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第二节城市地域第三节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2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最早是一种大规模的防御设施。中国古代城市常有城墙。“内之为城,外之为郭”。早时的城不具备宗庙、宫室、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市应具备的物质要素。商品交易的场所。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集市。“市井”之说。随商品经济发展,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或统治者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位置。城市始产生。到近现代,“城市”引申为一级城镇聚落性质的行政建制单元。3城市概念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关于市与镇(1)相对于乡村而言(2)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4)市+镇=城镇/市镇(5)广义的城市=城镇“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4定义城镇的标准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农业活动非农活动产业构成人口规模密度指标景观物质构成职能价值观念…城镇的本质特征5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P21)(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8)其它标准。6标准例子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埃及、蒙古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智利、马耳他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伊朗、肯尼亚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想结合瑞典、加拿大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巴拿马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荷兰取两个以上指标印度其他标准世界各国各地区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典型的例子有:7第二节城市地域一、城市的行政地域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目的:管理国外大多数情况是城市行政地域小于城市实体地域,我国绝大多数情况是城市行政地域大于城市实体地域。8要真正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划出一条有严格科学意义的界线绝非易事。古代筑有城墙的城市,城圈以内尽管也常常有大片农田,但城墙毕竟还可以作为城乡的明显界线。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突破城圈膨胀起来,城墙一类的明显界线不复存在,但每个城市毕竟还是相对集中,象大饼似的一块。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效区化的结果,城市变成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城市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二、城市的实体地域城市的实体地域:城市的建成区。划分城市实体地域的目的是区分城乡。9“城市化地区”(urbanizedarea)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10中心地(centralplace、centralcity,中心市),它是城市化地区中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000人。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口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足以下条件:(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1000人/哩2(386人/km2)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它符合条件的地域必须相连;若不相连,则与城市化地区主体之间的公路距离不得超过1.5哩(2.4km),且与隔断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500人/哩2以上;若隔离部分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地域,则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哩;1111(2)一个“地方”若包含有满足条件(1)的地域,并且该地域的人口占该“地方”人口的50%以上,则将该“地方”全部划入城市化地区;如果该“地方’’没有包含满足条件(1)的地域,或者即使满足条件(1)但该地域的人口不足该“地方”的50%,则该“地方”全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区之外;(3)其它人口密度不足1000人/哩2的地域,如果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标准的城市化地区中,而且面积不超过5哩2,则可并人城市化地区;当城市化地区边界上有锯齿形缺口,缺口两侧地域满足人口密度标准,若缺口的开口端不超过1英里,深度至少2倍于开口端宽度,整个缺口面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将缺口划人城市化地区。12三、城市的功能地域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发展中的离心扩散过程,以一日为周期的商业、教育、就业、娱乐、医疗等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131、都市区(MA,metropolitanarea)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美国早在1910年就提出都市区(metropolitandistrict)的概念,1949年正式建立具体的统计标准用于国情普查,命名为标准都市区(简称SMA),1959年改称标准都市统计区(SMSA),一直沿用到1980年,以后又改称都市统计区(MSA)。每一个MSA必须至少包括一个5万人以上的中心市或者包括一个至少5万人的城市化地区,并满足都市区的总人口至少10万人。一个MSA由中心县(Centralcounty)和外围县(outlyingcounty)两部分组成。14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组合。152、大都市带(Megalopolis)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n)于1957年首先提出,它是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它的地域组织有这样几个特点:a.多核心;b.交通走廊;c.密集的交互作用;d.规模特别庞大;e.国家的核心区域;1670年代,戈特曼认为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a.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b.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里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c.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d.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e.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f.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173、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InterlockingRegion)从1982年起,中国城市地理学家周一星在收集世界100多个国家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理论与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中国的区域城市体系思想——都市连绵区。“都市连绵区”是若干个都市区沿综合交通走廊连绵分布而形成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是国家的经济核心区。以与国外使用的大都市带相对应。18都市连绵区成型的判别指标:(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且其中至少一个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具有国际性城市的主要特征;(2)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在一亿吨以上)和空港,并有多条定期国际航线运营;(3)区域内拥有由多种现代运输方式叠加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区内发展极与走廊之间有边界的陆上手段;(4)期内有较多的中小城市,且多个都市区沿交通走廊相连,总人口规模达到2500万以上,人口密度达到700人/平方公里以上;(5)组成都市连绵区的各个都市之间、都市区内部中心市与外围县之间存在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194、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s)城市群由我国城市地理学界、城市规划学界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姚士谋提出。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集合体”。法国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20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著名的5大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部城市群。我国目前公认的三大城市群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今后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天水城市群。2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25、都市圈都市圈在国内和国外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国第一次出现在: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都市圈包括完整的长江南京段,北岸88公里,南岸98公里,主城和沿江重要的外围城镇;以“山、水、城、林”为主体构成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需要宏观控制的绿色空间;沿江和跨江的陆上交通干线、航空港、大型交通枢纽及主要基础设施用地。都市圈城镇布局结构是:以长江为主轴,东进南延,南北响应;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最终形成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236、城镇密集区指城镇分布比较密集,相对发达的地理空间的一种称呼。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很多,内涵不一,但本质内涵相差不大。24第三节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如何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城市地域的复杂性?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2484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网络资源:25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85%26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加入经济指标。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业人口<40%,年GNP≥3亿元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GNP≥4亿元27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