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第一单元国家的产生于社会变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第一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考内容标准: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练练看(1)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于夏朝()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B将下列王朝与都城、现址用连线一一对应。夏朝殷河南安阳商朝镐京河南登封西周阳城陕西西安夏、商、西周的兴亡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国王末代国王灭亡方式夏商西周BC1046年禹汤周武王桀纣周幽王部落起兵周族起兵外族入侵BC2070年BC1600年[特别提示]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巩固统治1.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为诸侯2.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听王命、纳王贡、见王面、随王征)•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练练看(2)半坡人部落夏商西周东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北京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2070)春秋战国练练看(3)周平王迁都_____(今洛阳)后史称周朝_____。春秋时期(至-476)因孔子修订____而得名。______时期因各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下列人物中属于“春秋五霸”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阖闾勾践洛邑东周春秋战国春秋争霸—相继称雄(前770-前476年)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历史特征:[特别提示]: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2.“齐桓公争霸”的认识: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3.“晋楚争霸”的认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谋略是竞争的关键。4.春秋争霸是的认识:春秋争霸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是人才与谋略的竞争。5.争霸战争的影响:给人民带来灾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为社会的统一奠定基础。6.感悟:“国强靠创新,国立靠创业,国兴靠人才”。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练练看(4)卧薪尝胆一鸣惊人退避三舍老马识途问鼎中原-管仲秦魏赵燕齐楚韩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同时并存·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1)形成过程:三家(韩、赵、魏)分晋、田氏代齐(2)著名战役: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纸上谈兵①桂陵之战——魏赵——②马陵之战——齐魏——③长平之战——秦赵——看图答题铸造铁农具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1、铁制农具的推广使用;2、各国革新政治,发展经济,整修武备。[特别提示]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拓展升华1.夏、商、周都因暴政而亡,从而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2.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能及时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3.认识商鞅变法能够得以成功,是因为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变法措施执行坚决,并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究其商鞅个人因素,是与其变法革新的思想以及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的勇气分不开的。·应用示例例[2011·苏州]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图(a)铁制农具图(b)穿有鼻环的牛尊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事件:商鞅变法。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后失去了政治支柱。百家争鸣百争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春秋战国时期)1.百家争鸣发生在什么时期?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保守性民本思想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005年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公祭大典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1)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2)要“克己复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孔子广开私学,“有教无类”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而“因材施教”显然比不顾学生心智和个体差异更具合理性。孟子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孟子名轲,著有《孟子》一书。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老子,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观点:主张“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道德经》庄子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后人称他为庄子,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他的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1、“法治”;2、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著有《韩非子》一书。孙子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名言,著有《孙子兵法》。著有《孙膑兵法》。主张“事备而后动”。“百家争鸣”的意义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孙子以德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平等博爱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廉正、廉洁、自律依法治国以不变应万变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思想渊源礼治文明、有教无类“非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法治无为而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今的思想观点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