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获奖感言感言一:大家好!作为一名运动员,有机会参加比赛并获奖,我很高兴,也非常激动。此时次刻,我想用三个词来表达我的心情。第一个词是感谢。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和教练们对我的信任、支持和鼓励,我由衷地感谢你们!(鞠躬)第二个词是自豪。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而一名员工,只有置身拼搏创业的氛围,才能蓬勃向上!在领导的信任和教练们的帮助下,小小的我才得以成长,我人生的画屏上才涂下了一抹最绚烂的色彩。第三个词是行动。为了感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信和培养,我将把这份感谢与感恩化作行动,将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奉献给光明支行,勤奋敬业,激情逐梦,在做大做强企业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努力做到更好!谢谢大家!感言二:今天,能站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深感荣幸!首先我要感谢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是你们的加油助威给了我无限的动力,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团队的力量。其实我做的很普通,只是尽力去完成属于我的任务……当我奔跑是,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是否袭来凉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的真谛使每一个生命个体得到充分地发展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片希望的蓝天课讠果有想法有说法有做法有收获有营养有灵魂学生课堂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此,我们需要具体思考三个问题1.三维目标是怎样产生的?总的来讲:不同的时代,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或要求,是不尽相同的;由此得知:三维目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显现和提出来的。从大的方面讲远古时代的学习,重在掌握农耕、狩猎的技术、技巧,为的是自身的生存;封建社会的学习,重在掌握仕途升迁的科举文章,为的是高官与厚禄;近代社会的学习,重在掌握以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为背景的科学技术,为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更多的利润。从小的方面看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年代或发展阶段,社会对学习的具体要求,也会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70-80年代80-90年代90----今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丰富知识熟练技能知识更新知识爆炸学习型组织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有效学习愿意学习热爱学习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他们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具有一种内在的互促、互生、互存的因果关系。可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三维目标,一是有整体观念,二是要抓住联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作用承载作用重要手段基本途径最高体现核心所在不难理解,只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是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的育人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都是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服务的。举例:现实生活中,老百姓个人选拔人才的时候,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作用,也道出了教育的真正职责所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兴趣动机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调控策略认知策略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文化知识话题功能语法词汇语音写读说听课程目标2400-2500单词1500-1600单词一门外语过关600-700单词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六年级结束时的要求九年级结束时的要求普通高中毕业要求课程设计思路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以提高相应级别的要求;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或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级别的要求。顺序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将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从而研究制定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引导着每一位教师思考“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里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开车。无论是否会开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关于开车的“知识”。比如:开车时要手握方向盘,要在必要的时候为汽车补给燃料。拥有了一定的驾驶知识,而后经过驾校培训并取得驾驶证的人,则掌握了驾驶技能。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即使拥有了驾驶知识并掌握了驾驶技术,部分“驾驶者”仍不敢在实际道路中驾驶,而同样是驾驶,不同驾驶者也有不同的表现,有些驾驶者展现了“不讲原则、没有礼貌、野蛮驾驶”等不文明的现象。这个例子不禁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有知识,有技能,还是成为一个合格的、有礼貌的“驾驶者”?答案不言而喻。知识与技能一定要有,但教育的最终目标要落在“素养”二字上。又好比我们在“择友”或是“择偶”时,一定会从人本身出发,首要考虑的一定是对方的“人格”与“品质”而非他(她)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还是“学科核心素养”,都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际相切合,与日常教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社会主义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英语学科中核心素养的体现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学者张连仲等人也将核心素养归纳为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外语学科必须做的事情,包括听说读写、语音、语法、词汇等,为“of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外语课程可以获得的素养和能力,如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人际交际能力等,为“with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第三个层次是与外语课程联系不十分紧密但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为“beyond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上一次课改是从知识到能力,这次则是从能力到素养。标准化考试的优与劣:限定时间全面检测评卷客观快速阅卷降低成本四选一多为错学英语成改错无美感生厌倦负担重活受罪考促教考促学师生围着考试转考前的拼搏教育改革大形式下如何进行英语教学•教育的目的•培养一个喜欢英语的学生•培养一个热爱英语的学生•培养一个会运用英语的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着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学科内涵。它包含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其所承载的内涵,既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做之事,也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要留下的、对人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四个维度如何“落地”。依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我们提出了基于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观。在课堂教学中,建议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不断深入思考。首先,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何谓主题意义?比如,学生读到了一篇有关“ActiveLearning”的文章。该文就如何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提出了五点建议,并给出了具体分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提取出五点建议而没有挖掘到文本深层次信息的话,就没有抓住主题意义。抓住文本的主题意义,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充分考虑以下几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是怎样表述的❖作为读者,我们要怎样看待,以及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是否有不同的见解。按照上述例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知道五条建议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概念,学生是否认同,以及五条建议如何影响到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强调“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在知晓文章内容后,反思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评价、判断,并将所学付诸实践。基于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深层理解,而文本分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文本分析不到位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文本分析时,教师要利用What、Why、How这三个关键词丰富对文章的认识。即不断理解文章“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这件事”以及“怎样说的”,从浅层信息入手,研究作者在表达过程中采用的语言和篇章结构,逐渐深入到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教师要建立“挖掘文本”的意识,鼓励在集体备课时能够与同组教师共同研讨,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第二,教师要考虑活动的设计。•按照布鲁姆(2009)的学习能力分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认知过程的逐步深化,从浅层次的“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入手,引导学生的思维层级不断深入到深层次的“分析”、“评价”与“创造”。如前面所例举,学生在学习并理解了文段主要内容后,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比如可以谈一谈哪一条建议适合自己、哪一条不适合自己等。第三,教师要考虑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如果在一堂课中的反馈仅限于“good”“sitdownplease”“nextone”等内容的话,则不免让人将本节课与“习题课”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往往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这里我们看一个例子:课堂中,学生阅读了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在父亲离世后顽强拼搏,活出了精彩的人生。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提问“Whathappenedtohisfather?”。一名学生起立,回答“Hedied.”。而后,教师用“Verygood.Sitdown,please.”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反馈。惊愕之余,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师的期待是来自学生的正确回答,但却忽略了课堂中重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情感沟通,让本应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索然无味,情感淡薄。第四,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课堂经常存在思维缺失的问题。无论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还是教育界近年来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其含义都非常广泛,绝不仅限于“质疑、批判或是提出反对观点”。从英语课堂教学的角度而言,只要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做事情,就有了思维的成分。只要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做事情、说事情,引导学生思考对所学文本是否认同,以及认同或者不认同的原因,就契合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内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思维不能孤立而谈,要融入到英语教学的每一项技能中。学生学完词汇后进行分类,体现了思维;学生观察和分析语法现象,总结出语法规律,也体现了思维的过程。阅读学习时,学生在总结、概括、推理的过程中理解文本,亦是思维。写作学习时,学生力求做到文章逻辑性强,能富有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想法时,仍是思维的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合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课堂生成的角度来看,开放性的活动设计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促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继而引发学生在英语课堂中采用不同的表达发表观点,最终形成课堂生成。教师关注到语言生成,鼓励学生提供多种答案,即体现了思维,而学生的课堂生成则能够继续引导教师思考师生之间有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