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小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重要概念1、实物货币:是指作为货币,其价值与其作为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2、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3、价值尺度: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4、货币购买力:即价格的倒数。价格高,货币购买力低。5、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及其组织形式6、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是国家承认的、基本的通货;贵金属制造;辅币:一个货币单位以下的辅助货币;贱金属制造。7、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8、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9、有限法偿:主要对辅币规定的。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10、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书:铸造重量轻、成色低的铸币是古代货币流通中反复发生的行为。当劣币出现与流通之中时,人们会把足值货币收存起来。)二、复习思考题1、货币形态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货币的形态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2.现代信用货币的主要形态=现金通货(现钞和金属辅币)+银行存款(其与实物货币的主要区别是:作为商品的价值<作为货币的价值)。3.货币形式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商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到抽象符号(纸币、支票和银行卡等)的变化过程。货币形态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货币形式2、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货币单位•最早的货币单位与衡量货币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单位相同(如头、匹、斤)。•后来,价格单位与自然单位逐渐分离:一是货币单位采用了另外的名称;二是货币单位仍然沿用重量单位,但实际含有的重量已与名称完全脱节。•当今各国的货币单位:习惯是国家名称后加上元,如美元、欧元······•我国比较特殊的的货币单位:“人民币元(¥)”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购买和支付手段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购买)货币的出现,使得直接的物物交换被分解为“卖出”和“买进”两个过程,它发挥了交换中介的职能。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持续过程被称之为“商品流通”。而其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被称为“购买手段”或“交易媒介”。支付手段源于赊买赊卖是流通手段在时间上的进一步延伸,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独立于流通过程)。虽源于赊买赊卖,但已扩展倒商品流通之外(如工资、租金等的支付)。流通中的货币和货币需求——M=PQ/V或MV=PQ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金属货币流通下储藏金银是积累和储存价值的典型形式现代信用货币(纸币)流通下现代信用纸币流通下,积累和储存价值的形式除储藏金银外,还较多的采取银行存款和储蓄的方式来积累和保存价值。但需注意的是:该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货币购买力稳定。否则,即便是法定货币也会丧失其职能地位。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计价和支付(世界货币)3、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各国货币制度由哪些要素构成?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及其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有秩序的、稳定的,从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客观条件的货币制度,是各个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现代货币制度的构成包括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以及货币偿付能力的规定等几方面内容。币材的确定:是传统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币财的选择决定货币制度的类型。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的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从自然单位和重量单位到与其相脱离货币单位的值铸币流通时未与黄金脱离联系的不兑现货币(信用货币)流通时黄金非货币化(20世纪70年代)之后货币的铸造发行从分散(自由铸造制度)逐步走向集中,最后形成垄断。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主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是国家承认的、基本的通货;贵金属制造。辅币:一个货币单位以下(一个货币单位之后的小数--1/10或1/100)的辅助货币;贱金属制造。对钞票和存款货币的管理货币偿付能力规定——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金属货币流通下:本位币的无限法偿、辅币的有限法偿现代纸币流通下:法定货币(括本位币和辅币)的无限法偿和流通中其它信用工具的有限法偿。4、什么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九章出现但并未作为重点,可能不会考)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选择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包括银行券、铸币、存款货币等。信用货币最显著的特征是作为商品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相同的。信用货币具有以下特征:⒈是货币的价值符号;⒉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⒊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⒋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控制和管理。第二章信用一、重要概念1、信用:道德范畴是指守信诚信;经济范畴(经济学上的信用)是指借贷行为,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预收或预付等形式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买卖活动。3、银行信用: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4、国家信用:也称为政府信用,一般是指政府作为债务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其所发债券称为“国债或公债”。5、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6、FDI(国外直接投资):一国资本直接投资于另一国企业,成为企业所有者或享有部分所有权的一种资本流动形式。二、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信用?其有何特点?答:信用:道德范畴是指守信诚信;经济范畴(经济学上的信用)是指借贷行为,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特点:偿还性;支付利息。2、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答: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整个经济生活。3、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答:银行信用优于商业信用信用:方向不受限制,信用范围广泛;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补充4、什么是消费信用?其有何作用?答: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它主要与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有关,如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信用的作用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5、什么是商业信用?其有何作用?答: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预收或预付等形式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买卖活动的信用。作用——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章利率一、重要概念1、收益的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也不是一笔实实在在的资本存在,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计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投入)。2、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决定的含义是: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它利率也因此而变化)。3、无风险利率:利率构成中的补偿机会成本部分,投资理论中通常用无风险利率来表示。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或剔除了物价变化因素的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包含了补偿对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风险的利率。5、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市场机制下可以自由变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官定(或官方)利率——是指管制机制下,由监管当局确定的利率。6、现值与终值:终值——任何一笔货币金额,不论将作怎样的运用,甚至还没有考虑将作怎样的运用,都可以根据(现在的)利率计算出在未来的某一时点上的金额(本利和)。现值(又称折现值)——(按照收益资本化的原理),如果知道在未来某一时点上有一定金额的货币,只要把它看作是那一时点上的本利和,就可按照现行的利率计算出要能取得这样金额的本利和,在现在所需投入多少本金。通俗说,现值是终值的逆算。7、利率管制:是指货币当局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线。8、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即期利率——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示的利率。远期利率——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二、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复利反映了利息的本质特征?答:(1)利息的存在表明社会承认资本依其所有权可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2)只要承认利息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按期结出的利息自应属于贷出者所有,并可作为资本继续带出;(3)因而复利的计算方法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经济现实的计算利息的观念。2、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的核心思想答:“利息来源于利润,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故利率变化的范围(或波动的幅度)在0和利润率P(平均利润率P)之间;在一定限度内,利率变化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即市场借贷资本的供求对比状况),也取决于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等因素。3、简述“实际利率理论”的主要思想答: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边际投资倾向;节约——边际储蓄倾向)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其中,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负相关),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正相关)。4、简述凯恩斯“流动偏好论”关于利率决定的主要思想答: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的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5、简述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答:客观上——市场经济体制;主观上——企业要具有自主决策权6、论述利率水平的决定答:一、各种理论观点(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的核心思想:“利息来源于利润,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故利率变化的范围(或波动的幅度)在0和利润率P(平均利润率P)之间;在一定限度内,利率变化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即市场借贷资本的供求对比状况),也取决于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等因素。(2)“实际利率理论”的主要思想: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边际投资倾向;节约——边际储蓄倾向)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其中,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负相关),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正相关)。(3)凯恩斯“流动偏好论”关于利率决定的主要思想: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的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4)IS曲线表示当商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负相关;LM曲线表示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正相关。主要观点:一般均衡同时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在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只有一个利率与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可同时满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二、综合来看,决定利率的核心因素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对比情况,而借贷资本的供求又受制于各经济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在各自行为动机驱使下的经济行为。此外,它还受制于利率风险、利率管制、通货膨胀预期及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第四章外汇与汇率一、重要概念1.外汇:2.外汇管理与外汇管制:外汇管理——指政府对外汇的收、支、存、兑所进行的一种管理。外汇管制——指政府对于公民、企业,乃至于政府机关取得、支用、携带、保管外汇等行为严格加以限制。3.汇率:两国货币之间折算的比率。由于一般是以一国货币的单位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故又称为汇价。4.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固定汇率——两国货币的比价保持稳定、基本不变,当局有义务维持汇价的稳定。如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相对于固定汇率,浮动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比价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对汇价波动不加限制。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汇率制度。5.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货币的对内价值——是指一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当于物价指数的倒数。货币的对外价值——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即汇价。6.汇率风险:指汇率变化给交易双方带来损失(或盈利)。包括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风险和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