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4教学目标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二、说教法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三、说学法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算,单位为厘米1半径为1厘米;2直径为4厘米;3周长为628厘米。2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二导入新课,隐射教学目标1观察比较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想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让学生自行设疑,教师向学生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三导入新课,实施教学目标1设疑要判断圆柱体积的大小,究竟哪个大?哪个小?到底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思考。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快。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看书质疑。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2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4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3运用。出示例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四巩固练习,检验目标1填表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它体积,如果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那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求出它的体积?该怎样求?2完成练习六第2题。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4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二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4、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重点倒数的求法。难点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关键理解倒数的意义。二、说教法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特别是注重情境的创设,如创设取名称、找朋友、我来试试看、我来当名医、火眼金睛等情境,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互动和活动过程中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器官。三、说学法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在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四、教学程序设计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先安排这样一个课前活动。1、联系语文中的反义词的知识,举倒如黑的反义词是什么?白正的反义词是什么?反、倒2、用互为造句。举倒如黑和白互为反义词,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表达?黑是白的反义词或白是黑的反义词3、思考能否说黑是反义词,白是反义词?为什么?通过以上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讨论与质疑。一激趣引入,导入新课1、请说出结果是1的算式微机显示,如38×83=15-4=19÷9=1等等。2、观察、分类学生可能会以加、减、乘、除或和、差、积、商是1为标准进行分类。3、思考结果是1的两个数有何特点?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给它们取个名称吗?可能会有以下回答①加法中两个数的和是1,名称补数…②减法中两个数相差1,名称邻数…③除法中的两个数是同一个数,名称镜数…④乘法中的两个数微机只演示积为1的一组数,让学生再观察,名称非常好听,又很符合它们的特点数学上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4、顺势揭题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倒数出示课题,以上让学生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在取名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两个数存在的特点,这样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二举例辨析,理解意义。分三步进行一是微机出示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让学生按读、思、划三步阅读课本,即一边读书19,一边思考,并把重点知识或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结合例子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也就是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二是同桌互说,举例说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并说理由,充分感知。三是让学生回答,进行交流怎样理解互为的含义?能说某数是倒数吗?举例如小明和小华是好朋友,能说成小明是好朋友或小华是好朋友吗?此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举例说明倒数,积累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乘积是1而不是和差、商是1,理解互为是指两数的依存关系。三观察比较,归纳方法该环节让学生寻找求倒数的方法,注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创设问题情境找朋友—好朋友,手拉手,请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微机显示7911662397、611、16练习后,质疑为什么23孤零零地站在哪里?学生回答后,再激趣大家有勇气探索求倒数的方法吗?第二层次----我来试试看我能行写出116、15、9和158的倒数微机显示提示如有困难,可先自学课本,或请教你的好朋友,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第三层次----回顾、交流1、小组交流1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怎样表示它的结果?2、全班交流,突出重点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何特点?2强调到数可用—表示,不能用=表示。3重点讨论9和158的倒数求法过程,动态演示成见演示稿此环节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倒数的方法。设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四辨析比较,弄清特例1、微机显示你最喜欢下面哪个数的倒数?为会么?见演示稿设计这样一个针对性练习,既突出本课的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既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