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以帮助他人为目的地活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一套科学得助人方法,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二、社会工作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潜能开发;促进发展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三、社会工作的功能㈠功能的类型: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谁的功能和对谁的功能㈡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四、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㈠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⒈一个专业有其系统的,支持其活动的理论体系。⒉它已被社会广泛认可。⒊该种活动具有专业权威⒋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⒌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从业者有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有一致的专业行为方式。㈡专业方法的发展㈢目标模式的变化㈣工作对象的拓展㈤多种服务模式的发展五、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直接服务角色:支持者、指导者、治疗与辅导者、照顾者间接服务角色: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合并服务角色:促进者、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倡导者、教育者、增权者七、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社会约束不同八、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是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而不是专业人员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不要求受过系统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专业训练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是自上而下的开展活动,专业社会工作者则强调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关系。实际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或多或少带有政治色彩实际社会工作者遵循的是行政权力和权威,而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的是专业权威九、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促进和使能的能力评估和计划的能力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发展专业的能力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㈠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有改变的潜能㈡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自决。二、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接纳和尊重个别化和非评判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权利与责任并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㈠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是一整套指导社会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是一门应用科学,包含特定价值观和信念,它们成为社会工作者专业的指南。㈡内容⒈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佳利益尊重服务对象自决保密原则公平合理的收费⒉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秉持忠实与忠诚的态度团队内相互协助⒊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落实机构服务宗旨负责管理个案⒋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认知专业能力的表现提供专业服务维持服务品质公正与服务专业知识的拓展⒌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保障专业的完整性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⒍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祉鼓励公民参与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㈢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保密问题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自我决定问题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行为的类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㈠社会环境的特点多变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㈡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文化、大众传媒、社区㈢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非平等的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与防御机制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㈡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8阶段婴儿期基本信任与不信任幼儿期自主还是羞愧儿童早期主动还是内疚儿童中期勤奋还是自卑青少年期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和孤独成年中期繁殖还是停滞成年晚期自我整合还是绝望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期:儿童能通过语言和各种示意手势来表征事物具体运算期: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出推论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抽象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前习俗水平:①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②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①寻求认可定向阶段②遵循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②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㈤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类行为的习得或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映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后者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强调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即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情调观察学习得到重要性。注意到三种强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㈥符号互动论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由沟通构成,认为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我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机械的反应,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定义的影响。强调人的行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语言,手势,行动实现相互沟通,特别受情境定义影响,对社工开展实际工作有实际意义。㈦标签理论标签理论的代表作是《社会病理学》。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而他人的标签则是重要的因素。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它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并不是由于自身行动,而是他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被贴上负面的标签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我形象”,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㈧常人方法学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动使用的方法理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具有权益性,行动不按事先规定进行的,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场景条件,并依赖自身努力完成的。社会工作理论一、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解释问题预测与判断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指导服务实践发展发展新的理论二、精神分析理论㈠意识层次理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是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的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经验。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符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人的任何行动都不是没有根源的,这个根源就是潜意识。要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就要探究其潜意识的意义。㈡人格结构理论本我:由驱力和欲望组成,遵循享乐原则自我:是本我由经验发展出来的,包括意识和前意识,具有管理人格体系的能力,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和超我与外界的要求。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包括良心和理想,当合乎超我要求时,个人感到骄傲和自尊,反之则感到罪恶与羞耻。超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社会现状的维系。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谐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当人格失调时,问题就会出现,面对问题,弗洛伊德的治疗焦点放在自我的强化上,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本我欲求,检验出不和谐的部分。㈢焦虑与防御机制当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会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㈣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运用中的原则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在于揭示内在冲突的根源,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在治疗中坚持个别化的原则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要倾听和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感受,给予支持和接纳㈤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治疗性分割:帮助服务对象跳出来反身观察和反省自己的经验。治疗情境治疗关系治疗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三、认知行为理论㈠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认知和行为是不可分割的,人的行为大多是心理、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人在情境中发出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的行为不是一味因外在的赏罚而有所减弱或增强,也不是简单的随着外界环境的不同诱因的变化而不自觉的进行反应。㈡认知行为理论主要观点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动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分为三个层面:自动思维是指大脑中自动产生的思维,观念和想法。它们是自然而然出现的,无须努力就会产生的,正因为行动是不假思索的,个人的很多错误的想法,不理性的思考可能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这些不假思索的行动带回重新思考范围,帮助个人在理性侧面改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图示是个体如何看待他们对世界,人,事物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是人脑中已经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图示决定着人在选择时的内容和倾向,图示可以引起新信息的加工,还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图示一旦被启用,就会严格的执行下去。艾丽斯的ABC情绪理论框架。A是真实发生的事件,B是人们对A的认知,C是B引发的情绪反应。并不是A导致C,而是B导致C。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干预的时候,首先要质疑服务对象错误的认知,并帮助其重新建立新的认知,今儿导致新的情绪反应。认知行为理论讲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主要包括问题结局,归因和治疗原则三方面。㈢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原则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㈣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专业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四、系统理论㈠主要观点机构、过程、行动、机能。㈡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应用中的原则服务对象所遇到的问题既有生理、心理、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评估问题的焦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到微观、中观、宏观社会结构的各个系统个人的问题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动态的,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再评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必须是针对整个系统而非局部。㈢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不仅仅要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专业关系,还要涉及服务机构。服务目标:服务对象不仅能够调适自身系统,同时也调适与外部坏境的关系。专业人员角色:在不同层面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五、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的发展看,看作持续地适应环境,并与环境的众多层面进行交换的过程。他们能改变环境,也能被环境所改变,在人与环境之间形成交互性适应。人生来就有与其环境互动的能力,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向环境传达自身的信息。㈠主要观点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胜任能力角色表现生态地位适应力㈡生态系统理论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还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着手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的对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评价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六、人本主义㈠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它相信人的理性,认为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的选择行动。关注人的理智能力,相信人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性控制自己的命运。人本主义提出几个基本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㈡人本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个人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