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诗词三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中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清新、飘逸。李白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两次从政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为之奋斗一生,可以用屈原的名句来形容他,“虽九死而其犹未悔”。作者简介“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最后被“赐金还山”,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愤而写了这组诗。创作背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李白朗读训练行路难(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诵读文本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路过太阳旁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全诗理解句子理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珍羞: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问:“停”“投”“拔”“顾”,这些动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呢?赏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抑郁不舒的心情。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赏析:这是诗人的想象。想想自己离开长安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抒写世路的艰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空闲的时候;忽复:忽然又;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赏析:姜尚(姜太公),九十岁在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后被重用,助周灭商;伊尹,受命于商汤助商灭夏之前,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用典,借古人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愿望: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朝廷任用,施展才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名句探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一直顺利的风。会:副词,“一定、必然”的意思。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云帆:高高的帆。济:渡。赏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写作特色1.运用象征手法,不但增强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更富感染性,更耐人寻味,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比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的仕途艰险、受阻,表明了理想难以实现的现状。2.综合运用夸张、想象、比喻、用典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的运用,揭示了诗人悲愤难抑,仍期待从政,最终坚信理想必会实现的情感变化。3.叙事开篇,联想过渡,结尾直接抒情,一气呵成。课堂小结本诗抒发了诗人因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行路难忧愁清酒珍羞停杯投箸冰塞川雪满山希望垂钓碧溪上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只挂云帆现实理想坚信理想能够得以实现行路难李白文章结构拓展延伸试从古诗词中找出蕴含乐观积极精神的句子。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2.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3.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变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被贬到外地做官长达二十多年。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听读诗歌·感受诗情整体感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乐天扬州题解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种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感叹遭际精读文本诗歌赏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被朝廷抛弃置放在那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辛酸怅惘意志坚定襟怀豁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辛酸,愤懑不平特点: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回乡所见: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心情: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黜的诗人自己,“千帆”、“万木”则比喻那些在他贬黜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本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同时其中又包含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名句探究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万棵树竞相争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1)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2)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1.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写作特色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旧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突然振起,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显示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而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写作特色•2.用典恰当,寓理深刻•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颔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遭贬的悲痛心情和岁月蹉跎的感慨,这两句用典,含义十分丰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之中,表明自己对未来任然充满信心。课堂小结作者借酒作诗答谢友人,表明自己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文章结构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弃置身”愤激之情颔联: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感叹之情颈联:千古名句。“沉舟”“病树”自比之意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之慨水调歌头词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què文体常识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成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山川胜迹、农舍风光、报国壮志等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文集》等。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