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完善制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营丘镇小学家长委员会活动情况近年来,我们营丘镇小学家长委员会依托资源优势,建立完善开发利用课外教育资源制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营丘传统文化,感受古营丘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质疑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在熏陶中逐渐完善自己,在探究中促进自身成长,形成了营丘镇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一、多方协调,让学生了解、感受齐文化家长委员会成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有利于这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根据教育活动方案,委员会协调学校政教处、少先队、教导处,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走上社会,亲自调查,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1、请教文化名人家长委员会积极与社会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联系,先后聘请县史志办的赵守成、于翼鸿和县文化馆的王星莹、著名史志专家马进给学生做营丘传统文化专题指导报告,向学生详细传授齐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它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准确地获得了对营丘传统文化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资料。2、参观历史古迹对本镇的历史古迹和风景名胜进行了实地参观、调查,利用综合实践课时及课外活动时间带领部分学生先后对太公祠、将军庙、子牙河、王裒墓、石祖林等古迹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记录,并走访附近的老人,调查相关史料。通过参观、考察,师生搜集整理了许多文献资料和网络上所没有的关于历史古迹的名人传记、神话传说等资源,获得一手历史文化资料,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营丘传统文化材料、档案。3、、查阅文献资料营丘镇家长委员会发挥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各部门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借阅文献资料和报刊,组织学生查询阅读。并与“朝阳读书活动”和“主题阅读活动”结合在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阅读《封神榜》、《齐之初》,了解姜太公其人其事,了解古齐文化的精神内涵,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感悟,并及时整理记载下来。同时借鉴网络资源,重点对营丘古城与姜太公的传说、骨刻文的发现始末、崇山石祖林的发现与考证、白浪河的传说、孝子王裒的传说、马宋饼和阿陀粉皮的来历及制作技2艺这六个专题进行网上搜寻,形成了丰富的网络资料.4、完善校本课程对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营丘传统文化资料,借鉴镇文化站的归类整档方法,进行鉴定、筛选、分类、提炼,最后汇总,建立起不断完备的营丘传统文化校园档案。主要包括营丘图腾崇拜(即崇山石祖林远古文明)、营丘古文字(即骨刻文文化)、营丘历史古迹(主要有营丘古城墙遗址、太公祠)、营丘名人(包括营丘历史名人轶事,主要有姜太公、王裒、徐将军等)、营丘民间故事和传说(包括各村民间故事和传说,各村村名来历,以及白浪河的传说,石人坡的传说、曹晟墓葬的传说等)、营丘民俗文化(包括当地传统的节假日习俗、婚丧嫁娶礼仪、庙会庆典仪式、民间体育游戏等民风民俗等)、营丘饮食文化(包括营丘镇当地的名吃“马宋饼”、“阿陀粉皮”、“太平黄酒“等)七大类,并编辑成册作为校本课程,使齐古文化得以传承和广大。二、拓展实践渠道,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1、增设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家长委员会积极联系社区,增设新的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如王裒院墓。每年春天学校都要分批组织学生到王裒墓前去参观体验,并在老师或小导游的主持下进行现场学习教育,让小学阶段的同学了解王裒的传说和故事,体味孝道文化,学习王裒孝敬母亲的精神,在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不向父母提增加家庭负担的过分要求,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能以王裒为榜样,学会做人。这些实践活动对如何弘扬孝敬父母、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和良好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文明起到了良好作用。2、参与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仲秋、重阳等重大传统节日到来时,委员会与学校商讨研究课题,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实践探究性作业,安排学生利用法定假日、双休时间,积极参与传统节假日的各类民俗体验活动及庆典活动。同学们在春节期间,积极参与写春联,贴年画、做元宵、放烟花爆竹、祭祀祖先、走亲访友等民俗活动,有的村里组织秧歌队、舞龙队,很多学生参与其中,表现颇不错,有的还代表本镇到县城里参加比赛。在今年的清明节、端午节,家校结合布置了不拘一格的实践探究性作业,同学们饶有兴趣地体验了如打秋千、碰鸡蛋、踏青、祭祖、添土、插艾蒿、吃粽子、走亲访友等民俗活动,挖掘和总结了营丘当地的民风民俗活动,并在此基3础上,进行创意画、手工艺术品的制作,或赋诗写词,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挖掘。这些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假日生活,又让营丘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牢牢地扎根于下一代。3、走近家乡传统饮食文化今年清明节前,我们专门组织了“我来制作马宋饼”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分组到镇区各个马宋饼店参观马宋饼的制作全过程,从和面、配料、擀制、烧鏊子,到翻饼、码放、包装,同学们认真观看、记录,还有部分同学亲自动手参与烧鏊子、翻饼等简单环节的劳动。看到自己参与制作的产品出炉,同学们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每逢秋季,组织学生利用双休、节假日的时间,到粉皮加工户家庭参观或参与粉皮的制作流程和劳动技艺。使同学们对“阿陀粉皮”这些营丘传统饮食文化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在考察研究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以及认识问题、观察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4、学习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我们以社区俱乐部为基地,聘请当地民间艺人传授二胡技艺。目前滕宝琪、滕臻、王昊等六名学生已经取得了二胡演奏六级证书,其他参与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演奏技艺。王昊同学先后两次登上县电视台的春晚舞台,用优美的歌声为观众送去了快乐,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观众的好评。在开发和利用农村校外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料,对营丘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为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营丘传统文化提供了教科书。同时,形成了有农村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六名学生在“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获得奖励;八名学生的调查报告、观察日记、课堂习作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校被评为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家长师范学校45昌乐传媒网讯(通讯员丁琳):情牵母爱,遥报春晖,近日,营丘镇中心小学依托本地历史文化优势,借助“母亲节”有利时机,组织师生家长一起来到历史人物王裒的墓前,聆听孝子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们懂得感恩,更加理解母亲,尊重母亲。王裒为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人,博学多能,是闻名遐迩的孝子,他的故事已被列入潍坊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民族传统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图为师生家长在现场一同聆听孝子王裒的感人事迹。6家长委员会活动记录时间2012.4.22地点办公室参加人员校长、家长委员会成员主题家长委员会活动活动内容一、卢校长向各位介绍学校的工作情况。二、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三、讨论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四、研究开展“母亲节”系列活动的相关事宜。五、家委会成员参与相关年级的牵手两代家长会。六、家长委员会成员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效果此次活动,家委会成员的积极性很高,对学校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行使了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