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音乐教育.音乐.心理.专题十一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天明教育专题十一P203填空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2.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3.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4.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5.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6.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7.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8.音乐教师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9.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10.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11.“元素性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是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12.音乐与相关文化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要实现这一领域的教学目标,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13.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14.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15.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16.教材应将思想性和艺术性邮寄的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17.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18.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19.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20.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天明教育专题十一P203单项选择1.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无论是新大纲还是就大纲,都主张在教学中使用固定唱名法。2.在实践性教学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已经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是律动教学法。3.在教学方法中,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是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4.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5.在小学音乐教材中,聆听内容占每学期总课时数的40%。6.日本音乐家创立的是铃木教学法。7.在教学中,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因此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8.《音乐课程标准》的主干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音乐课程标准》的三个学段是1~2年级、3~6年级、7~9年级。9.7~9年级的学生应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作4~8小结的短曲。10.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以下选项中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11.感受与欣赏的领悟中包括有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1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是终身学习。13.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和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情景—陶冶模式。14.在识读乐谱中,1~2年级能够用唱名模唱乐谱。15.在分学段内容标准中,能听辨歌唱中的女声和男声音色的是1~2年级。16.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17.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18.因材施教遵循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19.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20.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应以学生为主体。天明教育专题十一P205多项选择1.《新课程标准》的主干主要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2.音乐教学不仅要创编,而且创编的形式要多样,除了音乐游戏的创编外,还有旋律的创编、歌词的创编、节奏的创编、舞蹈的创编。3.学校音乐教育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4.四、五、六年级学生的测评主要包括唱歌能力和欣赏能力考查、器乐能力和听音能力考查、音乐知识考查、学习品质考查。5.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爱国情操。6.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审美态度。7.新课改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倡导的心得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8.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音乐心里的发展施教,要做到有序施教、有导施教、有乐施教、有别施教。9.传授—接受模式可以细分为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10.音乐实践包括三个环节,即创作、表演、欣赏。专题十二教材教法天明教育专题十二P215填空题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2.音乐教学过程的应有环节是运行前准备阶段、运行中展开阶段、运行后总结阶段。3.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三个维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4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5.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内容实际由三个部分组成:节奏训练和体态律动;歌唱、试听训练;即兴创作、演奏。6.音乐学科教育学既是教育学所属的一个独立分支,又隶属与音乐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二者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7.“元素性音乐”的基本原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8.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全校性音乐活动和音乐社团活动。9.教学模式是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一种范式,它包括教的模式和学的模式及有关的教学策略。10.音乐教育论的着眼点是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11.传授—接受模式可细划分为传统模式、启发模式和讨论模式。12.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13.制定教学课时计划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的的要求、确定教学过程与选择教学方法。1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5.美国教育音乐教学目标可分为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16.音乐教学语言分为教学语言和教育语言两大类。17.音乐教育论的学科性质是:人文与艺术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综合性的交叉学科。18.音乐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19.教学原则是教学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20.音乐教师备课时要认识到,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一节课要解决什么核心问题,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脉络,如何提问、构建问题,才能正真使学生看事物的视角拓宽。天明教育专题十二P216选择题1.基础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2.柯达伊是匈牙利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3.1989年,我国第一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颁布。4.美国著名的综合音乐教学,就是从形式、过程和目的上体现了音乐教育的综合性。5.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一种活动程序,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若干要素构成。6.教学评估是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7.日本的音乐教育家创立了铃木教学法。8.科学性原则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谨性。9.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10.从根本上讲,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11.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12.20世纪,匈牙利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创立了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13.音乐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14.课外音乐活动应以集体活动为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15.教学媒体是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16.音乐实验教材整合音乐教学内容,拓展新的学习领域。17.开创音乐心理学独立学科的音乐理论家是卡尔·西肖尔。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教育学门类下将“教材教法”研究定为二级学科,确定了学科教育研究的地位。19.1994年,江泽民、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关于加强艺术学校教育和高中应该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指示。20.柯达伊教育体系采用的首调唱名体系包括的内容有首调音名唱法、节奏读法、字母谱、手势和固定音名唱法。专题十四教艺术概论天明教育专题十四P239填空题1.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间接性、广阔性和情感性。2.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经过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出来的艺术产品。3.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巫术说”、“游戏说”、“表现说”、“模仿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4.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在维也纳形成的以古典风格为创作标志的音乐流派,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为重要标志。5.“美育”(即审美教育)这个概念是在18世纪,由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这一美学理论著作中正式提出的。6.意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7.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社会功能始终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8.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9.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情感共呼吸:与作品的人物共命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10.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天明教育专题十四P240选择题1.在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乐器。2.汉末魏晋时期出现的古琴名曲《广陵散》、《梅花三弄》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3.“寓教于乐”是指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4.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5.《良宵》、《光明行》是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6.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净化说”。7.艺术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8.《等待戈多》、《秃头歌女》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9.从创作客体来看,艺术创作离不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10.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的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天明教育专题十二P240判断题1.旋律是最主要的音乐语言。2.艺术创作唯一的思想活动是形象思维。3.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于客观世界予以认知、反应和创造的过程。4.艺术发生的“模仿说”的提出人是亚里士多德。5.为人熟知的美学知识不能替代心领神会道德审美感受,但美术知识可以增强而不是妨碍审美能力的提高。6.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7.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8.相传古琴曲《阳春》、《白雪》是师旷所作。9.在我国,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10.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成功标志这现实主义在法国的全面胜利。天明教育选择题:●1.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