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基本情绪的发展第二节婴幼儿的基本情绪的发展•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为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在婴儿出生到半岁左右陆续发生。•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随着个体的成长、成熟而出现。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这一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而且它们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情绪是人类的生物—社会现象,人类的基本情绪是先天的。例如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就会有痛苦、厌恶和微笑反应,这些反应是生物性的。•但是新生儿从出生一刻起,就需要依靠成人的抚育维持生命,这是人际互动的社会化开端,婴儿的情绪在人际互动的社会环境中分化发展,因而情绪又是社会的产物。•个体情绪产生源于先天,发展决定于后天,是生物—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从正面和负面两类情绪中分别选择出现最早的两种基本情绪加以介绍。•一婴幼儿正面情绪及表现•(一)兴趣•1、什么是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先天的情绪,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它最早出现于新生儿出生后的4~7天。兴趣也是一种情感状态,是人类动机的最深水平。它可以驱动人去行动。早期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是由兴趣这种内在动机驱动引起身体运动而发生的。•2、兴趣的发展兴趣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1~3个月是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由于外界的刺激,引起了婴儿的运动反应,运动反应的发生使婴儿参与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②4~9个月是相似性物体再认知阶段,外界声、光等刺激的重复出现引起婴儿的兴趣,使得婴儿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兴趣和反应使得有趣的景象得以保持,有趣的景象又使得婴儿对自己的活动产生了快乐的感觉。兴趣和快乐使婴儿不断地对刺激做出反应,于是活动重复不断地进行,婴儿从兴趣、反应和快乐中得到探索的满足。•③9个月以后是新异性探索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对新异性物体感兴趣。一个熟悉了的物体不再引起儿童的注意,这是习惯化反应。•(二)快乐•1、快乐的意义•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的正性情绪,快乐情绪最早出现于生后3~6周。获得成就可以使人快乐,完成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人快乐。快乐有助于心理健康,快乐可以为智力活动提供最好的背景。•快乐是一种松弛状态,处于松弛状态的儿童易于与人接近或愿意承担义务。•2、快乐的获得•①快乐是与生俱来的:快乐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发现婴儿的激动或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情绪激动较高的婴儿更快乐、更活跃、很少紧张反应,这就是所谓快乐的天性。•②快乐是在体验中获得的:我们希望每一个人快乐,但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教给别人学会快乐,因为快乐不是学来的,而是从体验中获得的。快乐有益于健康,有益于发展。从婴儿时起,就要让他们体验快乐。•③快乐是信心、快乐是自信、宽容和能力的表现。•(三)笑•1、笑的意义•笑是婴儿出生之时就具有的一种能力,也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笑本身不是情绪,而是积极、愉快等正性情绪的表现。也是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2、婴幼儿笑发展的阶段•笑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①自发性微笑;出生后5周的婴儿就能微笑。这种微笑,没有针对性,不是对刺激的反应。婴儿在睡着时微笑发生最为普遍,女婴微笑的次数多于男婴。•②社会性微笑;出生5周后,婴儿受到视觉刺激,包括看到成人的面孔,就会发生微笑反应。父母看着婴儿,婴儿也会微笑。再以后,面孔的移动,也能引起婴儿的微笑。3~4个月的婴儿,对陌生面孔、假面具都会微笑,人的声音也会引发婴儿的笑。这种情况维持到第五个月左右。这就是社会性微笑。•③选择性微笑(也称分化性微笑);婴儿出生6个月后,认识刺激内容的能力增加,能分辨熟悉与陌生的面孔,对熟悉的面孔发出频繁的、无拘无束的微笑。对陌生人则带有一种警惕的注意。这时的微笑才是真正的、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这种笑增加了婴儿与父母、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3、培养婴儿乐观开朗的性格:•①使婴幼儿有个好身体。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会影响孩子的情绪,难以有好的心情。•②营造家庭愉快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保持欢乐气氛,对孩子也要和颜悦色。•③对于婴儿的笑,父母应及时给予回应,回应越及时、越多,婴儿会笑得越好、越愿意用笑的方式与成人沟通。•④父母要分享孩子的快乐,关心孩子的游戏、关心孩子的成果,对孩子的任何进步与好的表现都及时进行表扬鼓励。•⑤对大一些的孩子要鼓励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二、婴幼儿负面情绪及表现•(一)痛苦•1、痛苦的实质痛苦是最普遍的负面情绪,是持续的超水平刺激的结果。新生儿出生后1~2天便可以发生。失望、疼痛、饥饿、噪声、冷、热、光等刺激都能引起痛苦。•痛苦与悲伤的情绪很难区分开,因为痛苦与悲伤往往同时存在。如果说痛苦是内心深处的感受,悲伤就是痛苦的表现形式。•2、如何对待婴幼儿的痛苦•痛苦是一种负面情绪,要减少它的发生,发生后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①成人一定要减少使婴幼儿体验痛苦的机会,不要让婴幼儿长时间体验、忍受痛苦的折磨,比如婴幼儿不停地哭泣成人不可以置之不理。•②与母亲分离是引起婴儿痛苦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建议在孩子两岁半以前,父母尽量避免与孩子分离,以避免婴儿经常处于负性情绪之中。•③以同理之心对待孩子遭受的挫折和经历的痛苦,积极地帮助孩子学会应付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找到克服痛苦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二)愤怒•1、愤怒的产生愤怒是一种爆发式的负性情绪,最早出现与生后4~8周。•一般以下几种情况容易使婴幼儿愤怒:•①强烈的愿望受到了抑制时。•②婴儿的身体运动受到了限制时。•③愿望的实现和自我表现受到阻碍时。•④受到了挫折或者被迫去做违反个人意愿的事情时,都可以引发愤怒情绪。•2、愤怒对婴幼儿的影响•愤怒可以导致攻击性行为,儿童越是愤怒,冲动就越强烈,动手的欲望也就越强烈,于是产生攻击性行为。可以说冲动是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基础,愤怒是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愤怒对人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它可以破坏人的认知和智慧活动,我们常说发怒使人失去理智就是就是这个道理。•(三)哭•1、对哭的解释•婴儿从一出生就会哭。哭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啼哭是新生婴儿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新生儿经常啼哭。啼哭表示他在交流,在述说。•研究认为:•出生第1周新生儿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饥饿、寒冷、裸体、疼痛、想睡眠等;•出生第3~4周新生儿啼哭的原因还增加了中断喂奶、烦躁、食品的变换等;•1岁以后主要因为成人离开、愿望受阻、玩具被拿走而啼哭。•2、0~1岁婴儿啼哭的意义•①饥饿的啼哭:这类啼哭多半是有节奏的,可伴随着闭眼,号叫,双脚紧蹬等。出生第一个月时,婴儿的啼哭多半是由于饥饿或口渴引起的,父母需要注意及时喂食。到第六个月,这类啼哭下降为30%。•②发怒的啼哭:这类啼哭的声音往往有点失真。这是因为婴儿发怒时用力吸气,迫使大量空气从声带通过,使声带震动而引起哭声。刚生下来的婴儿,因为被包裹得太紧使活动受到限制,也会发出这样的啼哭。•③疼痛的啼哭;例如打针时的啼哭。这种啼哭,事先没有呜咽,也没有缓慢的哭泣,而是突然高声大哭。•疼痛性啼哭可分为:偶发性疼痛型啼哭、一般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型啼哭。•前者因创伤引起的突然剧痛或腹痛,或因瘙痒、灼热、不适、发烧引起的偶发性疼痛型啼哭。这种哭声突然激烈、声音很响、不停地号叫、极度不安,脸上有痛苦的表情。•后者是因没有吃饱或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的疼痛型啼哭。这种疼痛经常反复发生。•④恐惧和惊吓的啼哭:这种啼哭,婴儿初生时就开始有了。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时间较短的号叫,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婴儿被吓着了。需要赶紧采取措施加以解决。•⑤不称心的啼哭:这种啼哭是在无声中开始的,起初两三声是缓慢而拖长的,持续不断,悲悲切切。这时父母需要在行动上给婴儿予关心。•⑥招引别人的哭:婴儿从第3周开始出现这种啼哭。这种哭先是长时间的吭吭叽叽。哭声低沉单调,断断续续。如果没有别人去理他,就会大哭起来。在听到这种声音时,父母应该注意到自己已经忽略婴儿了。•对待婴儿的哭声,父母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关照。千万不要婴儿一哭就抱起来,就哄;也不要对于婴儿的哭不理不睬,认为婴儿哭够了,自己就会停止的。•3、2~3岁婴儿哭的意义•对于2~3岁的婴儿,经常啼哭,会影响身心发展。这时的啼哭多与生活经验不足,生活能力低下,或遇到力不从心的事情有关。对这个年龄阶段婴儿的哭父母需要重视,因为它往往是不良情绪的反应。父母要尽量做到哭前积极预防、哭时正确对待、哭后加强教育。•①哭前积极预防。注意观察婴儿哭之前的征兆,自然而不勉强地转移婴儿的注意,改变原来所处的情境,把婴儿从“想哭”、“准备哭”的体验中引导出来。•②哭时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同任何事情一样,都有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如果预防性措施不见效果,孩子仍然哭闹了起来,越哭越伤心,那么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待。•第一种是,父母采用严肃的态度,厉声训斥制止,不让其继续哭闹下去。这种方法往往是会有效的。但要注意场合,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严厉批评,否则会伤孩子的自尊心,反而哭闹得更厉害。•第二种是,父母耐心等待,让其“哭够”、“哭完”、“不想哭了”。在此期间,父母对孩子不加理睬,对孩子无任何表示。•第三种是,3-5分钟后,孩子自觉没趣,哭闹状态有所变化,或者哭声变小、或者强度减弱、或者断断续续,出现了“转机”,父母立即采用巧妙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把孩子引进新的情境,从而有效地使婴儿停止啼哭。•三婴儿情绪表现的特点•婴幼儿的情绪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情境性、外部性。即随外部情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减弱甚至消失。•②激动、冲动性。即高兴时马上会手舞足蹈、笑逐颜开;愤怒时马上会咬牙切齿,暴跳如雷。•③暂时性。即指某种情绪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就是大人不管他,到一定时间后,这种情绪也会变化的。•④与生理需要有关。特别是在婴儿时期更为明显,饥饿与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哭,吃奶时就会笑。2~3岁的幼儿也会常常因为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情绪表现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