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练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4讲神经调节A组基础题组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1.(2017海南单科)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2.(2018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期中)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3.(2018湖南长郡中学第四次月考)以下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B.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D.在突触小体上可完成从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4.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5.(2018山西实验中学、南海桂城中学联考)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D.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6.(2017河南豫南九校联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形式的刺激均可引起感受器产生兴奋B.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在脊髓C.抑制性递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的改变D.聋哑病人会丧失一切语言功能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2.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3.(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4.(2017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5.(2017山东临沂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二、非选择题6.(2016课标全国Ⅱ)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7.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g/L)成分含量NaCl6.5KCl0.14CaCl20.12NaHCO30.2NaH2PO40.01葡萄糖2.0(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其Na+/K+比与体液中的Na+/K+比接近。(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8.(2018四川成都七中期中)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填写标号)。(2)刺激①引起的右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原因是。(3)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4)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题组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1.A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血压调节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升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2.C图中B为神经节,据此可推断A、B、C、D、E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A错误;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B错误;图中反射弧为A→B→C→D→E,甲中含有两个突触,乙中含有三个突触,一共有5个突触,C正确;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取决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递质类型,D错误。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3.C神经纤维只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就会产生兴奋,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但反射的发生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引起的,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C正确;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是从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4.D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由突触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为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结构①线粒体为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提供能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的转运,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与其对K+、Na+等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5.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A正确;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正确;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错误;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D正确。6.B各类感受器都具有各自的适宜刺激,如温度感受器只能感受温度的变化,A错误;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参与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抑制性递质主要引起Cl-内流,使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C错误;聋哑患者的听觉语言、运动语言功能缺陷,但视觉语言功能并未丧失,D错误。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D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机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因突触小泡膜的保护而避免被细胞内水解酶等破坏,A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根据题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引起Cl-内流,D错误。2.D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的外流所致,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使神经细胞外K+浓度下降,K+外流增多,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当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Na+内流不足以引起内负外正电位的逆转或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D正确。3.C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C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分为抑制性递质和兴奋型递质两种,因此突触后神经元不一定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4.D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Ⅰ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Ⅱ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5.A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的记忆是短期记忆,A错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正确;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C正确;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收缩或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分泌,D正确。二、非选择题6.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B表示ADP和Pi,E表示ATP。据图可知,A-C在突触间隙中,被D酶催化分解成A和C,其中,C又被突触前膜吸收回突触小体中,重新与A反应生成A-C,由此可知C能循环利用。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A-C将无法分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A-C刺激,从而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7.答案(1)NaHCO3、NaH2PO4细胞外液(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稳态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NaHCO3和NaH2PO4,任氏液中Na+/K+比与组织液的Na+/K+比接近。(2)若将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提高到15%,相当于细胞外液浓度增大,会造成标本细胞失水引起标本活性降低。(3)该标本中脊髓损毁,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结构正常,仍然能发挥功能。(4)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兴奋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5)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会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持续刺激突触后膜,导致肌肉痉挛;突触前膜不释放乙酰胆碱及突触后膜的阳离子通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