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货币银行学名词简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货币银行学之名词解释和简述题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2002)(2007)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分为:M0:流通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3、流动性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二、简述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2002)(2009)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外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费雪方程式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剑桥方程式为:M=kPY,其中,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2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剑桥方程式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d/P=f(YP,ω;rm,rb,re,1/P·dP/dt;u)弗里德曼认为:(1)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利率变化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2)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的。(3)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因此货币需求是稳定的。由以上三点得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要保证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据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单一规则”货币供给政策。第二章利率理论一、名词解释1、收益的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B=P×r(B为收益,P为本金,r为利率)。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3名义利率是指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写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3、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4、利率与收益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收益率是指持有金融工具所取得的收益与本金的比率。5、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长期利率。二、简述题1、简要说明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2004)古典利率理论内容为: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利率是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2、简要说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可贷资金理论内容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和短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投资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下降或上升;反之,在可贷资金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随可贷资金的需求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上升或下降。4可贷资金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利率决定的因素而必须考虑。3、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2004)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由凯恩斯提出的,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是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名词解释1、菲利普斯曲线(西经名词103)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2、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3、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指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4、强制储蓄效应是指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导致货币增发、物价上涨,公众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均随物价上涨而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这就是强制储蓄效应。5、收入分配效应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6、滞涨是指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伴随,即高的失业率与高的通货膨胀率相伴随的经济现象。7、资产结构调整效应5也称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值有升有降的现象。二、简述题1、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增加而形成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为货币的过量发行。治理对策:(1)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抽紧银根或紧缩银根;(2)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3)面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增加有效供给也是治理之途。有些国家采取的“供给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2、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其成因主要为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治理对策:针对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可采取紧缩性收入政策;针对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可采取价格政策,如制定反托拉斯法。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一、名词解释1、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2、资产证券化(2002)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3、最终贷款人是指支持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6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崩溃的“人”,这个人就是中央银行。4、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5、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甚至可以经营全面的证券业务。二、简述题1、简述商业银行的作用。(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3)将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和积蓄转化为资本;(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2、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1)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自有资本包括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未分配的利润。外来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发行中长期金融证券等。后者是资金主要来源。(2)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3、简要说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两种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职能分工型银行,其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从事相关业务,职能分工型模式也称为分业经营或7分业监管模式。(2)全能型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是指在经营各类银行业务的同时,亦可经营证券、保险等业务,全能型模式也称为混业经营或混业经营监管模式。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经营日趋全能化、综合化,并向混合经营方向发展。第五章金融市场一、名词解释1、金融工具又称金融资产,是一种能够证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以及价格的书面文件,对于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意义。2、货币市场是指一年和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有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子市场。3、资本市场是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有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4、远期(2007)是指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5、期货是指在远期合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买卖合约,即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在交易所集中交易,并由交易所保证合约的履行。6、互换是指一种双方约定在一段时间内彼此相互交换现金的金融交易。互换协议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7、期权是指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期内,期权的买方有权按照约定的8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或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的协议。二、简述题1、简要分析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风险投资的投资过程大致分五个步骤:(1)交易发起。即风险资本家获知潜在的投资机会。(2)筛选投资机会。即在众多的潜在投资机会中初选出小部分作进一步分析。(3)评价。即对选定项目的潜在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4)交易设计。包括确定投资的数量、形式和价格等(5)投资后管理。关键是将企业带入资本市场运作以顺利实现必要的兼并收购和发行上市。2、简述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风险与收益是进行任何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一对矛盾,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所有收益都是要经过风险来调整的。经济学家马苛维茨用比较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为资产定价理论奠定了基础。如果我们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那么,用数理统计的语言描述,投资风险就是各种未来投资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所谓期望收益率,就是未来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乘以与它们相对出现的概率,然后相加的值。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可以用对预期收益的偏离来反映。知道了期望收益值,就可以用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表示风险。3、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可以减少风险。这一说法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资产组合的风险协方差公式来说明。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是资产组合中各类资产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资产组合中,单个资产占的比重越小,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越小,风险就越小,这个原理说明投资资产数量9多就可以减低风险。由风险协方差公式得到:资产组合的风险不仅与单个资产的风险有关,而且与各种资产的相互关系有关,各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越小,资产组合的风险越低。因此,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4、简述CAPM的基本内容CAPM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寻求当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各种资本资产的均衡价格。假设在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下,通过对投资者集体行为的分析,可以求出所有有效证券和证券组合的均衡价格,即资本市场线,公式为:rp=rf+(rm-rf)/σm×σpCAPM的基本思想是:达到均衡时人们承受风险的市场报酬,由于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因此,所有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总值必然为正。单个证券的风险溢价与它对市场风险贡献程度成正比,用来衡量单个证券风险的是它的β值。β值反映了单个证券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根据CAPM,在均衡状态下,任何资产的风险溢价等于其β值乘以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溢价。第六章金融监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