育对德育的影响及启示1.公民教育是对传统德育的重要补充,应重视和深化对公民教育的研究。2.公民教育实践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德育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促进了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协调发展。二、生命教育与德育(一)生命教育提出的背景及内涵1.背景:当前的教育注重应试化、工具化,抑制学生个体的生命,自杀实践频频发生。2.生命教育内涵:是对知识性、工具性教育的反思和超越,站在提升和完善生命的高度和视角重新审视生命、人、教育,主张教育要认识生命、关爱生命、提升生命和完善生命。(二)生命与德育的关系1.冲突与对抗:德育远离生命本质,失去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以前)2.共生与和谐:以自然生命健康发展为基础,不断追求意义的提升、价值的拓展、信仰的坚定和生命的完善。(三)生命教育对德育的影响和启示1.汲取生命教育的研究成果,树立生命化德育理念,使德育真正成为关心、呵护、提升、完善生命的事业。2.借鉴生命教育的实践经验,构建生命化德育模式,推动生命化德育在实践中的积极有效开展。三、情感教育与德育1.背景:当前的德育研究和德育实践往往忽视情感的作用,使德育变得既不可信也不可爱,导致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2.内涵:情感教育要求人的话语、行为习惯变成内心的感受以及动机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于生命之外的东西。(一)生命教育提出的背景及内涵(二)情感与德育的关系1.情感与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行道而得之于心谓之德”。2.德育不能缺乏情感,德育情感是一个人道德发展的基石。(三)情感对德育的影响与启示1.德育研究应该关注情感,重视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对德性生成的作用与意义。2.在实践中融入情感,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提升德育实践的情感内涵。四、信仰教育与德育(一)何谓信仰?信仰是主体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信赖和执着追求。(二)信仰教育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人的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欲望都被激发出来,人们在享受的快乐和幸福的物质财富带来时候,遗忘了人之为人的精神家园,常常感到无助和失落。(三)信仰之于德育的整合、提升价值1.德育行为本身因信仰系统的存在而变得神圣起来,提升现实仍的境界和心理感受。2.人格形象上的提升,所有的信仰都会产生相应的理想人格。五、生活德育(一)生活德育提出的悲剧及内涵1.背景:生活德育是对知性德育的批评基础上产生的,批评知性德育因割裂生活与德育的关系,使德育实效性低。2.内涵:德育的目标指向为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进行德育。(二)德育与生活的关系1.德育源于生活。2.德育是为了让人更好的活。3.道德教育只能在生活中。4.道德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可能的生活”(三)生活德育的影响与启示1.深化对德育本质的认识。2.直接有效地影响了德育实践。3.进一步明晰了德育生活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