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二、单选题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有企业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A.市场失灵B.边际效益递减C.外部效应D.免费搭车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A.产量增大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6.外部效应是指:()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A.竞争性产品B.垄断性产品C.私人产品D.公共产品8.公共物品是指:()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9.混合物品是指:()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A.社会公共需要B.私人需要C.混合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C.政治权力的滥用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14.寻租是指:()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C.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公平分配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17.财政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A.人类B.社会C.国家D.经济活动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资源配置B.供求关系C.公平分配D.价格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A.政府B.计划C.市场D.宏观调控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B.劳动力结构问题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D.经济效益问题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A.财政收支平衡B.国际收支平2衡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充分就业三、多选题1.市场效率的前提条件是:()A.自由竞争B.完备的信息C.存在外部效应D.政府干预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A.垄断B.信息不充分C.公共产品D.社会分配不公E.宏观经济波动3.下列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是:()A.路灯照明B.煤汽管道泄漏C.农业新品种开发形成的粮食增产D.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及原子能的应用5.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物品具有:()A.非竞争性B.非盈利性C非排他性D.强制性E.无偿性6.公共需要的特征有:()A.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汇总B.公共需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C.一个社会成员在享用公共需要时,不排斥他人享用D.享用社会公共需要时无须付费E.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最终来自于剩余产品7.寻租行为的表现有:()A.官员受贿B.决策失误C.以权谋私D.办事效率低E.权钱交易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应该是:()A.提供公共产品B.决定社会资源配置C.弥补市场缺陷D.决定平均收益水平E.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9.财政的基本特征有:()A.公共性B.国有性C.强制性D.非直接偿还性E.阶级性10.财政的职能有:()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稳定发展D.效率最大化E.增加财政收入11.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包括:()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E.完全竞争四、判断题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错)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错)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对)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对)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错)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对)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错)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对)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错)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A.市场B.政府C.企业D.社会组织3.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B.垄断性国有企业C.大中型国有企业D.小型国有企业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A.按劳分配B.按资分配C.按权力分配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3财政措施是:()A.税收B.国债C.财政投资D.转移支付制度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B.征税成本最小化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C.文化教育项目D.公共事业项目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A.经济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C.公共事业项目D.基础设施项目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A.平均成本定价法B.边际成本定价法C.二部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三、多项选择题1.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A.纯公共物品B.大众物品C.混合物品D.剩余物品E.计划物品2.公共物品可的提供方式可采取哪几种:()A.政府生产,政府提供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提供)C.政府生产,私人提供D.私人生产,私人提供E.政府生产,一部分由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一部分由市场提供(交费使用)3.对国有企业改革,可供选择的合理模式有:()A.完全采用市场化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对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采用国有国营模式C.对垄断性国有企业,采用国家所有,国家控股模式D.对竞争性大中型国有企业,采用公司制模式E.对小型国有企业,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模式4.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A.成本-效益选择法B.最低费用法C.公共定价法D.量本利分析法E.成本比价法5.公共定价法包括:()A.平均成本定价法B.二部定价法C.边际成本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E.投资分配定价法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二、单选题1.扩大再生产是指:()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A.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C.生产性支出D.非生产性支出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A.不断扩大B.日渐萎缩C.基本不变D.无规则波动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瓦格纳B.皮科克C.马斯格雷夫D.拉弗三、多选题41.按财政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A.经济建设费B.社会文教费C.国防费D.行政管理费E.其他支出2.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D.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E.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3.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A.积累支出B.消费支出C.补偿支出D.购买支出E.转移支出5.从不同角度说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有:()A.瓦格纳法则B.皮科克的替代效应C.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D.拉弗曲线E.相机决择6.影响财政收支规模变动的因素有:()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体制C.政治稳定与否D.人口状况E.自然地理条件四、判断题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错)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对)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错)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错)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错()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第四章购买性支出。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救济支出D.财政补贴2.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救济支出D.财政补贴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社会保障支出D.转移性支出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A.积累支出B消费支出C补偿支出D.投资支出5.教育需求是:()A.私人需求B.团体需求C.纯公共需求D.准公共需求6。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投资B.消费C.生产D.流通7.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的增长倍数被称作:()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C.流动性偏好上升D.乘数作用8.加速原理是指:()A.投资变化所引起的收入变化B.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投资变化C.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D.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