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讲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七、八、九、十课第六课主要讲物质、意识及其关系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第四、五课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第九课)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第九课第一框)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第九课四大“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联系的观点(第七课)发展的观点(第八课)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规律)(第九课第一框)质、量互变规律(基本规律)(第八课第二框)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规律)(第十课第一框)第九课总结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九课小结: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含义对立统一特征普遍性特殊性辨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世界观方法论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1、矛盾即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2011·广东卷]观察右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A.目标:奋斗的方向•B.信念:勇者的利器•C.障碍:跨越的支点•D.天才:勤奋的结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漫画里面的墙对于人而言是前行的障碍,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跨越的支点。故C项最恰当。C(2008·江苏)下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一着不慎,满盘皆输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解析漫画体现的是对立统一观点,要全面看问题。A右边漫画启示我们()A.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B.认识事物必须要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B8.两位画家分别以“静”为题绘画。甲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及岸边的花草树木;乙画家则画了一个飞流直下的瀑布,瀑布边上有一棵树,树上的鸟巢里,小鸟正在睡觉。评论家认为,乙画家比甲画家在构思意境上更为深远,其哲学依据是()A.动与静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统一之中有对立B.动与静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之中有个性C.动与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之中有部分D.动与静是运动与发展的关系,运动之中有发展A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取措。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8分)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4分)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分)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分)•“神十”飞行员张晓光,是这次问天的新成员。1998年1月,他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直到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经过十五年的艰苦磨砺,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张晓光曾和记者们分享了他对于“梦想”的看法:“十几年的追梦历程,挑战和机遇并存,有过收获和喜悦,也遇到过困难和挫折,我深深感受到,人间万事出艰辛。”他说,这个伟大的时代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但机会从来属于那些永不放弃的人;只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个人梦想。•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张晓光是如何实现个人梦想的(10分)•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张晓光十几年的追梦历程,挑战和机遇并存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变。张晓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就有可能在挑战中抓住机会,实现了个人梦想,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2009·天津,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2008全国卷Ⅱ29)“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我国农业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上述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C.主次矛盾是相互影响的•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2010年高考·上海卷21)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A•(2010年高考·江苏卷31)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这表明•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共性指导下,研究事物的个性。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2)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的领导等,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说明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辩证统一;(4)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5、“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的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请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论断的科学性。(17分)•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4分)•(2)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对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4分)•(3)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殊情况,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因此,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并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5分)•(4)所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篇章。(4分)•[2011·江苏卷]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体现了矛盾普遍性,注重展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体现了矛盾特殊性。据此判断,A、C、D表述不符合题意,只有B表述符合题意。B•(2009·安徽,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2008四川卷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