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变革的摇篮——简述技术与产业结构变革乔恩?西古尔德森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东亚科学与技术项目摘要研究目的: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锈地带’’。要振兴中国东北,就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在中国其他地区正在轰轰烈烈地发展工业化、沿海地区兴建工厂并产销全球时,东北老工业区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研究方法:通过对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大连、长春和哈尔滨开展实地调研1,本文对东北老工业区进行初步的回顾与分析,并结合官方统计数据等信息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首次对东北老工业区现存的技术与产业结构进行观察与评估,探讨它们的复苏是否有助于振兴整个东北老工业区。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初步研究认为,凭借东北地区强大的高等教育来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东北老工业区的一条出路。独创性与价值:本文向世界展示了鲜为人知的中国东北。虽然在研究中遇到了很多挑战,但也发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关键词:区域发展,中国文章类型:研究型论文NortheastChina–cradleofchangeApreliminaryreviewofchangingtechnologicalandindustrialstructures2JonSigurdsonEastAsianInstitute,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Singapore,SingaporeEastAsia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amme,StockholmSchoolofEconomics,Stockholm,SwedenAbstractPurpose—TheNortheas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snowtermedthe‘‘rustbelt’’ofthecountry:thereisaneedtoreformandrestructureenterprisesintheregion.China’smajorindustrializationisunderwayelsewhere,withfactorieslocatedincoastalareaandprimarilyorientedtowardsexportsintoglobalmarkets.InthemeantimetheoriginalprimaryindustrialbaseinNortheasthasbeenalmostbeenforgotten.1本文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证研究的旅费由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东京)资助.2本文曾于2006年发表在英文期刊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inChina第一卷第一期的53页至75页上.中国东北:变革的摇篮41中国技术管理与战略Vol.2No.1,2009pp.41-56EEmeraldGroupPublishingLimited1756-4425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ThispreliminarymappingandtentativeanalysisoftheChineserustbeltisbasedonintensivefieldinterviewsinthreemajorcitiesinNortheastChina–Dalian,ChangchunandHarbin.Theempiricalresultsarecomplementedwithofficialstatisticsandothergovernmentinformation.Thisresearchpaperisafirstattempttotakestockoftheremainingtechnologicalandindustrialstructuresthatexistintheareaandhowtheycanbecomerevitalizedtoservicetheoveralleconomy.Findings—Thispaperprovidesapreliminaryexaminationofthepossibilityofusingtheregion’sstronghighereducationbasetodevelopnewhightechnologyindustries.Itarguesthatthisisapossibleoptionforthefuture.Originality/value—TheinformationandanalysisprovidesinsightsintoaregionofChinanotwell-knowntotherestoftheworld,whichhasmanychallenges,butalsomanyopportunities.KeywordsRegionaldevelopment,ChinaPapertypeResearchpaper生锈地带的概念(Rustbeltconcept)生锈地带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以前繁荣而今衰落的工业区。20世纪70年代,西方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先后把制造基地从成本高、管制强的地区迁移到成本低、管制弱的地区。美国的生锈地带通常是指西北诸州,包括伊利诺斯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印第安纳州。这些地区曾经是美国传统制造业中心,现在却衰退了。美国生锈地带中像底特律这样的主要城市,人口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180万减少到2000年的100万以下。世界著名的生锈地带还包括英国的约克郡(Yorkshire)、波兰的上西里西亚工业区(SilesiawithNowakHutu)、日本关西(Kansai)的部分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Ruhr-Giblet)、南澳大利亚州(SouthAustralia)和中国东北(NortheastChina)。中国东北三省的人口总数过亿,土地面积总和达1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锈地带。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政府就把150个国家大型重点工业项目中的1/3设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主要是钢铁、化工、重型机械、汽车和国防工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沿海地区全面发展工业化(fullindustrialization)、重点地区开展产业化(patchyindustrialization)时,中国东北地区暂时脱离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流。长期以来,政府与学者都从地理角度来发展产业创新集群。但随着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理位置的作用不再那么关键。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自由化的浪潮减少了地理界限引起的各种障碍,很多工业企业和经济单位的地理分布已经非常分散。随着经济区的发展,很多国家的整体经济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经济活动的社会集群要求产业密集分布,这对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挑战。通过对特定行业的知识进行分类,往往可以加快当代创新研究的整体节奏,确定地理位置的选择会如何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集群和社会信息网络往往相互交迭,这有利于提高知识的密集度。有学者发现,地理邻近性(geographicproximity)阻碍了大型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研究还发现,同一地方的企业往往共享劳动力资源,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知识的转让。集群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共享关键资源的投入(除了熟练工人)。但是很多企业发现,地理集聚往往会导致竞争更加激烈。由此可见,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帮助产业集群利用规模经济。多数工业化国家致力于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德国联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来解决生锈地带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其中一项措施是联合任务计划(jointtasksinitia-tive,GRW),不过‘‘联邦政府的社会经济和空间规划的重大政策继续推动着德国主要工业区的增长’’。德国政府指出,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的鲁尔工业区(RuhrindustrialregionofNorth-RhineWestphalia)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社会民主政治下生锈地带内生增长的典范。然而,工业区的地方项目致力于改善当地中国技术管理与战略2,142的经济条件(例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劳动力和生产基地),以提高基础技术的种类。概述中国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人口过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3%;土地面积总和也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2%。东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GDP总量的11%左右,人均GDP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高校招生人数占全国高校招生总数的10%。这些都是2003年的统计数据,具体信息请参看附录。这些统计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其它地区一样健康,但这些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三个消极因素。第一,东北地区实施经济改革,但至今未能带来像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那样的根本性改变与经济腾飞。第二,东北地区的工业部门扎根于燃料、矿物和其它资源,这些工业部门的改革伴随着严峻的就业问题。第三,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薄弱,难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而中国其它地区吸引了大量FDI、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技术的变革。这三个消极因素导致的后果是,中国东北工业产值对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17%下降到2002年的9%。除辽宁省外,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吸引的FDI非常少,未能从全国丰厚的出口收入分到一瓢羹。导致上述境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东北地区以国有企业(State-ownedenter-prises,SOEs)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国有企业往往很难改组成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利用高级的技术与管理技能。东北三省都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吸引FDI。在吸引FDI方面,吉林省商务厅编写了一份报告,列出了有可能吸引FDI的投资项目。但这些投资项目恰恰反映了国有企业恶劣的现状,而且吉林省根本不了解哪些条件会吸引FDI在吉林省投资。同样,黑龙江也是内向型经济。但位于东北地区最南边的辽宁省却截然不同,这主要得益于辽宁省港口与交通设施便利、先前与日韩建立了良好的劳资关系。中国东北地区的政府已经创建了新的市场经济环境来规范新旧企业的市场行为。中国东北三省的经济改革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与协调。虽然本文的实地调研比较零散,但是已经能充分说明,正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institutionalpathdependency)严重制约了中国东北地区技术能力的发展。东北三省的技术变革与创新在不同程度上都依赖于早期的工业基础。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使得东北地区的政府、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于中国其它地区。东北三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破和扭转其落后于中国其它地区的经济现状。第一,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根本性重组,通过民营企业和FDI对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来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第二,必须特别重视发展各种专业性服务机构,这是盘活中国地方经济的必要条件。第三,必须大力改善与专业服务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银行系统。中国东北的银行系统比全中国的银行系统还要落后,所以需要注入大量的资本来彻底改革银行系统。要整合以上三项措施,自然还应重视发展东北三省和韩国、日本、俄罗斯、中国香港特区之间的经贸关系。此外,不仅要加强东北三省之间的紧密联系,还要挖掘东北三省各省市之间的专业分工。在振兴东北的进程中,高校、科研机构和新技术研发机构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振兴东北的战略规划包含三大手段——开发区、大学和FDI。中国东北地区拥有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创建了大量不同的工业技术开发区,管理经营水平各不相同。除了由国家直接管理外,很多工业技术开发区似乎是真空运作,只能提供有限的发展机会。关于黑龙江省开发区的详细情况请参见附录。中国东北:变革的摇篮43位于东北三省的这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同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孵化器体系一起,组成了东北地区技术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这一体系仍然缺少激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快速改革的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